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殖黄鳝一般需多长时间,要走哪几步?
黄鳝从刚孵出的鳝苗至成鳝要2年时间,经过鳝种培育及成鳝养殖两个阶段。 鳝种培育是指把刚孵出的鳝苗养成10克以上的鳝种,时间是4~11月份;成鳝养殖是把鳝种养成250克左右的成鳝。中间还有个鳝种越冬期。
2、鳝苗从哪儿来?
鳝苗可以自己繁殖,也可以买人,无论自己繁殖,还是买人,都需要有经验的养殖户或专家指导、参谋,否则容易繁殖失败,或上当受骗。所以,一般刚开始养黄鳝的养殖户不要养鳝苗,最好进行成鳝养殖,从鳝种开始养起。
3.怎样判定鳝苗质量的好坏?
鳝育质量的好坏凭肉眼有时一眼就能看出来,个体整齐、体色光鲜、比较肥满、游动活泼的鳝苗就是好鳝苗,而个体差早大、瘦弱无力、懒洋洋的鳝苗就是孬鳝苗。
方法一,用手轻轻搅动盛苗的桶、缸里的水,让水产生漩涡,如果看到鳝苗能沿桶边、缸边逆水挣扎、游动,就是体质好的鳝苗;如果大多数鳝苗都被卷人漩涡而无力游动、挣扎,说明鳝苗体质太差。
方法二,把鳝苗舀在白色小瓷碟里,把水慢慢倒去,鳝苗在小碟里用力扭曲滚动不停,说明体质好,而无力挣扎仅头尾,颤动的鳝苗说明体质弱。
方法三,把鳝苗舀在盆里,用餐吹动水面,体质好的鳝苗顶风逆水游动,体质差的鳝苗则跟着水流转动。
4. 自己繁殖鳝苗有哪些方法?
自己繁殖鳝苗可以选择让雌、雄亲鳝自然产卵孵化、也可以进行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和人工孵化,还可以捞取野外黄鳝产的卵进行人工孵化。无论哪一种方法、选择繁殖用的雌、雄亲鳝是关键。
5.怎样区别黄鳝的雌、雄?
黄鳝有性逆转的现象,就是说黄鳝小时候都是雌的,第一次产卵繁殖以后慢慢变成雄的,一般长24厘米以下的黄鳝都是雌的,42厘米以上的黄鳝都是雄的,24~42厘米之间的黄鳝有雄的也有摩的。雌黄鳝头部细小,不隆起,背部是青褐色,没有斑纹花点,有的时候能看见3条平行的褐色索斑,身体两侧从上到下颜色逐渐变浅,褐色斑点细密而且分布均匀腹部呈浅黄色或淡青色腹部肌肉较薄,繁殖时节用手握住雌鳝,将腹部朝上,能看见肛门前面肿胀,稍微有点透明,雌雄的黄鳝头部相对大,稍微条平行的带状纹,身体两侧沿中线分别可见1行色素带,其余的色素斑点均匀分布雄的黄鳝腹部呈土黄色,个体大的呈橘红色,腹部朝上,膨胀不明显I解剖腹腔,未成熟的精挑细长,灰白色,表面分布有色素斑点,性成熟的精巢,比原来粗大,表面有形状不一样的黑色素斑纹。
6. 怎样选择成熟的亲鳝?
亲鳝的来源有三种途径:一是自己培养达到性成熟的雄鳝和已完成性逆转的雌鳝;二是从湖泊、沟渠、稻田等自然水域捕来的野生鳝;三是从市场上购买性成熟的黄鳝。有条件的养殖户最好自己培育亲鳝,因为自己培养的亲鳝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能得到保证,也不会带来新的传染病病原。 从外界捕捉和购买的亲鳝也很重要,可以避免黄鳝近亲繁殖。 由于黄鳝会呼吸空气,运输容易,所以夏、秋季节都可捕捉。 夏季捕捉的黄鳝进入养殖场后,有较长的适应期,饵料来源广,鲜饵料多,性腺发育充分,对人工催产有利。
但夏季水温高,黄鳝在捕捉和运输过程中常因剧烈挣扎而受伤。这时最好采用笼捕法。晚秋季捕捉的黄鳝受伤较少,但进人养殖场后,很快就到了冬季,适应时间短,而且由于野外食物供应不足,常常处于半饥饿状态,性腺发育不够好,对催产不利。 秋季捕捉黄鳝可采用笼捕、抄网捕或手捕。
雌鳝选择体长30~40厘米、重200~250克的个体,腹部膨大,用手摸一下感觉软和、有弹性,其表面颜色是青灰色略带黄色,中央呈浅橘红色。 已经成熟的雌鳝有一道紫红色的横条纹,腹部皮肤较透明,从外面能见到卵巢的大概形状,生殖孔也红肿突出。 雄鳝要选40厘米以上的个体,重250~500克;腹部有血丝样的红色斑纹。
选择亲鳝,体质情况也很重要,直接影响到亲鳝的怀卵量和精、卵的质量。生产上对亲鳝的要求是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无残。 一般优质亲鳝身体“两头细,中间鼓”,头较小, 躯干部略粗于头部;色泽鲜亮,斑纹或斑点较清晰;受刺激后反应灵敏,捕捉时挣扎有力,体表无伤,无寄生虫。 劣质鳝身体头大尾细,近似锥形,躯干部不及头部粗;色泽灰暗,斑纹或斑点不清晰;受刺激后反应迟钝,捕捉时挣扎无力,体表有伤或有寄生虫。
7. 怎样进行亲鳝培育?
亲鳝培育是黄鳝人工繁殖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黄鳝的性腺发育,从而影响到催产率、鱼卵的受精率和受精卵的孵化率。 因此,从事黄鳝繁殖的养殖户应该格外重视亲鳝的产前培育。
(1)培育池的准备 亲鳝培育可用土池,但最好选水泥池。池子面积要根据繁殖规模来确定。一般面积10~20平方米,深约1米,池底用黄土、沙子和石灰混合物夯实后,铺上较松软的壤土或黏土层20~30厘米,水深保持20~30厘米,水泥池围墙高出水面60~70厘米。亲鳝池要栽上部分水生植物或喜湿的陆草,像水浮莲、凤眼莲等,既遮荫,又改善水质。颢不氯圳多年使用的池子或废弃较长时间的池子用作亲鳝培育池,使用前要严格清整消毒。
清整工作包括:检查池子是否渗漏,检查进、排水设施和防逃网是否完好,发现问题,立刻修补;清除过多的杂草,排出陈水;如果池底有机质过多或淤泥过厚,应挖出部分淤泥,保持泥层20~30厘米;保持池底有一定起伏,不要过于平坦。熊清整过后,池子要进行消毒。消毒药物用生石灰,方法有带水消毒和干池消毒两种。带水消毒每 667 平方米(水深 1米)用生石灰125~150千克,用水化成石灰浆,趁热全池泼洒。 干池消毒是先将池水排至5~10厘米深,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按每平方米50~75克倒入小坑内,加水化开后,趁热向四周均匀泼洒。 为了提高消毒效果,次日可用铁耙将淤泥耙动一下,使石灰浆充分与淤泥混合。 消毒后7~8天,毒性消失后,可以放人亲鳝。
(2)亲鳝放养 选择已达到性成熟或接近性成熟、体质健壮的亲鳝,每平方米放养亲鳝8~10尾。 雌雄比例为:(自然受精 1:2,人工授精2:1)。 另外,可在亲鳝池中放养部分小泥鳅,以清除池中过多的有机质,改善水质,并能在饲料供应不足 时,为亲鳝提供活饵。
放养前,亲鳝要消毒,用3%~4%的盐水,24'C~26C时浸洗4~5分钟。 水温低时,浸洗时间可长些;水温高时,浸洗时间要缩短。 浸洗时,要注意观察,发现黄鳝表现异常,应立即取出。 消毒后立即放人培育池。 如果不能及时放养,需用清水冲洗1~2遍后浅水中暂养。
(3)亲鳝培育,亲鳝下池后,日常管理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
亲鳝培育的好坏,关键在于适口鲜活饵料的足量供给。黄鳝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在自然环境中的野生黄鳝,常常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性腺发育迟缓。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必须为亲鳝提供充足的优质饵料,而且最好是鲜活饵料。 如小鱼、小虾、幼蛙、蜻蜓幼虫、蚯蚓、水丝蚓、螺肉、蝇蛆、面包虫等。 黄鳝也喜欢摄食陆生昆虫,因此晚上在亲鳝池上装电灯,引诱飞虫,供亲鳝摄食,效果也很好。黄鳝晚上摄食量大,觅食主动,所以投喂最好在晚上。投喂量以第二天池底无残饵或仅有少量残饵为宜。 白天投饵,要设法投在黄鳝的洞口附近,因为白天黄鳝很少出洞觅食。 如果白天黄鳝出洞较远,捕食积极,说明夜间给的饵料不足,应该加大投饵量。 无论什么时间,一定要投喂鲜活饵料。 腐败变质的饵料,黄鳝只有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才摄食,容易造成剩饵,使初从事黄鳝饲养的人误认为黄鳝已经吃饱吃好,这就大大影响了亲鳝的生长和性腺发育。 同时,腐败变质的饵料也很容易败坏水质,给管理带来麻烦。
亲鳝池要求注排水方便,保持水质清新。 当水质浑浊有异味时,黄鳝摄食量减少,应该马上排出老水,注人新水。 换水时要特别注意池水换水前后温差不能超过3'C,即用手试水不应感觉到明显的差异。
亲鳝个体大,逃跑能力强,晚上出洞觅食时很容易从破裂的围墙洞穴或进排水管道中逃出。因此,进排水管道一定要安装防逃网,平时巡塘一定要注意观察池塘的围墙、进排水设施是否有漏洞,如有,要及时修补。暴雨后,鳝池水位上涨,使防逃墙相对变矮,有时黄鳝也能从墙上逃走,这时要勤观察,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