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清华、北大、985、211的学霸们是如何度过高中的?请看看以下学霸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分享!
1、弄清高考是怎么回事
上高中要尽早弄清高考是怎么个考法,各科的题型是怎么样的,还要大致知道高三的学生为应付高考大致要做什么样的训练,这样你的努力就会有针对性,有些原本是高三才做的又适合在高一高二做的工作你就可以先做了,把高三宝贵的时间腾出来花在使自己进一步提高的努力上。
比如从高一开始,你就可以开始有计划地背四级的词汇,如果你对背单词感觉很好,你不妨在高二把六级词汇背完,这样对提高你的英语高考成绩绝对大有裨益——而这些工作你是不可能用高三来做的。
比如语文是在高二才讲诗词,而文学这方面的积累其实在高一就可以大规模进行了——大把可以利用的空闲就时间在无所事事中浪费掉实在可惜。我很庆幸遇到当时高一的语文科代表王学文同学,他教给我的一些门径让我及早发现中国古典文学这个美妙的世界。尽管我一直到高考都不怎么会写作文,但是这方面的受益的确很大。
2、预习、上课、复习、练习。
上课:上课基本要专心听讲,这不是说上课一律要专心,但是专心可以打折扣,而是说根据不同的课专心的程度不同。上新课,尤其是信息量大的课,最好精力要高度集中,集中到什么程度呢?
要做到这样:脑袋高速运转,尽可能(强迫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或自己想到的问题,与老师形成深入的互动,很多时候要想到老师前面去,在老师还没有提出问题之前你就要知道老师会问什么,这样老师一提出问题你马上就能说出答案,你的表现就会表现得出类拔萃,而且你上课的效率也会很高。
复习:每天上完课以后,要把各科都复习一遍,着重做到把知识点都搞透彻,遇到任何不懂的东西都要想方设法搞懂,这样你的基础才扎实。
有必要的知识点在搞透的基础上还要搞熟,比如前面说过的复习物理的方法——把知识点和推导过程在脑袋中演示并默背出来(不是用语言,而是用图象)。
练习:练习的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在充分复习之后进行。因为对知识掌握到比较熟练了再做练习就快了,而且即使遇到做不出的题目你也知道找到答案的关键在那里,同时这样做练习对巩固你的复习的记忆有好处,而在没有充分复习的情况下做练习,首先会因为没有头绪做练习做得比较慢,浪费时间;
其次这样做练习在练习中能记下东西比较少,因为人对自己没充分理解的东西记忆是比较困难的——就像下棋,如果你会下棋,记下一盘棋的走法很容易,但是如果不会就很难了。练习还要达到两个目标:使知识掌握进一步“透”和“熟”。
3、对练习和考试进行检讨
“检讨”这个词是援用日本人下完棋后复盘的说法,用这个词是觉得这个词很形象准确。我们平时做练习和考完试以后要像复盘一样考察自己的得失,要看看:
自己做错了什么题,是为什么错?是自己粗心做错还是自己不懂?是粗心做错的又是粗心到什么程度,因为什么而粗心?是由于题目本身特意设了陷阱,还是题目没有设陷阱而这一类地方自己容易大意,还是自己偶然犯了很低级的错误?
如果是自己不懂而做错题目,那你应该庆幸——如果你做对了可能你就不会注意到这个错误,而你务必把不懂的地方搞懂,题目中如果有造成题目难的高级的技巧,那么就把技巧记下来。如果是你因为题目设了陷阱而错那你也要庆幸,记下这个陷阱,以后就不会踩进去。
4、超前学习
超前学习是很必要的,超前学习要循序渐进,慢慢来,不要着急,一点一点地往前学。给自己定一个每天要学习的量,能把当天学的一点搞透就行了。
贪多是超前学习的大忌——看到新鲜的东西,觉得好,想一下看到后面去,结果前面的没有搞透,后面的就看不明白了,这样毛毛躁躁囫囵吞枣是不能持久的。学习如上楼梯,一步一步踩实了往上走其实并不累,想一下跨好几个台阶就会很辛苦。
超前学习的第二点是尽量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己弄明白的就不要问老师同学,自己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的才请教别人。学习的能力其实也是一步一步培养的,简单的问题你不自己解决,碰到稍微难的问题你就没有解决的能力;
5、扩大知识面
扩大知识面是很必要的,它有几个好处:
完善知识体系,增强理解能力。
一个人的知识面广对增强理解理解能力这一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很有好处的,因为知识体系比较完善的人善于对新的知识进行分类,找出知识纵向和横向的关系,从而更快的吸收新的知识——这是在心理学上有依据的。
交叉学科的优势。
一门的学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有时候会对另一门学科有相当大的借鉴作用。就像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引入数学思想研究语言学,一下子极大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他自己也一下变成了顶尖的语言学家。
找到有价值的知识领域的途径
很多领域你不接触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个领域存在,或是因为对其不了解而产生不了兴趣,而一旦对这个领域有个粗浅的了解,就会发现这个领域是如此的有趣而又有价值,而如果没有在知识的世界里面溜达的习惯,也许一辈子也没有办法见到这唾手可得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