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黑子
专注做自己的企业最终都差不了,什么赚钱做什么的企业最终都好不了。
2019年,一场非洲猪瘟,让国内的猪肉价格开始飞涨,短短几个月内,猪肉价格一路飙高,从十几元飙到三四十元,年底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五十元。
吃猪肉已经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国内的新希望、牧原等养殖企业赚的钵满瓢盆。在年底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万科的王石问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今年是不是赚大钱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刘永好说:“请你吃饭没问题。”谁都知道,这是一句谦虚的话,新希望的毛利润在2019年增幅达到了451.15%。
但是这么暴利的行业为啥很多企业迟迟不敢进入,这其中也包括万达。
其实,早在2014年,王健林带着扶贫任务来到贵州,就有一个关于养猪的初步设想。
希望能在贵州建一个足够大的养猪厂,再借用遍布全国的万达广场,达成产销一条龙,解决脱贫难题。
然而,王健林远远低估了养猪行业的成本,养猪行业已经变成了一个需要技术和管理,需要高投入的行业。
经过半年的论证,王健林才发现建一个十万头规模猪场需要砸进去几个亿。
“盖一个猪场几个亿,我们建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如果只是前期投入大,也许王健林并不会因此收手,但养猪行业的不稳定则更加坚定了各大企业包括万达不加入养猪行业的想法。
从1994年开始,养猪行业经历了六个周期,具体表现在:猪肉价格上涨,养猪行业扩产,产能过剩,猪肉价格下跌,养猪户大批退出,然后价格再上涨,循环往复。
曾经新希望想通过扩大规模来应对猪肉价格周期。
有了规模,就可以增加规模效应,而规模效应是应对风险最好的能力之一。
但新希望低估了行业的变化,因为想通过规模来抵御行业周期变化的不止它一家企业。
老牌巨头温氏和黑马牧原都纷纷扩产,这条通过规模来抵御行业周期的道路也因此变得不是那么顺利。
跟老法师斗法,盲目跟风很能力不足的企业只能是鸡飞蛋打,新入行的企业也很难在高投入的前提下盈利。
从这个角度来说,王健林当初选择不进入养猪行业是正确的。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