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种植、奶牛养殖、苗木种植、左家山柑橘、稻虾养殖……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和“奶牛小镇”,在双江口镇农技推广站的服务工作下,优势愈发凸显,名声日益响亮。
自1996年成立以来,双江口镇农技推广站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为宗旨,认真贯彻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本地实际,认真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努力探索提高机构、人员服务成效的途径与方法。今年1月,该站荣获全国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综合服务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为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程机械化作业
农田抛荒现象基本遏制
双江口社区种粮大户姜超在当地小有名气,不仅因其粮食种植面积达1000亩,更是因为他公司的全程机械化操作达到了较高水平。“以前那是小打小闹,直到去年才成立公司,在这里流转了一千亩地。”姜超称,农技站技术人员、村(社区)干部通过登记摸底、协调散户让地等动态管理,在遏制抛荒现象前提下,通过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重点发展规模大户。
“三天两头往家里跑那是常有的事,有病虫害,一个电话就到,就像是娘家人。”姜超介绍,今年育秧的时候碰到了寒潮,造成盘根不良,镇农技站及时给他们进行了药物以及管理方法的一些指导,现在秧苗逐步恢复正常了。
指着家里仓库边的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耕田机和烘干机,他如数家珍。一个是进入国家“百万农机”项目名录的部分机器,有国家资金补贴。一个是机械化操作,能让原来上十个人工劳动力彻底“解放”。“用播种机,整条流水线上一次只用四五个人就可以,这换做以前水田里的人工操作,想都不敢想。”一旁按耐不住的夏承志直言,全程机械化农作,这是“大趋势下必须要做出的改变”。
机械化农作,尽管在土地较平整的东北三省早已普及,但在属丘陵地貌的南方推广,也就不过几年时间。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习惯了“手工”的种粮户实现机械化操作?双江口镇农技站技术人员的答案是:“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重点发展规模大户,带领农户赴机械化操作较成熟的地方观摩,在站里的试验田先搞起,农户看到成效,自然疑虑全打消。”
目前,双江口镇17个村(社区)100余名种粮大户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操作,农田抛荒、“双季变一季”现象基本得到遏制。
加强良种推广
花最少钱达最大效益
近日,记者跟随来到槎梓桥村种粮大户孙国文家。“国文,快出来,有记者想跟你聊聊。”没有多余的寒暄,几十年一头扎进农村、整天在田地与农民一同劳作的龙玉生开门见山,很快,还在仓库擦着插秧机、烘干机等“大家伙”的孙国文出现了。没等记者开口,孙国文便幽默来了句“农技站技术员,个个都是‘棒棒的’”。
机械化全面推广,双江口镇农技站的新农人又想着如何主动服务,推广高产、丰产的优良品种,助农民增收。于是,认真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推广和基地建设等工作,引导农户采用新技术、实现规模化种植成了他们的新工作。
近年来,他们平均每年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4万亩次以上,推广黄华占、华润2号、兆优5431、兆优5455等水稻新品种多个,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3项以上;全力以赴搞好了双江口镇万亩优质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双江口镇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认真搞好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工作;年印发到户的农业技术资料达10万余份……
“这就是通过镇农技站购买的种子,价格公道,好种呢。”指着墙角堆放整齐的谷种,孙国文坦言:“周边散户、小户都上家里来瞧、来买,不得不向他们说明我原本就订了,到时再去调货。”据悉,推荐品种在同样育苗、肥料补给情况下,粮食产量提高可50-100公斤,增效明显。
“双江口的农民,过上了体面日子了。”龙玉生表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优质稻示范基地、万亩稻虾共养基地生产的稻米比普通稻米每亩效益多1至2千元。
2016年开始,双江口镇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创建工作,先后举办了五期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班,共举办各类农民科技培训班10期次,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培养了一批优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兴农致富,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