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启大学生活后,由于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方法欠缺等问题,经常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就陷入困境,感觉自己跟不上学习节奏。如果学生在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将会变得异常艰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大一入学阶段,急需一名能够引导其热爱学习,帮助其掌握大学学习特点的老师。
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学生因缺乏系统的学习思路,导致产生了学业上的困惑。
问题关键点
1.如何帮助新生认识大学的学习特点,重塑学习方法。
2.如何引导新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并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风,使热爱学习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
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1.召开学习经验分享会。在新生入学之初,召开以“学习经验分享”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以数学学科和英语学科为例,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在高中时期的学习经验。大家互相聆听后进行交流与点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各自学习经验的不足之处,并提炼出值得借鉴的方面。最后,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经验融合在一起,进行总结陈述。学生经过此番头脑风暴式的交流后,更加能够理清学习思路,并学会与他人进行研讨。
2.制定周学习计划。在总结了学习经验后,根据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制定周学习计划。如数学的学习需要把握基本概念,并学会将解题方法融入在练习之中;英语的学习需要有技巧地记忆单词、学会有逻辑地去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将每周的学习计划写在《周学习计划》上,如:熟练掌握极限的定义、完成运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20题、根据记忆术背上100个单词、积累以创新为素材的英语作文一篇等。通过制定周学习计划,学生逐渐学会了有目标、有方法地去学习,并养成了制定计划的好习惯。
3.朋辈互助,以赛促学。在每周日的晚自习中,举行“互评互测”活动。首先,邀请学生进行周学习计划自评与互评;其次,开展互测环节,让学生B针对学生A的学习计划进行提问,如抽背单词、现场做题、现场分享等;最后,针对学生们的表现和定量考核指标,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勉励。学生每周的分数将逐周累加,形成一种“比赛”的氛围,并定期评选出学习榜样,在学生群体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面向全体学生,差异化指导,护航全体学生成长。经过学生多次的学习效果呈现后,逐步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对于学习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将来继续进行学业深造;对于学习表现一般的学生,可以给予其足够的鼓励,并主动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引导其积极进步;对于学习表现较差的学生,需要与其一对一进行交流,帮助其发现差距的本质在哪里,并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与后进生优点相关的单项奖,以达到增强其自信心的作用。
经验与启示
1.大学的学习方式较高中相比,更加注重自学,需要积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塑造优良的学风。学习方式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定时间的磨练,更需老师的及时引导。稚气未脱的大一新生刚刚来到大学校园,仍然处于懵懂阶段,很难一开始就树立理性、系统的学习思维。此时,辅导员老师需要扮演“入门老师”的角色,教会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形成自学、自律、自省的良好习惯,真正把优良学风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
2.通过学风的塑造,可以进一步认识学生,为因材施教建立基础。在此过程中,通过多次以学习为主题的活动,辅导员老师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并针对性的开展分类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