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塞外名县山西省大同县,玉带似的桑干河横贯县境东西,绵延50多平方公里的大同火山群苍翠叠嶂、色彩斑斓,特别是大片翻腾着滚滚金波的黄花,将广袤的田野装扮得金光灿灿、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大同县是闻名全国的黄花菜主产地,所产黄花菜色泽金黄、角长肉厚、蕊多,久煮不烂、脆嫩可口,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多次在国内、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近年来,大同县委、县政府把黄花产业确立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支持,各级各部门积极服务黄花产业发展。目前,全县黄花种植总面积达到9万亩,正逐步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向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大步迈进。
政策引导 促进黄花产业做大做强
本刊记者在大同县采访了解到,黄花是大同县的传统特色农产品,具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以其角大肉厚的上乘品质,在全国享有盛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该县黄花就被国家外贸部门指定为出口产品,畅销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90年代以来,先后获得香港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首届中国农博会金奖等多项奖项。此后,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4年沈阳黄花菜“毒菜”事件影响,全国黄花菜连续几年价格低迷,销售不畅,加上农村劳动力逐年递减,黄花采摘纯手工、劳动密集等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民对种植黄花致富失去信心,全县黄花面积逐年递减,到2010年全县黄花可采摘面积不到1万亩。
2011年,县委、县政府立足黄花资源优势,在科学分析研判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认为黄花产业是大同县最具发展前景的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应当全力以赴做大做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随后召开的县十一次党代会、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把黄花作为全县推进“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每年规划发展1万亩,做大、做强、做精黄花产业,促进黄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省、全国打响“大同黄花”品牌,构建起“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格局,实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翻番的目标。
为了增强全县广大种植户的发展信心,县委、县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在县财政在资金极为紧张的前提下,整合各类资金,对全县新发展的黄花,每亩给予500元的种植补贴,第一年补300元,第二年验收后补200元,弥补农民新栽黄花前两年没有收成造成的损失。连片300亩以上的,配套水电路渠,对于种植10亩以上的农户和500亩以上的村,帮助建设晾晒场地,并提倡施用农家肥,补贴资金,鼓励引导农民发展锅炉蒸馏,提高黄花品质。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黄花深加工和黄花旅游等产业,延长黄花产业链条,打响“大同黄花”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从2011年开始,各乡镇为了促进黄花产业发展,开始培育示范村、示范户。到2014年,全县已形成倍加造、西坪两个万亩黄花片区,谢疃、下榆涧、徐家堡等10个黄花专业村,形成了261户5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在全县涌现出了张顺宝、张科、朱利、白继跃、徐富国、温明宝等种植户典型。2014年以来,县委、政府动员黄花加工龙头企业与黄花种植户实行订单制。县三利农副产品公司率先在全县承诺,愿意与全县黄花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三利公司发出的订单合同信息,通过县黄花办等多部门的广泛宣传,极大增强了全县农民种植黄花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县乡村三级把组织农民开展黄花培训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每年利用冬闲时间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全县黄花种植专业村和规模种植片区的干部和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传统的黄花栽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外,又专门增加了黄花市场前景分析预测等内容,进一步增强全县农民发展黄花的信心。
为了完善黄花产业配套政策,运用保险机制有效化解黄花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灾害风险,保障黄花种植户利益,促进黄花种植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15年,经过县委、县政府多次与保险部门协调争取,人保财险大同县支公司新开设黄花种植支农惠农保险业务,以西坪镇为试点,对种植4年(含)以上进入盛产期的黄花,遭受病虫害、雹灾、风灾等意外灾害后,每亩可最高获得5000元的补偿,保险费率为6%,农户个人出资200元,政府补贴100元,受到黄花种植户的欢迎。
部门联动 在服务产业中转变作风
为了更好地推进全县黄花产业化发展,大同县委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出台一号文件,安排部署全县黄花产业发展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农委、发改、财政、水务、招商、质监、工商、税务、林业、开发、旅游等部门组成的黄花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县黄花产业规划,监督各种项目的实施及验收工作,并把黄花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纳入领导小组所涉及单位和各乡镇的年度考核内容。2014年又专门成立了黄花办,全面负责黄花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宣传促销、督查考核等工作。县政府对发展黄花产业的支持,从政策、技术方面拓展到采摘、晾晒、销售等各个具体环节,并及时协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切实帮助广大黄花种植户解决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大同县委书记王凤瑞率先垂范,采摘期上下班专门走黄花基地的田间小道。他经常在清晨就来到田间,边采摘边同农户攀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小到夜间采摘照明、防护雨衣,大到晾晒场地、资金周转,都一一记录下来,责成相关单位及时办理。7月19日,在独树村徐喜黄花收购点调研时,王凤瑞看到收购鲜黄花的陕西客户使用的蒸制方法简单实用效率高,立即安排各乡镇组织观摩学习。其他县四大班子领导也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乡村干部一起研究解决黄花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问题。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解决黄花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农委负责黄花产业的规划、技术指导、新品种培育、优质种苗引进等工作;财政部门保证县政府黄花种植政策扶助资金及时发放,调度黄花产业化所需资金;工商质监负责市场监管;经信局负责黄花产品推介宣传、联系销售网络;气象局免费为黄花种植户发布土壤墒情、天气预报;黄花办每天为黄花种植户发布全县各收购点的收购信息;交警、运管部门对拉运黄花的车辆加强安全教育;金融部门尽力为黄花种植大户、黄花加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存取资金开通绿色通道,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活动为契机,深入农村一线、田间地头,亲自参与采摘,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及时提供市场信息,联系销售渠道,在服务产业发展中转变作风,谋划产业发展,促农增收。
随着黄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采摘用工成为制约黄花发展的一大难题。县委书记王凤瑞了解到这一问题,当即着手解决,决定由政府组织、黄花办负责,帮助种植户雇佣劳动力。黄花办采取网络发布招募信息、外出赴浑源、天镇、丰镇等人口大县宣传,与各级团组织联系在各大中专院校宣传发动,在黄花专业村培养招工经纪人等多种方式,为黄花大户招采摘工。2014年,通过黄花办共招募采摘工460人,2015年达到570人,其中为种植大户张顺宝招募60名,全县采摘用工难题基本得到解决。为了解决种植户晾晒场所不足的问题,县扶贫办充分利用黄花专业村的街巷、广场、废弃宅基地等闲置土地,进行水泥硬化,增加晾晒场所。2014年已先后为中高庄、唐家堡、徐家堡、上榆涧、贺店五个村硬化场地3万多平方米。县委、县政府还发出号召,要求全县所有的学校、道路、空闲场所,在黄花采摘期都要尽力为黄花晾晒提供方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晾晒难题,也是为了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县委、县政府还鼓励黄花加工企业上马烘干设备,收购农民的鲜黄花,解决因没有场地晾晒及阴雨天无法晾晒的困难。2014年,县三利农产品公司新上马四连体烘干设备,日均加工鲜菜4万斤,2015年,该公司又新上十连体烘干设备,加工能力比原来提高2.5倍。同时,县政府又引入兴农黄花科技公司,日加工鲜菜8万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的晾晒难问题。
黄花价格上扬 农民增收笑逐颜开
一系列惠农政策和各级部门的联动服务,大大增强了农民发展黄花的积极性。到2014年全县黄花种植面积已达9万亩,形成倍加造、西坪两个万亩黄花片区,谢疃、下榆涧、徐家堡等10个黄花专业村,出现了261户5亩以上的种植大户。与此同时,由于各种有效措施的推进,我县黄花品质不断提升,大同县黄花的品牌越来越响亮,价格逐年攀升,2013年全县黄花平均出售价12元/斤,销售总收入0.6亿元,农民户均收入460元。2014年全县黄花平均出售价17元/斤,销售总收入1.3亿元,农民户均收入928元。2015年全县黄花平均出售价20元/斤,销售总收入达2.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571元。西坪镇唐家堡村2200亩黄花喜获丰收,每公斤黄花最高价达60元,仅此一项该村实现收入19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1.8万元。党支部书记张顺宝种植黄花300多亩,有100多亩进入采摘期,纯收入40多万元。村民张科种了48亩黄花,盛产期的13亩,已经卖了16万钱,见人就一个劲地夸种植黄花的效益好,夸政府发展黄花产业的路子对。该镇坨坊村温明宝种植黄花50多亩,以鲜黄花销售,平均售价2.5元/斤,纯收入20多万元。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依托种植黄花走上了致富之路,黄花产业已经成为全县群众致富增收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