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探讨体育优质学科建设,分享体育优质学科学校的成果和经验,2024年3月14日上午,由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主办,成都市锦里小学承办的“武侯区中小学体育优质学科建设交流会”在成都市锦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本区体育优质学科发展,为武侯区中小学体育优质学科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魏虹、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杨庆文、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体艺所所长范翔、成都市锦里小学校级领导及区域十三所优质学科学校相关领导、体育骨干教师。
本次汇报分为两个部分:优质学科学校汇报、专家点评。
每所学校都以自身学校特色出发,落实“两强两优”政策,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研科研、教师团队建设、学生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专项汇报。
成都市锦里小学以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为引领,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扎实有效的优质课堂研究活动。尊重性别差异化,自编了一系列男女生差异性室内外操,在同一段音乐背景下,站位不同、动作不同。自编的校本教材《我的运动我做主》积极倡导与推进了家庭体育作业,全方面的促进家校合作。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和成都市弟维小学以学生为本,秉承“五育融合”的教育观念,实行快乐教学,教科研相融,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推动发展优质学科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强大动力。
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成都市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小学部)和成都市金兴北路小学在课程建设中根据自身学校特点打造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用“差异化”的策略改革体育常规课,坚持“两强两优”、加强特色发展,共创优质学科建设。
成都市晋阳小学、成都市武侯区教科院附属小学和成都市武侯科技园小学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打造智慧教育课堂模式,用科技的手段开展优质的教学和多元的评价,利用运动手环随时监察学生个体运动负荷,更准确和有效地把握学生的身体状态。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分校、成都市科华中路小学、成都市武顺街小学和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以“以练促赛、以赛促学”课程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从而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范翔所长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综合改革武侯实验区第二轮合作共建项目工作方案》出台后,问询各校在探讨课程改革时“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如何提炼?”然后围绕这三个问题,从课程改革、教研组打造、课堂教学、落实教师和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为成都市武侯区体育优质学科建设指引了方向。
杨庆文主任肯定了十三所学校体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前瞻性和优质学科建设的方向性,并再次强调“两强两优”政策,思考优质学科“优”在哪里?如何建设优质学科?提醒各校一定要从课标分析、校本分析、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课程管理出发。杨庆文主任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大家找到了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课程建设、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
魏虹副院长指出十三所项目校在实践中有想法、有做法、有成效,并提出“如何建设优质学科?如何培养优质学科的教研?”指明了优质学科建设重要是学科育人能力的培养。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认识体育的角度多元:提炼出体育学科建设的价值主张,要基于问题、基于功能、基于学生的发展规律;二、课程的分类:要明确体育学科在五育并举中的定位,学校在建设体育优质学科时,要明确学校的价值主张和学科育人的功能;三、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是优质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要理清课程类型、组成、关系、结构化之间的关系及关联。四、重视课堂评价:要从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学校标准、师生标准、生生标准,结合武侯区体育智慧教育,建立整体性评价体系;五、建立体育优质学科保障与实施机制;六、加强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共同交流,共享、共建体育优质学科高质量发展。
未来,锦小体育团队也将继续肩负教育的使命,不断努力前行,凝聚力量,共研共享,为武侯区体育优质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锦小力量。(赖波 王小庆 李坚强 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