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茶叶种植农村图片大全_农村种植茶叶致富_茶叶种植家庭农场

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前夕,华商传媒集团旗下华商报、华商网、华商头条、二三里手机App等全媒体平台,策划了以“走进大美秦岭探访金山银山”为主题的大型采风活动。5月19日起,华商全媒体记者从周至县出发,一路探访秦岭山水,沿途经过汉中、安康、商洛多区县,看山看水看风土人情,实地探访绿水青山给老百姓带来的美好生活。

华商全媒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少居住在秦岭里的居民都借着秦岭良好的生态环境脱贫致富,这使得当地人更加爱护生态环境,更自觉地参与到保护秦岭环境的工作中。

数据看改善

2019年东北部部分地区植被覆盖改善达30%以上

气象部门数据显示,2019年秦岭植被覆盖较2007年-2014年的整体状况明显改善,其中东北部部分地区改善幅度达到30%以上,西部边界地区也有接近20%的改善,表明近5年来秦岭的植被覆盖在较高历史均值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提高。

2007年-2019年秦岭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连续监测表明,秦岭生态环境质量呈现逐年向好发展的趋势。2019年,秦岭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较高,仅东北部和西北部部分地区质量略低,与2007年-2014年平均值相比,秦岭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明显提高。

如果将生态环境指数分为差、较差、合格、良、优5个等级,针对秦岭生态环境质量分级统计显示:

2007年-2014年:秦岭生态环境质量合格区域占13.3%,质量为优良的区域占86.7%;

从2015年开始:随着植被、土壤、大气环境质量等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合格的区域逐渐转为优良,至2018年优良面积在整个秦岭占比超过96%。

到2018年、2019年:质量为优良的面积占比较2007年-2014年平均值分别提高了9.29%和9.21%。

土壤湿度逐渐增加

北麓优良等级面积达96%

秦岭北麓浅山区(包括宝鸡、西安、渭南三市25度坡线范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显示,与2007年-2014年均值相比,2019年植被指数上升7.4%,绿度增加5.2%,净初级生产力增加50%,土壤湿度增加7%,气溶胶光学厚度值下降40.5%。2018年-2019年,秦岭北麓优良等级的面积达96%。

2007年秦岭土壤湿度除西北局部较其他地区略低外,整个秦岭尤其是西部地区土壤湿度较高。2019年,土壤干湿分布的空间格局与2007年-2014年的平均状况基本一致,与2007年-2014年平均值相比,土壤湿度进一步增加,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的增幅达到50%,表明秦岭的土壤进一步增加,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的增幅达到50%,表明秦岭的土壤更湿润,水土保持更好,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进一步增强。

卫星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值越小,空气越洁净,空气质量越好。2007年-2014年,除秦岭北麓部分地区略高外,秦岭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值普遍较低,整体空气质量较优。2015年以来,秦岭气溶胶光学厚度基本呈较小趋势,2019年秦岭空气质量总体较好,仅北麓和东部部分地区空气质量略差。与2007年-2014年平均值相比,2019年秦岭北麓和南麓部分地区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值显著下降,部分区域降幅高达10%-55%,表明近5年秦岭空气明显改善。

背后的故事

植被的改善和提升离不开各地政府的投入

丹凤县:相关部门开展对二期竹条沟、武关镇毛坪、龙驹寨街道办马炉等流域的综合治理,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6处;建成棣花镇田园综合体坡改梯2500亩、五彩梯田林草绿化80亩、林下护埂3万平方米,坡面四季常绿,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另外,在武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栽植柳树2000株,增殖放流鱼种2000尾,实验区水毁河堤生态修复150米,建成峦庄镇河口堤防600米,绿化3000平方米。随着植被的增加,曾发生过泥石流的丹凤县竹林关没了地质灾害的隐患,原本光秃秃的山坡也变成景区,吸引了很多游客。借此契机,当地村民经营起民宿、宾馆、农家乐等,还有销售当地特产的,村民们的收入得到一定保障。

厚畛子林场、老县城自然保护区、佛坪自然保护区等地:防止乱砍滥伐是护林员的重要工作之一,除了要发现、制止森林里的伐木行为,还需向周边群众宣传爱护植被的职责。

揭秘致富经

紫阳茶产业成为富民兴县第一产业

紫阳富硒茶远近闻名,就是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也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大力投入。近年来,紫阳县累计投资数亿元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建设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两区五镇”污水处理工程、蒿坪污水管网等项目,新建三格式化粪池以保证沿江住户生活污水无直排。建成县城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填埋场,集镇垃圾堆放场实现全覆盖,建立“户收集、村清运、镇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立汉江水质保护视频监控系统,狠抓漂浮物打捞,特别是抓住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下势推动河堤路综合改造,彻底整治污水直排汉江。

而当地居民也为此收获颇丰,不少村民靠种植茶叶脱贫致富,紫阳茶产业也成为紫阳县富民兴县的第一产业。在焕古镇春堰村,村民通过参与茶叶产业种植明显获得实惠,收入明显增加。

特产产业化发展

部分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华商全媒体记者在本次采风过程中发现,借助秦岭优秀的生态环境发展种植业,并逐渐向产业化发展。

柞水: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小木耳、大产业”的柞水县金米村木耳种植产业,村委会通过将木耳种、产、销有效结合,由村委会负责采购、销售,使更多劳务人员回乡种植木耳,逐渐实现了木耳种植、销售的可持续发展,村民也获得丰厚收益。

紫阳:政府引导县内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小茶厂、茶叶家庭农场、一般茶叶种植户加强合作。鼓励茶产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引导支持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公司+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建设标准化茶园。支持创建公用品牌下的企业知名品牌,申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塑造品牌核心价值,富硒茶产业已经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佛坪:在大古坪保护区,村民借助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发展养蜂、种植山茱萸等产业,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同时,保护区也为当地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努力,保护区专门注册了“熊猫家园”的商标,并提供给当地村民使用,让村民产出的蜂蜜贴上“熊猫家园”的商标,成为大古坪的一个品牌,助力村民实现收入增加。 华商报记者 张成龙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