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8”“218”……数字在称重器上跳动。一筐筐大黄鱼被捞起、称重、迅速封装。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大黄鱼养殖户刘章坐在一旁,眼睛紧盯称重器,手里的笔迅速写下称重器上的每个数字。
“总共35298斤!”两个多小时过去,采购商报出最终的收购量。刘章脸上露出笑容:“单框产量近3000斤,大丰收!”
福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833万吨。其中,大黄鱼产量21万吨,约占全国的83%。霞浦县是大黄鱼主要的养殖地之一,当地近一半人口从事渔业。
大黄鱼养殖周期长,成本高,养殖风险不小。“对养殖户来说,产量是关键。”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叶启旺介绍,“保证产量必须提高存活率,但大黄鱼存活率受海域水质和养殖技术影响很大。”
技术先行。在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牵头下,鱼病防治、饵料控制、生态养殖、严格检验检疫等工作接续展开。
基础设施不甘落后。2018年,宁德海域率先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与转型升级。两年多过去,海洋垃圾不见了,养殖海域的环境和水质有了明显提升。
产量上去了,行业规范也亟须跟上。2019年,霞浦县成立大黄鱼行业协会,在规范交易市场、整治行业乱象、维护交易公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举措之外,还有防线。不少养殖户的家里,留存着一份《大黄鱼价格指数保险》的保单。一旦收购价格过低,投保养殖户便可获得低于目标价格部分的理赔。
在刘章那里收获满满,采购商刘成贵紧接着就联系物流,“现在运输便捷了,我们当晚打捞,凌晨就能到福州,第二天便能在全国的生鲜市场上架。”近年来,福建推进水产品加工生产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建设大黄鱼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等项目,确保大黄鱼供应链健康稳定。
“今年上半年全省渔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水产品供给充足。全省水产品总量427万吨,同比增长4%。”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与质量监督处副处长耿来强说,“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从严管控水产品质量,推动渔业健康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12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