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县委、政府下发《商都县“村企合作”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后,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与全县民营企业积极配合、通力协作,使商都县“村企合作”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村企合作”开发行动覆盖全县全面展开,并继续向纵深发展。工商联按照县委、政府的指示精神,本着“主动参与、积极作为、精准帮扶、互惠双赢”的原则,动员、组织和协调了全县91家企业,以“一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的方式,与全县212个村委会结对,正式开启了“村企合作”精准扶贫开发行动。目前,通过工商联和各民营企业的共同努力,这一规模覆盖全县的“村企合作”精准扶贫开发行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已有64家企业为结对的160个村委会提供各种有偿服务协作费685.2万元,对全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参与“村企合作”的成员企业占“村企合作”成员企业总数的69.6%、被帮扶的村委会占全县村委会总数的75.5%。
二是“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推动“村企合作”整体进程。商都佰惠生糖业有限公司,2017年为全县49个糖菜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以上的村委会,每村给予服务协作费3.4万元,共计166.6万元,为上述村委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活力。2018年,该公司为全县所有糖菜订单种植村出资服务协作费100万元,并决定今后每年都按照100万元的总额为全县所有糖菜订单种植村发放服务协作费。
内蒙古奥淳酒业有限公司,2017年与全县10个乡镇的68个重点贫困村签署了《万企帮万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村企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规定:上述重点贫困村每村以20万元的“三到村三到户”资金注入该企业用以增加发展生产资本,该企业则按8%的利率,每年向上述每个重点贫困村发放收益费1.6万元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双方通过采取这一“村企合作”的新型模式,实现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三是“六台滩肉牛养殖基地”的开工建设,点亮“村企合作”实现村企双赢。2018年,县委、政府为十八顷、屯垦队、西井子、大库伦、卯都共5个乡镇分别划拨扶贫捆绑资金500万元,统一在十八顷镇大五号滩地建设总投资为2500万元、养殖规模为2000头的“六台滩肉牛养殖基地”。该基地在开工建设的同时业已承包给内蒙古嘉利节水灌溉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苏尼特右旗榆树村嘉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租赁期为10年,每年收取租赁费250万元,用于上述五个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18年12月,基地承包方已预付了2019年的承包费250万元,上述五乡镇每个乡镇已经收入承包费50万元,全部用于本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该基地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预计今年可建成并入栏澳大利亚肉牛2000头。
四是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的建成,开创了产业模式“村企合作”订单农业的典范。2009年,七台镇喇嘛板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内蒙古希森马铃薯全粉有限公司签署了建设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的协议,共流转农民土地240亩。2019年投资450万元,建成了占地1亩的塑料大棚107座并租赁给农户培育原原种(公司有偿提供种苗并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使得农民每年流转土地收入3.84万元、经营大棚纯收入128.4万元、打工收入每人每天100元,村委会每年租赁费收入33.7万元,全部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该基地的建成,成功开创了“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以订单农业为特色的产业模式的“村企合作”典范,为喇嘛板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肉鹅养殖项目的开发,开辟了与外地企业进行“村企合作”的新途径。2019年3月,县委、政府及农科局通过内蒙古嘉利农牧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与山东荣达公司就在商都开发肉鹅养殖项目多次进行接洽、商谈和互访考察论证,并于4月达成如下协议:荣达公司与嘉利公司在商都县注册成立内蒙古嘉荣利达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集孵化厂、养殖场及屠宰车间于一体的肉鹅养殖项目,荣达公司与嘉利公司分别控股47%和43%、第三方企业控股10%,由荣达公司全权负责决策、管理、运营。目前10万只种鹅苗业已投放到小海子、十八顷、大黑沙土、西井子、屯垦队等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养殖户中开始饲养。农户每饲养一只种鹅和肉鹅(周期5—6个月)保底纯收入分别可达150元和20元。
六是扶贫车间的建立和运营,使“村企合作”中“小车间”发挥了大作用。近年来,县委、政府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积极推进“扶贫车间”这一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在七台、大黑沙土、玻璃忽镜、屯垦队4个乡镇建起5个“扶贫车间”,已经将过去简单的送钱送物到家变成了现在的送工作到门,实现了就业务农两不误,激发了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在“村企合作”中发挥了“小车间”的大作用。以2018年4月开工生产的七台镇南湖社区(涉农社区)塞喜雅利服装厂为例,建筑面积仅为1780平方米,主要缝纫设备也就50多台,却解决了6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9人)的就业问题,去年该厂加工服装13万件,职工人均月收入达3000多元。成为“工厂开到家门口,脱贫攻坚有保障”的典范,也破解了贫困户脱贫难、企业用工难的难题,达到了互利共赢的目的。
七是光伏村级电站项目的建设,开启了“村企合作”中与国企合作的先河。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具备一次性投资大、受益年限长,经济效益好、见效快的优势和特点,是实现产业扶贫目标最稳定、最有效的扶贫措施。如总投资25002.72万元、建设规模为37625千瓦的泉脑子村集中电站,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开工、同年6月30日并网发电,总发电量为2320.59万千瓦时,为我县948户贫困户每户每户每年增加收入3000元。
八是电商扶贫迅猛发展,为“村企合作”开辟了新前景。自2016年10月被商务部、财政部、扶贫办正式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县委、政府进一步将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并作为一项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惠民工程全力推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电商共成交325.11万单,实现成交额10618.08万元。其中上行318万单、10347.84万元,主要将我县的马铃薯、全粉、莜麦、胡麻、马铃薯醋、瓜果蔬菜等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下行3.1万单、270.24万元,主要是村级电商服务站通过农村淘宝、乐村淘宝等电商平台为广大农牧民代买农资、农机配件、家电、鞋帽服饰等日常生产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