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步中的中国肉牛

我国是世界上第四大牛肉生产国,但是肉牛行业的发展也才三十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以前,牛是必要的生产工具,耕田耙地都离不开它,必须报批才能宰杀;随着工业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牛作为生产工具的历史已经宣告终结,这才有了肉牛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虽然中国牛肉的消费占肉类消费比重已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4%左右,提高到现在的10%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肉牛业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无论是存栏量、每头牛的产肉量、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产业化水平等,都远远落后于美、加、新、澳等畜牧业发达国家。2016年我国人均年牛肉消费量只有5.1千克,不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8千克,而且年进口牛肉57.98万吨(2016年),还有其他途径进来的活牛和牛肉,国内牛肉的缺口可见一斑,大家担心的开放美国牛肉进口对国内牛肉市场的冲击并没有像想象中的强烈。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肉食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肉牛业引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众所周知,由于发展时间短,技术相对落后,中国肉牛养殖的现状可以归结到以下几点:

(1)品种混杂,造成肉质差、长势慢。

(2)牛个体小,单产低,每头平均产肉150kg左右,只有美、加肉牛单产的一半都不到

(3)规模养殖少,散养为主,难形成统一品牌。

(4)资金投入大,回收慢,普通养殖户难堪重负。

(5)饲养水平低,国内肉牛饲料长势是发达国家的70%,养殖效益低。

(6)饲养模式受技术限制长期一成不变,肉牛日增重和10年前几乎没有提高。

当然,国外的资源型肉牛发展模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探索中国肉牛发展道路是中国牛人们的共同课题。

二、暴利的中国肉牛业

虽然发展空间巨大,但我国整个肉牛行业没有几家牛场的日子过得很滋润,大多处于艰难的跋涉中。如果把这个行业定义为暴利行业,大家一定难以认可,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一定得有对照的标杆,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1、与国外同行相比,效率差距大

对标美国、加拿大同行,中国这种养殖人员配备和模式,无论是淘汰牛肉还是高档牛肉,成本都高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例如,有数据表明,同样一头600kg的肉牛,通过国内传统方法饲养,最终到屠宰厂的费用,要比进口澳洲活牛的费用高2200元左右(摘自:2015年我国肉牛产业特点及分析)。美国育肥1.2万头的肉牛育肥场,工作人员只有6人,而中国往往达到三十~五十人,人均饲喂头数和效率太低。这提示我们,通过以养牛为生,在美国一个人要养2000头,而在中国一个人只要养240-400头。事实上,在中国一个家庭养殖50-100头肉牛就有不错的收入水平。大规模养殖场赢利很弱甚至亏损,另当别论,另作讨论。作为养殖工人来比较,在中国养牛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吗?国内市售鲜牛肉的价格普遍在七八十,而进口冻牛肉的价格不到六十元/公斤,走私牛肉的价格还更低。价格虽低但经过长途的运输自然没有国内市场的新鲜牛肉来的美味,其中的取舍还是很明显的。

在加拿大饲养一头肉牛的利润大多数年份在10-20加拿大元(约为人民币50-100元),极个别的年份市场行情极好的情况下有过600加元一头(不到3000元人民币)的“暴利”水平。

从肉牛的活牛价格看,美国加拿大的一斤成品活牛售价折合人民币在9元左右,而在中国活牛售价这几年一路上涨,从11元到12元、13元、14元不等,2018年1月个别地区甚至出现17元一斤的天价活牛。

2、过多的中间流通环节。

养殖业一旦成熟,一定是自繁自养,甚至发展到从母畜繁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的一条龙模式,有的规模大的甚至连兽药、疫苗都自己生产。这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越来越长,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猪鸡业就已经完成了从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到规模化、专业化的过渡。反观中国肉牛业,分散饲养占90%以上,绝大多数牛来源于千家万户的饲养,一头良杂肉牛从出生到被屠宰,基本上要经过牛犊、小架子牛(150斤左右)、大架子牛(500斤左右)、育肥牛(1000斤左右)、出栏牛(1500斤左右)五道经纪人的手,这中间就有近2千元被经纪人赚取。只有暴利行业才会有足够的中间利润吸引这么多人从事贩运过程。

3、屠宰业赚大钱。

屠宰业在整个链条中的利润,可以说大赚的。数据表明,宰杀一头牛,出售鲜牛肉的净利润在六百多到一千块钱左右。屠宰量越大,则利润越高。如果进行牛肉的深加工,这个利润会更高。屠宰,只是物理加工,把整头牛分成一块块肉,这个过程是不创造价值的,最多是牛肉分级,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满足高端需求会产生一些超值利润,这也不是屠宰业高利润的理由,只说明肉牛业处于发展初期,利润可观。

4、市场供给不足、牛肉价格高企

目前国内肉牛饲养周期长,基本上从出生的牛犊喂到600公斤出栏,需要1年半到两年左右的时间,甚至更长。有人做过统计,一头肉牛,从十月怀胎到可以屠宰需要大约需要36个月,之后可以产出大约400kg鲜牛肉(中国肉牛的肉产量远低于这个数量),同样的时间,一头母猪所产的后代,大约可以产出3420kg鲜猪肉了。在屠宰方面由于不能及时收到活牛,肉牛屠宰厂的利用效率普遍不高,中部产区开工率约为45%,而东北、西北地区分别为38%和33%,西南地区相对落后为18%。因此,牛肉价格近10年持续攀升,从三四十块钱一公斤,涨到了现在七、八十块钱一公斤,这还是大量便宜的走私牛肉进入我国以后,适当稀释和降低了国内牛肉的需求。近几年因为牛肉价格高,走私牛肉不断进入我国,这个数量在两三百万吨以上。

三、暴力行业为什么变成微利业,甚至很多养殖企业苦苦支撑

1、饲养周期长,维持需要浪费严重

一头肉牛国内正常的饲养周期为18个月到24个月,比发达国家迟出栏3到5个月甚至6个月以上。如此长的饲养周期,饲料的回报率当然低,这是因为众所周知,牛是大家畜,维持需要的营养消耗是远远高于猪鸡的,有人进行了测算,饲养周期在两年的牛,用于维持需要的营养,占整个营养摄入的60%,甚至更高。羊的维持需要占营养摄入的40%左右,鸡鸭大概在35%。这就是为什么牛肉价格高企的根本原因,个中原因就在于维持消耗的浪费。我们知道肉鸡肉鸭的上市日龄已经必须精确到天,猪上市已经精确到周或旬。鸡多养一天就有可能吃掉本该获得的利润。牛维持需要的浪费基本是不被人关注的,很多人认为牛多养几个月无所谓,只不过多吃点草而已,成本不会增加多少。这种观点普遍存在,而且根深蒂固。

还有一个损失更不为大家重视,大家知道一般母牛性成熟期8~12月龄,公牛性成熟期为9~15月龄,所有的动物过了性成熟期,生长就会减慢,脂肪积累比例就会增加,这个时候饲养成本就会明显上升,养18个月、20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牛岂有成本不高的道理,这种养法到哪里去赚钱?钱从指缝里漏走还没有一点感觉。

2、肉牛一生受苦受难、中间损失过多。

目前,肉牛一生会经历至少3~5次运输,不同主人、不同圈舍、不同环境的折磨。那么,3~5次周转,经纪人费用200元*3~5次=600~1000元,运输成本150元*3~5次=450~750元,运输掉膘5斤*3~5次*15元/斤=225~375元,运输换圈舍应激至少5天不长,每天耗料10斤*15天*全价料1.5元/斤=225元,运输死亡折算100元/头,合计每头牛1600~2350元。这1650~2350元养殖户是没有赚到的,养殖户赚到的基本上就是利息钱、人工钱和场地费用,能有赢利就要烧高香了。

3、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合理,屠宰业的丰厚利润

因为国内屠宰肉牛的企业少且屠宰量低,都是屠宰企业制定标准,把控价格,养殖户没有话语权,产业利润分配严重不合理,压缩了养殖环节的利润空间。

4、死亡率高,变相增加成本

各种原因将引起了牛羊的死亡率升高:运输应激、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等等,其中运输应激和营养不良是人为因素导致的额外损失,占整个死亡的50%以上,这是需要从经营理念和技术措施两个方面去思考和着手解决。

5、营养研究落后,饲料研发滞后

肉牛的营养需要研究从国际上来讲,远远落后于猪鸡,也落后于奶牛,营养需要的研究大多也是建立在放牧补饲的基础上,放牧补饲的模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没有那么多的土地资源和草原供放牧,要满足中国的牛肉需要,必须走舍饲的模式,舍饲肉牛(包括肉羊)的营养需要研究严格地来讲,还处于起步阶段。饲料的研发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更是比猪鸡饲料落后几十年,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养牛户用猪料、鸡料喂牛,引起的诸多问题制约着肉牛业的健康发展。

四、应对措施

1、品种改良

诺大中国,牛的品种很多,杂交、乱交的牛更多,很多已经分不清是何品种,生产性能更是无从谈起。东北地区引种西门塔尔杂交改良,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河南的夏南牛也算是改良成功的。地方品种很多,各有特点不细说,但是随着养牛积极性提高,全国牛大流通的结果必然是品种的混杂和无序。有两个品种可以关注,一是青海西藏的牦牛,这个产地标志比那些无公害、有机认证更硬朗,低海拔地区无法生长,这个品种可以做高档天然肉品;另一个比较一致的品种就是奶公犊,这是一个品种较纯的牛,中国奶牛的存栏650万头,每年可提供大约300万头左右的奶公犊。因奶公牛的品种基本上是荷斯坦,可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饲养,还可以生产标准化产品。

2、转变思想,快乐养牛

当前的肉牛养殖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养猪非常类似,犊牛断奶后先拉架子,最后育肥。这种方式貌似更适合牛羊,因为反刍动物过早催肥,精料用多了会引起消化道紊乱,发生前胃迟缓、胀气、酸中毒等,但是正是这种思想,限制了牛羊饲养年的创新,使牛羊的饲养技术若干年没有进步。笔者多年从事反刍动物饲养及饲料营养研究,对牛羊的饲养和饲料及消化生理有与众不同的认识,首创了牛羊的全程精准营养快速育肥饲养模式,并诞生了波杜农牧牛羊全价颗粒配合饲料这项颠覆性的技术,让养牛养羊不用草或者少用草,让养殖户彻底摆脱大型机器(如TMR车、装载机、铡草机、喂料车、扫料车......),不用再建大型青贮池,不用再分精力去研究如何让青贮饲料更有效率,真正解放了劳动力,让牛羊养殖变得轻松快乐。

3、经营创新,减轻养殖户资金压力

目前,国内的肉牛养殖90%以上是通过散养户进行饲养的。我们可以通过将自繁自育以及短期育肥结合在一起的“农户+公司”合作方式,公司统一在牧区进行繁育,然后将架子牛分散给农户进行饲养,由公司统一提供饲养管理和生产资料支持,最后公司统一进行回收,并进行出售,解决了养殖过程中,小型养殖户的技术不够、资金压力大等诸多问题。这种新型的合作方式较好的将我国传统分散养殖的小市场进行聚合并与大型养殖场资金充足、场地设施完善的特点相结合,既解决了农户卖牛问题,缩短了整体养殖周期,又给市场带来了稳定可靠的牛源,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养殖水平。

4、模式突破,技术突破

上文提到生长周期过长,导致维持需要浪费和性成熟后饲料转化效率低造成的浪费,笔者以为这是肉牛养殖上最严重和最不被认识的浪费,要改变这种方式,必须要有完整的饲养模式,力求做到12月龄达到上市体重,也就是说从出生到上市,12个月,养到650kg,有没有可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