一种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中,每投一吨饲料,会有200kg左右的残饵、粪便进入水体,最后沉淀于池底形成污泥,污泥如果不及时排出,就会越积越多,形成一个污染源,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养殖品的健康和品质,甚至引起缺氧或者中毒死鱼,如果将污泥排出池塘而不进行有效治理,又会污染环境。现有的鱼塘通过在底部设置排污管道排出污泥,但污泥分布在整个鱼塘底面上,现有的排污管道只能排出排污管道的管口附件的污泥,不能将覆盖整个鱼塘底面上的污泥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以解决现有排污管道排污覆盖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包括:鱼塘、积污坑、防逃盖、排污管道和旋水装置,所述积污坑设置在所述鱼塘的底部,所述防逃盖设置在所述积污坑上,所述排污管道连通所述积污坑,所述旋水装置设置在所述鱼塘的水面上。

可选的,所述旋水装置包括:浮子、电机、旋转柄和叶片,所述浮子设置在所述鱼塘的水面上,所述旋转柄设置在所述浮子下方,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浮子上并与所述旋转柄连接,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旋转柄两端。

可选的,所述电机的转速为10~20转/分钟。

可选的,所述积污坑为设置在所述鱼塘的底部的沟槽。

可选的,所述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还包括生物氧化塘,所述排污管道远离所述鱼塘连通所述生物氧化塘。

可选的,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排污控制阀。

可选的,所述排污管道远离所述鱼塘一端低于所述排污管道靠近所述鱼塘一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包括:鱼塘、积污坑、防逃盖、排污管道和旋水装置,所述积污坑设置在所述鱼塘的底部,所述防逃盖设置在所述积污坑上,所述排污管道连通所述积污坑,所述旋水装置设置在所述鱼塘的水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旋水装置带动鱼塘内池水旋转,旋转的池水带动鱼塘的底部的污泥流向积污坑,污泥最终通过排污管道排出鱼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旋水装置汇聚鱼塘底部的污泥,使排污管道的排污范围能够覆盖整个鱼塘,防止污泥在鱼塘的底部淤积污染池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积污坑示意图。

其中:1-鱼塘,2-积污坑,201-十字沟槽,3-防逃盖,4-排污管道,5-排污控制阀,6-生物氧化塘,61-水生植物,7-旋水装置,71-浮子,72-电机,73-旋转柄,74-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积污坑示意图,参见图1-图2所示,所述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包括:鱼塘1、积污坑2、防逃盖3、排污管道4和旋水装置7,所述积污坑2设置在所述鱼塘1的底部,所述防逃盖3设置在所述积污坑2上,所述排污管道4连通所述积污坑2,所述旋水装置7设置在所述鱼塘1的水面上。所述积污坑2有一个最低洼的部位,其他部位以一定的坡比向这个部位倾斜,坡比应大于2度以上。所述积污坑2大小及平面形状结构应根据鱼塘1的面积及形状而定,可以是一条沟状,也可以是交叉的十字沟状201。所述积污坑2上方盖有防逃盖3,防逃盖3可由塑料板、金属板等材质制造,上面布满小孔,孔径满足养殖品不能外逃,而污泥能下漏到积污坑2中为原则。设置在鱼塘1水面上的旋水装置7能够带动鱼塘1内池水旋转,旋转的池水带动鱼塘1的底部的污泥流向积污坑2,排污管道4穿过鱼塘1的池壁连通积污坑2的最低洼部位,将污泥排放待进一步处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旋水装置7汇聚鱼塘底部的污泥,使排污管道4的排污范围能够覆盖整个鱼塘1,防止污泥在鱼塘1的底部淤积污染池水。

参见图1-图2所示,所述旋水装置7包括:浮子71、电机72、旋转柄73和叶片74,所述浮子71设置在所述鱼塘1的水面上,所述旋转柄73设置在所述浮子71下方,所述电机72设置在所述浮子71上并与所述旋转柄73连接,所述叶片74设置在所述旋转柄73两端。旋转柄73长度接近池壁,旋转柄73旋转形成的圆内接于鱼塘1。所述电机72的转速为10~20转/分钟,电机72在排污前1个小时不能工作。当旋水机7工作时,叶片74旋转,带动池水旋转,最终带动底部污泥流向积污坑2上的防逃盖3,然后穿过防套盖3上的小孔,汇集到积污坑2中。

参见图1-图2所示,所述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还包括生物氧化塘6,所述排污管道4远离所述鱼塘连通所述生物氧化塘6。所述鱼塘1可设置为多个,多个鱼塘1均通过排污管道4连通所述生物氧化塘6,降低生物氧化塘6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排污管道4可以通过拔插管控制排污,在排污管道4远离积污坑2一端插管,将排污管道4的排污口升高,可中断排污管道4排污,拔出插管,排污管道4排污可恢复。所述排污管道4上也可设置有排污控制阀5,通过开闭排污控制阀5控制排污管道4开闭。所述排污管道4远离所述鱼塘1一端低于所述排污管道4靠近所述鱼塘1一端,使污水和污泥可以自然引流,不需要借助虹吸效应,也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消耗。

生物氧化塘6中水生植物61、微生物、鱼及其他水生动物共生,水生植物61包括双季茭白、菱角、莲藕、菖蒲、鸢尾、旱伞等。在生物氧化塘6中,一方面利用水生植物61对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的吸收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一方面利用植物群形成的微生物载体,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实现对部份含氮污染物的分解;另一方生物氧化塘6中大量的水生动物,能将水中的碎屑吃掉,污泥在生物氧化塘6中被消纳,多重作用下。随污泥排放到生物氧化塘6中的水可通过水泵抽到鱼塘1中回用,防止水资源浪费。水泵可以与排污控制阀5联动控制,也可通过人工控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鱼塘、积污坑、防逃盖、排污管道和旋水装置,所述积污坑设置在所述鱼塘的底部,所述防逃盖设置在所述积污坑上,所述排污管道连通所述积污坑,所述旋水装置设置在所述鱼塘的水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水装置包括:浮子、电机、旋转柄和叶片,所述浮子设置在所述鱼塘的水面上,所述旋转柄设置在所述浮子下方,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浮子上并与所述旋转柄连接,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旋转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转速为10~20转/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污坑为设置在所述鱼塘的底部的沟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还包括生物氧化塘,所述排污管道远离所述鱼塘连通所述生物氧化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排污控制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远离所述鱼塘一端低于所述排污管道靠近所述鱼塘一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养殖鱼塘排污系统,包括:鱼塘、积污坑、防逃盖、排污管道和旋水装置,所述积污坑设置在所述鱼塘的底部,所述防逃盖设置在所述积污坑上,所述排污管道连通所述积污坑,所述旋水装置设置在所述鱼塘的水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旋水装置带动鱼塘内池水旋转,旋转的池水带动鱼塘的底部的污泥流向积污坑,污泥最终通过排污管道排出鱼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旋水装置汇聚鱼塘底部的污泥,使排污管道的排污范围能够覆盖整个鱼塘,防止污泥在鱼塘的底部淤积污染池水。

技术研发人员:陈畅;周春龙;卢生华;蒋明健;傅国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鑫乡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技术研发日:2020.10.29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