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司机来说,都有过开车跑高速的经历,相对于普通道路来说,高速上汽车普遍速度要快很多,因此更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格外专注。

如果说在高速上,有一只体重超过100斤的庞然大物,以较快的速度奔跑,并来回不停地变道,相信很多车主都会被吓到。

然而现实中就的确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在2022年新年伊始,一些车主驾车行驶在山东荣乌高速往北京方向上,突然发现前方有些不寻常,原来是一只“大鸟”在飞奔。

驼鸟养殖致富经验分享_驼鸟养殖成本与利润_驼鸟养殖的技术要点

从行车记录仪上的画面可以看出,这只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大鸟”就是我们常说的鸵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年之后身高能达到2.5米,雄鸟体重可达150千克。

鸵鸟虽然不会飞,但后肢粗壮有力,奔跑速度极快,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之一。画面中出现的这只鸵鸟,目测是一只成鸟,体重在100斤以上,奔跑速度较快,不少车主见状都减速跟在后面。

就这样,这只“大鸟”跑得比大多数汽车都要快,而且可能是受到了惊吓,来回不停变道。

驼鸟养殖致富经验分享_驼鸟养殖成本与利润_驼鸟养殖的技术要点

鸵鸟原产于非洲,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驯养

我们所说的鸵鸟全称是非洲鸵鸟,是一种原产于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上的大型鸟类,在荣乌高速上出现的这只鸵鸟从何而来?

不少路过的车主都表示发现它的时候它已经在路上狂奔了。后来这只鸵鸟被“逮捕”了,经调查确认,是运输过程中掉落的,目前已经被认领走了。

虽然鸵鸟主要生活在非洲,但由于其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抗病能力强、容易人工饲养、羽毛、肉质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等优点,所以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里面,都被广泛驯养,是一种可民间饲养的动物。

驼鸟养殖致富经验分享_驼鸟养殖成本与利润_驼鸟养殖的技术要点

我国也算是饲养鸵鸟比较多的国家,在山东、云南、内蒙古、福建、北京等地区均有鸵鸟饲养基地。

除了肉用之外,鸵鸟全身羽毛均为绒羽,手感柔软、质地细致、保暖性,是制作高品质服饰和头饰的原材料,不少人都靠着饲养鸵鸟勤劳致富了。

鸵鸟的食性较杂,野生鸵鸟多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主食,也吃昆虫、小鸟、蛋类和一些小型的哺乳动物。

在进食的时候,鸵鸟会摄入一定的砂粒,以帮助消化。一些人工驯养的鸵鸟,甚至能在其肠胃中发现钉子、硬币等物品,均是其进食时一起摄入的。

驼鸟养殖的技术要点_驼鸟养殖成本与利润_驼鸟养殖致富经验分享

鸵鸟身躯高大,是跑步和跨栏高手

鸵鸟的外形极具辨识度,发展至今,整个鸵鸟科就仅剩一种动物了。它们体型庞大,身高为2.4-2.8米,体长1.8-3米,体重为130-150千克。

鸵鸟的躯干粗短,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有一个很小的头部,与身体极不成比例。相对体型来说,鸵鸟的翅膀就显得十分短小了,而且已经退化,没有飞羽,无法飞翔。

不过在发情期的时候,雄鸟为了向雌鸟求爱,会舞动它的双翅,展示自己的魅力;雌鸟在孵蛋的时候,也会展开翅膀遮住鸟蛋。

驼鸟养殖的技术要点_驼鸟养殖成本与利润_驼鸟养殖致富经验分享

鸵鸟给人最大的印象除了大之外,还有就是它的奔跑速度。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而鸵鸟的奔跑能力也十分惊人。

它有一双粗壮的大长腿,足趾因适于奔跑而趋向减少,只有两个脚趾,这样的构造,赋予了鸵鸟极快的速度和弹跳能力。

它一跃能腾空2.5米,冲刺速度可达70km/h,比大多数捕食者跑得都要快,是动物界的跑步和跨栏双料高手。

驼鸟养殖成本与利润_驼鸟养殖的技术要点_驼鸟养殖致富经验分享

鸵鸟的战斗力有多强?

关于鸵鸟的评价,在网上呈现出了一定的两极分化,有人认为鸵鸟体型庞大,攻击力强,对人有很强的危险性;也有人认为鸵鸟只是看起来吓人而已,实际上它非常胆小,一受到惊吓会把头埋在沙里或钻进灌木丛里,没啥危险性。

事实上无论是哪种说法,都不准确。多数时候,鸵鸟都性情温顺,的确没有太强的攻击性,但并不代表它们不会攻击人。

比如在发情期或者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张开翅膀扑棱,像是在进行示威,此时的它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欲。

驼鸟养殖致富经验分享_驼鸟养殖成本与利润_驼鸟养殖的技术要点

鸵鸟的攻击方式主要有三种:一啄二踢三踩,无论是哪一种,都能对人造成较大的伤害。鸵鸟的嘴短而扁平,呈三角形,由于它的身高的缘故,所以能轻松攻击到人的脑袋。

如果脑袋被它一嘴巴啄下去,甚至能造成脑震荡。鸵鸟的外脚趾较小,内脚趾尤为发达,而且上面长有7厘米左右的粗指甲,这是它最主要的防御武器,一旦被这指甲踢中,即便是豹子、狮子都有可能受重伤。

鸵鸟的速度快,人类根本跑不过它,如果在追逐攻击中,人们因慌张而摔倒,就有可能会遭遇到鸵鸟无情地踩踏。

驼鸟养殖致富经验分享_驼鸟养殖成本与利润_驼鸟养殖的技术要点

现实中发生过不少鸵鸟攻击人的事件,甚至有伤人致死的案例,大多数时候,人类都不是它的对手。

所以当遇上了鸵鸟,尽量远离,尤其是像在路上跑着的鸵鸟,本身就处于精神高度紧张中,一旦进一步受刺激,就有可能产生应激反应,从而攻击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