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之所以引发血案,是因为近年来鼓吹出来各种“神效”。有了“神效”,自然就有天价——最高甚至交易到每公斤4400元——也就有人铤而走险。

除了营销文案,各种健康网站、网络百科,也都列出了黑枸杞的种种“神效”,并誉为“软黄金”。那么,这些“神效”靠谱吗?

黑枸杞神效,全部来自演绎

不管是哪一篇介绍黑枸杞神效的资料,都没有给出临床科学依据,甚至连动物实验都没有。所有的依据都是“理论分析”。所以,我们这里的分析也只针对这些“理论分析”,目的不是证明“黑枸杞没用”,而是说明“宣称黑枸杞有神效的理由都不靠谱”。(对于喜欢说“你只是说人家的理由不靠谱,并没有证明黑枸杞没用”,因而就认为它“有用”的人,建议到此打住,下面的文字对你的思维方式毫无意义。)

百科上,宣称黑枸杞神效的理由主要是:“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生物碱、维生素C、B1、B2、钙、镁、铜、锌、锰、铁、铅、镍、镉、钴、铬、钾、钠等各种营养成分”“ ……尤其是原花青素超过蓝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OPC含量最高的天然野生果实”。

搜索“黑枸杞”就能找到大量这样的图片,用以显示其极高的花青素含量,倒是十分直观。

且不说黑枸杞是不是真的“富含脂肪”,在这个许多人想要减少脂肪摄入的时代,把它作为具有神效的理由实在是比较奇葩。

而宣传中所说的功效,基本上是基于花青素或者原花青素的研究,并不是黑枸杞本身。

总结一下,黑枸杞的神效理由是:“含有XX种营养成分”,“含量比某食物高XX倍”,“XX研究发现……”这基本上是按照老套的“健康食品忽悠模板”来进行的。然而,广告只说“含有XX种营养成分”,却没说这个指标既无价值也无意义,任何一把野草都可以检测出类似结果。广告只说“含量比某食物高XX倍”,却没说含量只是一个影响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正常食用量,还有摄取量占每天需求量的比例。广告只说“XX大学研究发现”,却没说他们把研究结果进行了怎样的歪曲夸大,而很多初步研究虽有科研价值,但远远不足以作出“结论”。 (这些模式的详细吐槽,可以参阅《识破“健康食品”的忽悠》。 )

黑枸杞本身是种好植物,但虚假宣传“神效”就太不靠谱了。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黑枸杞被当成治理盐碱、改良土壤、减少沙尘的作物种植。图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农民在采摘黑枸杞。图片来源:中国科技网农业频道

花青素,并非灵丹妙药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色素,它是植物新陈代谢的产物,在不同的酸度和金属离子环境中,会吸收日光中不同波长的部分,从而使植物呈现红色、蓝色、紫色甚至黑色。

细胞的抗氧化损伤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比如癌症、衰老、心血管疾病等等。因为蔬菜水果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有一定作用,所以人们自然想到,花青素是不是抗癌的有效成分?

许多人对此进行过研究,也有大量的科学论文发表。一般而言,花青素对于体外培养的癌细胞显示了很强的抑制作用。针对老鼠等实验动物,花青素对人工诱导产生肿瘤也显示了一定的抗性。但是,它是否对人体有效,则缺乏相应的证据。在意大利进行过一些“病例-对照”研究,比较过上千例癌症病人与“情况相似但是没有得病”的 “对照”的饮食状况,没有发现花青素等蓝紫色蔬菜中的“有效成分”跟癌症发生有关。

目前宣称的花青素的种种“功效”是从“抗氧化”衍生出来的,并没有直接的临床试验数据。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可以给科学家们一些研究的方向,但是并不能作为“功效”的证据。在美国,曾经有公司销售枸杞汁,宣称各种健康功效。2006年5月和8月,美国FDA向两家公司发出了警告,指出他们网站上的宣传是违法的。其中一家公司是通过传销方式销售产品的,他们继续在产品宣传页上宣传枸杞汁的各种神效。2009年,6位曾经销售过他们产品的经销商发起集体诉讼,指控他们虚假宣传和广告欺诈,要求对过去几年中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赔偿。最后双方达成和解,公司修改宣传资料,并向原告指定的教育机构捐出一笔巨资。

抗氧化剂?“补过了”没准有害

在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代谢中,细胞内会产生一些氧自由基。在某些外界因素影响下,比如紫外线照射、抽烟等,体内的自由基数量还会增加。自由基能够攻击 DNA、蛋白质、脂肪等。所以,人们认为,体内的自由基是衰老、生病的原因。那些能够清除自由基或者防止氧化反应发生的物质,就被称为抗氧化剂。它不是一种物质,而是各种各样有抗氧化能力的物质的总称。比如维生素C、E、胡萝卜素、多酚化合物等等,都是抗氧化剂。

是不是酸的水果里都含有大量维生素C?是不是天然的维生素C来源就好于药片?吃维生素C能不能提高抵抗力包治百病返老还童?你猜?

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如果通过摄入抗氧化剂,来减少或者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是不是就会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呢?

这个想法很美好,也确实有一些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理论。比如,在线虫的培养体系中加入某些抗氧化剂,线虫的寿命延长了。于是,抗氧化剂成了“保健品”“美容用品”界的宠儿。各种合成的、天然的抗氧化剂,或者抗氧化剂含量高的“天然精华”,层出不穷。不过,科学家似乎喜欢跟市场开玩笑。一边是商业宣传如火如荼,另一方面时不时有科学家跑出来说:等等,这个东西其实不大靠谱。

比如康奈尔大学教授雷新根(音译,原文Xingen Lei),通过基因技术让动物体内的抗氧化剂硒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过量表达,结果发现,过多的抗氧化剂对于糖尿病产生了负面影响。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和一些文献,质疑盲目补充抗氧化剂的做法,认为这可能产生未知的健康风险。康奈尔大学研究氧化与抗氧化如何影响健康的,还不止雷教授一人。2014年,另一位教授卡洛琳·塞维尔(Carolyn Sevier)得到了140万美元的NIH资助,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实际上,对抗氧化剂泼这种冷水的研究有很多。有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化剂没有传说中的效果,比如2009年2月出版的《临床营养》(Clinical Nutrition)就发表了一篇综述,总结了22项公开发表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总参与人数多达十几万,结论是不支持“抗氧化剂防止冠状动脉硬化” 这种流行的传说。而《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07年2月发表的一篇综述更加打击抗氧化剂保健品。如果对总共涉及二十三万多人的68项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的几种抗氧化剂(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对于死亡率没有影响。如果剔除那些质量不高的研究,只对47项总计十八万多人参与的高质量研究进行分析,这几种抗氧化剂甚至小幅度增加了死亡率。

……东西都买完了你告诉我这个?

为什么体外和低等动物中显示出了“保健作用”的抗氧化剂在人体中没用,甚至可能有副作用呢?研究发现,抗氧化剂虽然能够防止或者终止其他的氧化反应,但是它们自身也有可能被氧化产生有害产物。另一种常见的原因则是,某种抗氧化剂在简单体系中显示出了“保健作用”,但是在体内的复杂环境中,还会产生其他的副作用。正负相抵,结果也就很难说。

比如,2008年的《癌变》(Carcinogenesis)杂志上就发表过一项研究,探讨了白藜芦醇的抗癌作用。这种多酚化合物在葡萄皮和葡萄酒中含量很高,经常用来宣称“葡萄酒的保健作用”。在细胞培养实验中,这种物质确实对人体的前列腺癌细胞显示了抑制作用。但是当把它用于老鼠身上时,它只在前几周延缓了癌细胞的生长,到了第七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就没有了差别。(扩展阅读:葡萄酒里的白藜芦醇,真有那么神?)

追逐黑枸杞,还不如追茄子皮

当然,一般而言,人们通过食物摄入的抗氧化剂不大可能到“过头”的量。再考虑到蔬菜水果中含有的其他营养成分,多吃蔬菜水果对于多数现代人而言还是合理的推荐。黑枸杞作为浆果的一种,跟蓝莓、黑莓一样,也是很好的水果。

但这不意味着值得花那么多钱去追逐它。即便是要追求花青素,通过黑枸杞也很不划算。茄子、蓝莓、红(紫)葡萄、甘蓝、紫玉米等等蓝紫色的蔬菜水果中,花青素的含量也都很高。即使它们在含量上不敌黑枸杞,但它们可以很轻松愉快地大量食用,从而在总摄入量上秒杀对手。

其实,想要在花青素的含量PK中打败黑枸杞,也并非不可能——到饭店的后厨,收集茄子皮就行了,价格便宜,量还足。(编辑:游识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