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教师,新年学上秀篇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册教教案是案优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新年学上秀篇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册教掌知识的小编为您带来的7篇《新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案优我们的新年学上秀篇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圆,册教知道什么是案优圆心、半径和直径,新年学上秀篇能借助于工具画出指定大小的册教圆。

2.经历猜想、案优操作、新年学上秀篇验证、册教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案优发现并掌握圆的有关特征,会应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圆、掌握圆的有关特征、会用工具画圆。

教学难点

掌握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大圆规、课件、1张圆纸片学生:小圆规、剪刀、4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感受认识

1.课件出示一枚硬币。

(1)提问:硬币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板书课题:圆

(2)出示图片问:你能从里面找到圆吗?

2.用手在空中画一个圆。

问: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圆形

空中画圆

二、自主画圆

1.师:如果要你画一个圆,你准备怎么画?

解释:“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本意

选择一种方式动手画圆。

2.提问:用什么工具能画一个标准的圆?

(1)第一次用圆规画圆,感受圆规画圆的技巧

(2)(视频演示)再次用圆规画圆,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技巧

师:用圆规画圆有哪些步骤?

生:……

画圆1

生:圆规

画圆2、3

生:……(剪圆)

三、寻找特征

1.认识圆心

(1)指出: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叫做圆心。板书:圆心

(2)圆心的作用

师在黑板上随处点一个点问:我把圆心点在这里,你觉得这个圆会画在哪里?点在那里呢?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标圆心

生:圆心位置决定圆的位置

2.认识直径

(1)把圆对折1次打开描出折痕,看有什么发现?

指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板书:直径

(2)探寻直径的特征

①师在黑板上画几条线段问是不是直径

②直径有多少条?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

生:折痕都通过圆心

画直径并测量

3.认识半径

(1)在圆中画出一条半径问学生:是直径吗?

指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板书:半径

(2)探寻半径的特征

(3)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

画半径并测量

画圆4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探索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1)出示:刚才我们研究了直径和半径的的各自特征,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用字母式子表示:板书:d=2r或者r=d÷2

(3)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你准备怎么画?

(4)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 ~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例文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 1)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 3)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 1)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数学上册五年级教案 篇四

解决问题(1)第 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来解决超市购物问题的过程,体会用估算解决购物问题的简便性

过程与方法:学会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会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准确计算乘加、乘减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 出示例8主题图

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妈妈买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了0.8㎏肉,每千克26.5元。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够买一盒20元的吗?

2. 引导学生读题,列表整理题中的数学信息

单价 数量 总价

大米 30.6 2

肉 26.5 0.8

鸡蛋 10 1

20 1

3. 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妈妈买了2袋大米和一块肉,还想买一盒鸡蛋。想要知道钱数够不够 ,只要把买到的所有商品的价格加在一起,与100进行比较就能知道结果,这样的题用估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二、分析与解答

1.自主尝试解答

学习要求

(1) 请大家独立解答这个问题,在解答完之后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

(2)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解题方法给同学们讲清楚。

学生独立完成

2. 交流分析

列举学生的解法,学生可能出现。

? 30.6×2=61.2(元)26.5×0.8=21.2(元) 61.2+21.2=82.4(元)

100-82.4=17.6(元)因为10<17.6<20,所以够买一盒10无的鸡蛋,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 1袋米不到31元,2袋一不到62元,肉不到27元,再买一盒10元的鸡蛋,总共不超过62+27+10=99(元),所以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师:第一种方法大家读懂了吗?

生解释想法。

师:第二种方法呢?

学生阅读,并进行解读交流。

小结:用“上舍入”的方法求得的和一定大于实际数。用“下舍入”的方法求得的和一定小于实际数。

师: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汇报:我喜欢估算这种方法,因为它使计算更加的简单。

3.用计算器验证估算结果的正误

2袋大米的价钱 + 0.8kg肉的价钱 + 一盒鸡蛋的价钱

30.6×2=61.2(元) 26.5×0.8=21.2(元)10元或20元

三种商品的总价:

(1)买10元的鸡蛋:61.2+21.2+10=92.4(元)

(2)买20元的鸡蛋:61.2+21.2+20=102.4(元)

因为

? 92.4<100,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 102.4>100,剩下的钱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所以估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三、回顾反思

师:回顾这个解题过程,我们都做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的同时教师板书。

第一步:理解整理(表格);

第二步:分析解答;

第三步:验证反思。

师总结:大家总结得很好,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过程解题的,这的确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四、巩固提升

1.出示:有5种商品,它们的平均价格是9.86元,期中前4种商品的平均价格是5.37元,第5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钱?

2.学生运用刚才的过程解题,然后交流想法

分析:根据5种商品的平均价格是9.86元,可以求出5种商品的价格和。同理,根据前4种商品的价格和。用5种商品的价格和减去前4种商品的价格和便可求出第5种商品的价格。

3. 汇报解答方法

9.86×5-5.73×4

=49.3-22.92

=26.38(元)

答:第5种商品的价格是26.38元。

4.完成练习四,第2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明确竖为列,横为行,在描述位置时要先说列后说行,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数对表示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准确找出指定的位置,能够用语言描述路线图。

3.使学生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2.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电影票、班级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位置

提问:假如你的家长要来班里开家长会,你怎样告诉他们哪个是你的座位呢?

(第几组第几排……)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确定位置的例子呢?

(举例……)

师:以上这些,只要说明是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座位。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吕全同学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吕全同学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师:同样都是吕全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

老师左手起竖排第一竖就是第一列…,横排第一排就是第一行…

(5)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吕全在第6列,第3行就可以写成(6,3)这样的一组数对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自己数学组长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对表示;

b、集体订正:吴丹的位置是(3,4),杜佳伦的位置是(4,3)。这2个数对有什么不同?

C、归纳:

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两个)

这两个数分别表示怎样的含义?(前一个表示列数,后一个表示行数)

(6)学生根据数对(6,4)找出是哪个同学的'位置。

2.教学例2

(1)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师:找座位需要确定位置,那么你们看这个动物园示意图时又要怎样确定位置呢?【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2)、(3)后老师再来明确说明和例1的区别】

观察示意图,说一说这张图分成了几列几行?

师讲解:横着数0~6表示从左往右数有6列,竖着数0~6表示从下往上数有6行,0表示原点。

(2)用数对表示位置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海洋馆(6,4)

猴山(2,2)大象馆(1,4)

(3)在图上表示场馆的位置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