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阳春砂,近年来逐渐成为了广东与云南开展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振兴的合作纽带。
阳春砂是广东省立法保护的岭南八大中药材之一,是大宗道地南药,其道地产区在广东阳江的阳春市,但在实践中,其主产区却在云南的西双版纳。
原因出在价格上,虽然两地出产的阳春砂质量都符合历代《中国药典》要求,但市场价格却有天壤之别,2021年西双版纳阳春砂价格在一斤70-100元,阳春的价格却是6000-1万元。据了解,这是由于阳春人工授粉难度大、成本高,限制了广东阳春砂仁产业的发展。
阳春砂从广东引种到云南后,开启了南药粤滇携手合作与共建共享南药基地的序幕,2022年云南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了“云南省杨得坡专家工作站”,工作站由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杨得坡领衔,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一带一路”东盟沿岸国家,并在这些国家种植阳春砂,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与标准化建设。
阳春和西双版纳的阳春砂价格对比
阳春砂困境
阳春砂是历届《中国药典》收录的砂仁基原之一,也是市场的主流品种,属于大宗道地南药,也是一味用途十分广泛的香料与煲汤食材,是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也是广东省立法保护的八大品种之一。
阳春砂属于《国家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2015-2020)濒危品种,也是《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华南道地药材产区的主要品种。2016年12月通过的《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正式以立法的形式把阳春砂作为重点保护品种。
杨得坡介绍,1990年前,阳春市的阳春砂种植面积处于全国首位,之后逐渐被云南省超越。广东阳春砂种植环境由于缺乏授粉昆虫,必须通过人工授粉才能获得产量,劳动力成本很高,而产量一直低下,导致种植逐渐萎缩。虽然道地品牌售价高达5000元以上,但有价无市,少量产出仅做药膳原料,药材市场基本无广东阳春砂的踪影。
实际上,近几年西双版纳产的砂仁有逐步取代广东的趋势,被列入了西双版纳州优先发展的大宗药材品种,陆续成为云南多地政府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策略实施的主要抓手。
基诺族人的“砂仁阿普”
杨得坡介绍,上世纪50年代,阳春砂在我国仅产于广东阳春及周边地区,且产量一直很低,药用所需砂仁只能依靠大量进口解决。
为了扩大国内砂仁生产,扭转依赖进口的局面,196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以周庆年为首的老一辈科技人员从阳春引入阳春砂种子,开始了在西双版纳的引种栽培研究。
西双版纳阳春砂基地种植的阳春砂
随着育苗成功,科技人员第二年便启动了在基诺山等试验点的试种工作。1969年中央六部门发出发展南药生产的通知,明确提出了需发展生产解决的38种进口南药品种,而阳春砂便是其中之一。乘借这一东风,周庆年带领科技人员于1973年又重新开始了对阳春砂的继续研究。
阳春砂是典型的虫媒花,在广东缺乏授粉昆虫,而西双版纳授粉昆虫资源极其丰富,大量传粉蜂类在采集花粉或吸蜜的活动中,起到了为阳春砂传粉的作用,大大提高了阳春砂的自然结实率,无需人工授粉也可获得高产。
基诺山是西双版纳的一个以基诺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纯山区。上世纪80年代初的基诺山乡仍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状态,当地极其贫困。198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在基诺山建立了阳春砂种植试验基地,1985年基诺山乡种植阳春砂面积发展到8600多亩,收获面积4300多亩,产量4.86万公斤,阳春砂收入达194万元,占全乡总收入的近一半。
在基诺山乡,种植阳春砂的农户,仅阳春砂一项收入就有几千元,高的近1万元,极大地推动了基诺族群众脱贫致富。经过几年的努力,基诺山一跃成为全国有名的科学致富山区。周庆年也从此被基诺族同胞亲切地称为“砂仁阿普”(基诺语,意为砂仁爷爷)。
数据显示,至1985年,西双版纳全州发展种植阳春砂面积5.2万亩,产阳春砂9.7万公斤,已和当时广东省的产量相当。1987年,“阳春砂在西双版纳引种推广”成果获得原卫生部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粤滇合作振兴阳春砂产业
目前,西双版纳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阳春砂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70%以上。长期以来,阳春砂种植为边疆少数民族的脱贫致富和安定团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山大学教授杨得坡在砂仁林中观察结果情况
但西双版纳阳春砂传统种植于天然林下,长期以“人种天养”的半野生模式发展,产量近年急剧减少。
大量研究表明,西双版纳阳春砂与广东阳春的阳春砂在原植物、药材性状特征、显微结构、化学成分、药理与安全性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市场价格却相差很远。“这是道地性使然,还是市场价格操控?怎么破解阳春砂生产和技术瓶颈?”便成了杨得坡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
2017年,中山大学杨得坡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张丽霞团队,申报了2017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南药(阳春砂、广陈皮与巴戟天)规模化生态种植及其精准扶贫示范研究”项目。依托项目实施,同时联合两地院校和龙头企业,组建了粤滇阳春砂联合工作组,杨得坡教授还参加了云南省科技特派员团,双方携手合理开启了粤滇合作振兴阳春砂产业之征程。
工作组围绕阳春砂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集约化现代加工技术、质量评价及产地溯源等开展系统研究,通过研究,筛选出了多分支果穗型、紧密果穗型、早花型等优良高产品系;获颁阳春砂生产技术规程、商品规格等级等8项技术标准,构建了阳春砂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积极倡导“退出天然林、发展人工林和集约化种植模式”理念,创新构建橡胶+阳春砂、苦楝子+阳春砂、香蕉+阳春砂等人工林下生态种植,以及大棚集约化高产种植等模式。
西双版纳“云南省杨得坡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
项目实施期间,西双版纳示范基地从2017年的亩产10-30公斤(鲜重)提升至目前的100-150公斤,部分试验地亩产500公斤以上,示范地产量增加10-15倍,2021年阳春砂首次进入“十大云药”之列,成为云南省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主导品种。
在西双版纳,勐腊县、景洪市联合阳春砂合作社和企业建立了阳春砂种苗繁育基地100亩,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扶贫推广种植阳春砂万亩以上,累计开展阳春砂技术培训1500余人次,免费发放阳春砂优良种苗100万株,帮扶10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推动了西双版纳5万亩以上老阳春砂园的更新复壮改造,为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技术支撑。
同时,项目组与缅甸、老挝等国家开展了阳春砂种植技术合作和输出,在国外建立了阳春砂良种繁育和生产示范基地,助力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广东阳春砂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何国振针对阳春砂没有天然昆虫授粉,必须开展人工授粉的现实,开展了阳春砂授粉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阳春砂落果机制研究,研究发现当阳春砂果实当胞质内Ca2+浓度的增加时,激活了钙调素信号通路,进而诱导乙烯产生,使得细胞壁水解酶活性升高,从而引起脱落,研制的阳春砂健果肥,增产率达到了40.9%,提高了产量。
粤滇联合工作组以政策引导、项目带动与示范展示方式,在阳春砂道地产区广东阳春和主产区云南西双版纳进行基地共建共享;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在贫困山区进行定向种植推广,建立了中国最大的阳春砂药材基地与原料供应基地,采用合作企业直接收购基地药材,以经济手段调动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以产业为依托推动山区乡村振兴。
在国际合作方面,粤滇联合工作组与缅甸、老挝等国家开展了砂仁种植技术合作和输出。杨得坡说,随着泛亚铁路的开通,中国-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阳春砂有希望成为南药走向国际市场的“名片”。
【记者】张笛扬
【作者】 张笛扬
镇里来了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