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规划,托起富民强县梦

苍溪,一个拥有约9.15万贫困人口的农业大县。一直以来,该县把农业发展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近年来,该县提出 “三大百亿产业”发展思路,健康养殖就是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水产养殖作为健康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当担起重任,冲锋在前。

根据四川省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苍溪确立了“32111”水产发展目标,即依托亭子湖建设1个水产种苗繁育增殖放流场,依托插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1个苍溪鳖省级原种场,依托“两湖”生态渔业发展建设5个水产苗种培育场;依托嘉陵江、宋江打造观光休闲渔家乐、池塘水产精养;在水源有保障的乡镇发展稻虾、稻鱼、稻鳅等粮经复合生态养殖10万亩;以亭子湖、东河梯级电站水面、大型库堰水面发展江河生鲜鱼养殖10万亩。

“总目标是,到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5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该县水产渔政管理局负责人信心满满地介绍道,“嘉陵江及其支流东河纵贯苍溪全境,全县有大小溪沟180余条,中小型水库255座,山坪塘11542口,渔业专业池8548口,水利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基础坚实。”

有了科学有效的规划引领,苍溪人“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在原有的数十年水产养殖基础上,创新推进稻渔共作、新品引入、种苗繁育等措施,形成了草、鲫、鲤、鲢为主导,苍溪鳖、台湾泥鳅、小龙虾、鸭嘴鲟等特色养殖辅助发展的“水产养殖一盘棋”格局。正在积极申报“苍溪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地理证明商标、有机水产品。该县还成功创建成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县、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首批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去年,该县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03万亩;新建家庭渔场8个、渔业合作社6个,新培育渔业大户52家。全县水产养殖面积增至6.51万亩,年投放水产苗种2350吨,年水产品总量超1.54万吨。

实打实,助农增收成果丰

“去年,我家养殖的200余只苍溪鳖一售而空,毛收入6万多元。”苍溪县中土镇裕兴村贫困养殖户刘明华,大胆转变观念,积极调整家庭种养结构,将自家仅有的4亩稻田改成生态鳖养殖塘,仅养鳖收入就让他家迈过了贫困线。

石门乡中梁村养鳖“达人”邓文生更是充分利用多年在养殖中摸索的经验教训,在该村建大小养鳖池20余个,养殖面积120余亩,每亩获利40余万元。去年,他成立了龟鳖养殖专合社,带动周边25户家庭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今年,他又投资800多万元,建起了年产100万只稚鳖的苍溪鳖原种场。

“苍溪鳖具有板薄、裙宽、劲大、色靓、味美、营丰等显著特点,口感细腻,营养、药用价值极高,市场前景也非常不错。”邓文生告诉记者,在去年的第五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农博会上,他带去参展的苍溪鳖均以350元一斤的价格一抢而空,还现场签订了180余万元的销售合同。

在八庙镇举台村,10多个“连体”藕鳅池塘,更是新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80”后养鳅状元陈玲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在该村建起了100余亩的藕鳅养殖基地,实现了鱼、藕、鳅混养。据陈玲介绍,台湾泥鳅一年可上市两季,基地年产泥鳅60000余斤,年收入在百万元左右。在基地常年务工的贫困户有8户,户均年收入15000余元。去年,陈玲带上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与石门乡三林村开展泥鳅养殖合作,年终分红,全村38户贫困户和所有农户都领到了“大红包”,为该村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苍溪,已尝到了水产养殖甜头的农户举不胜举, 2845户8000多人通过发展水产养殖走上了致富康庄大道。

“产业富民,产业强县,在水产养殖方面,我们还将进一步打响‘苍溪鳖’、‘亭子湖有机鱼’等特色品牌,重点推进石门乡美丽渔村、白鹤乡东风渔家小镇和白驿镇岫云村现代渔业示范基地等一批水产养殖重点项目建设,”该县农业局局长范毅邦告诉记者,苍溪将用好、用活优势资源培育壮大一批水产养殖龙头企业,确保水产养殖产业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再立新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