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贵州省龙里县哪嗙乡冷凉型蔬菜示范基地,羊场、湾寨供港粤蔬菜示范基地等“185工程”精品示范点依然生机盎然,绿油油的蔬菜在冬雨的滋润下泛着青色,农民脸上也不由地流露出增收的喜悦。

农业,是个周期长、风险大的产业,怎样才能让农民增收?2009年以来,贵州省黔南州委、州政府创造性提出“185农业种植业产业化工程”——因地制宜让亩土地收入达到10000元、8000元、5000元,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龙里县在创办“185工程”过程中,充分利用便捷交通、良好的生态气候等资源优势,突出市场带动、龙头拉动、政府推动三大措施,2010年实施“185工程”4.12万亩,创办示范点38个,核心示范面积2.73万亩,鼓励农民采用高效接茬、套种、草-畜(禽)、果-菜(禽)等模式进行种植养殖,形成三元酥李、谷龙梨子、水场西瓜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去年获产值1.6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202元。

市场带动

罗林秀是龙里县羊场镇“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户。2010年,他共种植大蒜23亩,每亩蒜苗产量在1000公斤左右。由于蒜苗品质好,市场价格高,仅两个多月每亩收入就在3500元左右。扣除投入成本,23亩蒜苗可实现纯利润4万余元。尽管这样,罗林秀心里还是感到不安稳:我不怕种不出来,就怕种出来的蒜苗来年还是这个价。

2010年通过“185工程”的实施,龙里县虽然遭遇干旱,蔬菜种植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仍达到了1000余户。

杨鹏是龙里县谷脚镇高堡村养羊大户,他的两个公司种羊存栏数500多头。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对羊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杨鹏的公司首次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

这时,杨鹏把目光投向附近乡镇的养羊户,按照标准向农户收购,统一由自己公司销售。2010年,杨鹏的公司在开阳、兴义等地接到种羊订单800多万元。目前公司销售种羊7000余只,纯收入约80万元。

在杨鹏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纷纷加入到养羊的生态产业中来,山羊养殖已成为谷脚、醒狮、哪嗙等几个乡镇农民致富的主要产业,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房,用上了高档电器,有的还买上了小轿车。

龙头拉动

如何及时把握市场动态,种植市场销路好、价格高的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如今,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专业经纪人成为连接市场和农民的桥梁。

2009年,龙里县农业局农技干部徐维、刘贤辉等人,在县里“双带”政策鼓励下筹资成立龙里县巴姜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湾寨乡投入80万元建起了450立方米的冷库,成立合作社指导农户种植蔬菜,凭借他们在广东、重庆等地有销售平台的优势,带动农户种植莴笋、西葫芦等蔬菜1500多亩,带动全乡农民致富增收。

杜现明是河南安阳的一名农艺师,有着20多年蔬菜种植经验。去年5月,龙里县羊场镇政府将他作为引进人才,安排到该镇水源条件好的走马村,承包给他70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经过杜现明的指导,当地村民在他承包的土地上打工,在学到种植技术的同时,实现了增收。

龙里县还有许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或专业经纪人,他们在自身发展种养业的同时,不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通过技术指导、种苗扶持等方式带动其他农户发展,帮助农户和市场接轨,进一步实现农民增收。

政策扶持

在“185工程”建设进程中,龙里县、乡(镇)两级党委政府主要的思路和措施是搞好服务,采取规划指导、技术培训、资金和政策扶持等方式进行推动。

去年龙里县共投入资金近500万元用于“185工程”建设。农技部门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对无公害蔬菜种植、蒜套烟种植、林下种植及旱地宽厢宽带等种植技术进行培训,带农技干部和种植能手到贵州大学脱产培训、外出实地参观学习等,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

2010年全县共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近百期次,培训农民近万人。积极引进、示范、推广节水灌溉及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运等高新农业适用技术,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蔬菜产业、经果林种植、优质肉羊养殖等产业迅猛发展起来。

此外,龙里县还出台激励机制,对公司、业主、种养大户,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整合其他项目资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同时,出台《龙里县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双带”创业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

龙里实施“185工程”让农民增收,但清醒地认识到:龙里县“185工程”产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特色化水平还不够高,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或专业经纪人的数量、规模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文化、技术等素质都有待提高,要想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下功夫提高农民的种养技术是关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