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后服务质量10个优秀案例
案例一:双流区初中晚自习全覆盖零收费
双流区坚持教育发展优先,学生发展优先,人民群众利益优先,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将课后服务时间延伸到晚自习。一是服务范围“全覆盖”,截至2021年12月,全区100%的公办初中学校在工作日开展晚自习服务,96.78%的公办初中学校学生自愿参与。二是服务模式“个性化”,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不上新课,指导学生尽可能在校完成当天课后作业,指导学有余力学生复习当天功课和预习次日功课,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专门辅导。三是服务方式“有温度”。全区非寄宿制学校晚自习结束时间不晚于20:00,寄宿制学校不晚于21:00,由学校食堂提供可口的餐食服务;学校会在晚自习课间穿插趣味活动,或在晚饭前后推出心理调适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开放沙盘室、拳击减压室等供学生释放压力。四是服务保障“有力度”。全区初中学生晚自习所产生的相应费用由区委区政府支持,学生享受“零收费”晚自习服务,以2021年秋季学期学例,全区核增晚自习服务经费300余万元。
案例二:四川天府新区形成“1+2+N”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四川天府新区基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家庭需求层次差异,创新服务形式,丰富课程资源供给。一是构建丰富课程体系。形成“1+2+N”课程体系,“1”即基础课程,以作业指导、个别辅导、自习答疑、综合阅读等方式实施;“2”指体育和艺术课程,帮助每个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全区共开设球类、舞蹈、绘画、书法、器乐等课程727个门类;“N”为科技、人文、劳动、国际理解等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包括3D打印、趣味编程、国学、剑术等课程355个门类。二是提供衔接分段服务。课程结束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相衔接,分A、B双段设置,一、二年级延时至17:30,三至九年级延时至18:00。“A段”集中开展作业指导,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开展综合阅读、写作练习等,对学有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解惑。“B段”集中开展兴趣培养和特色素质教育,学生按年龄段或专业发展程度选课走班。三是自主选择服务内容。学生在线选课,预课见面,试听评价,及时反馈。学生试听后正式报名,生成个性化定制课表。学生和家长视个体需求选择社会资源服务或校内教师服务,教师视个人素养自主选择服务时段。
案例三:金牛区建立非学科类机构进校园制度
金牛区按照“托管+拓展”课后服务模式要求,确立“托管内容落实、拓展内容丰富、服务质量优质”的推进目标,在做实做好学生作业指导、针对性辅导的同时,采用“1+2”模式,规范课后服务拓展部分。站稳“一个基准”,立足学校主体,充分挖掘学校内生潜力,提供服务项目清单。规范“两个渠道”,一是由区教育局政策法规科协助提供“区域范围内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白名单”,作为学校选择区域内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依据。二是由区教育局拟定《课后服务非学科类辅导引入校外人员或机构规范操作建议》,明确要求、督促执行,指导有引入需求的学校,制定完善方案,组成包括学校行政干部、教师、家长三方的评审小组,通过公开招聘引入社会专业人员,或通过磋商、比选、招标方式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公示结果后向区教育局报备。区教育局落实主体责任,通过日常或专项督导、检查反馈,实施学校问题通报制度,以推进非学科类课后服务项目科学有序优质引进。
案例四:青羊区率先开展周末托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青羊区率先在小学试点周末托管服务。一是聚焦深化托管内容。常规托管服务以看护为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各类资源设施,合理组织提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等;素质拓展以学校自管自办、社区少年宫形式和引进第三方机构相结合方式开展,包含体育、艺术和科技等非学科类培训项目和“行走的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二是突出服务优质普惠。允许学生跨校和鼓励名师走校参与,参托学生由学校统筹安排、统一编班;坚持公益普惠,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等方式筹措托管经费,素质拓展课时费每生每课不高于50元,午餐搭餐费每生每天不高于15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收相应费用。三是坚持参托自主自择。托管服务覆盖全区在籍学龄儿童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由学生家长自主自愿报名参加。每期托管次数根据教学时间安排确定,可选择周末其中1天,上午8:30-11:50、下午14:00-17:20,每个时段各2节课,每节课时长90分钟。四是狠抓安全工作落实。各学校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经费管理办法和安全应急预案,为参托学生购买《校园托管组织者责任保险》,建立学生交接、食品安全、疫情防控、家校联动等安全制度,同时成立专门工作组不定期督查运行情况。
案例五:成都市实验小学建立课后服务质保中心
成都市实验小学坚持以“为了孩子的无限可能”为宗旨,对课后服务进行全面统筹计划实施,建立课后服务质保中心,中心研发出闭环管理模式、塔式课程结构、滚轴运行模式、课程分段安排、菜单个性课表、拼图多元评价等,通过科学安排管理流程及课程品控实现课后服务效能迭代提升,达成为每位学生无限可能的核心宗旨。中心分为管理部与研究部,管理部对学校课后服务安排进行统筹管理,由各行政教师进行安排组织与监管,对岗位安排、课时管理、安全巡视、放学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全面协调;研究部通过学习讨论、实时实地每课讨论与探究,通过“一月跟踪、一个访谈、一次教研、一点思考、一组数据、一篇文章、一堂新课、一次特色课间推荐、一期展示”做到“九个一”保障课后服务整个特色课程的实施及品质。每生设计定制“塔式课程”包括基础课程、项目多能课程、特色扬长课程和个性定制课程,实现“每周一课表,每班一新课”,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课程管理、课堂管理、教学指导与教师培训。
案例六:盐道街小学建立课后服务多元评价方式
盐道街小学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强调对学生五育全面发展、融合发展、整体发展的评价。一是强化教师评价。将课后服务融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纳入每学期的绩效考核中并给予专项奖励。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融合课程的设计,即合理性、科学性、完整性、可行性;(2)融合课程的实施,即目标达成、过程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技术应用;(3)融合课程的成果,即过程性资料、教学资源、学生作品、成果共享。二是强调学生评价,坚持“数字化、游戏化、可视化、动态化、个性化、实用性”六大原则,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获取评价数据,以“盐小五育币”的应用为基础,即厚德币、善创币、健体币、尚美币、勤劳币,将主观与客观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终结评价相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实现多元评价数据统整,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个人成长轨迹,生成学生成长数字画像。
案例七:东升小学提供课后线上学习咨询和心理咨询
东升小学通过家长学校服务平台、学校微校通、学校微信等平台,以音视频连线等方式,开通东升小学免费线上服务热线。一是线上学习答疑咨询热线,每周一到周四晚19:30-20:30,学校组建学习答疑名优教师团队,专门针对学习上有困惑的学生提供免费线上指导服务。每天分年级各由一名语文、数学教师,提供线上答疑咨询服务。指导形式根据孩子需求,开展语音交流或视频指导,方便家长,方便孩子。通过一对一服务,及时解决问题,排解家长对孩子学习指导的忧虑。二是线上家庭教育及心理咨询热线,每周五晚19:30-20:30,由学校优秀班主任、学校家庭教育讲师、现代家庭教育发展联盟专家、“小圆桌”心理咨询专家组成的服务团队,为学生的个性化、全面性发展服务。通过在线平台、连线专家,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亲子沟通、习惯养成、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免费连线咨询服务,切实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案例八:棠湖中学实验学校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
棠湖中学实验学校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学校秉持民主管理理念,遵循“收放结合,弹性有度”原则,优化学校原有“不打卡、不考勤”要求,建立弹性上下班“2214”规则:即“两必须”“两确保”“一不”“四坚持”。两必须:学校行政班子必须全员坐班(7:00-19:00);全体教职工必须按时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如升旗仪式、教师大会、教研(备课)组和党团组织活动等。两确保:在确保不影响学校工作安排的情况下,可自行安排上下班时间;在确保完成自己岗位工作(任务)的情况下,可中途离开。一不:不得私自调课。四坚持:一是坚持制度的产生是民主的。对教师的质疑、不理解,绝不回避,坦诚交流,耐心释疑,以增强教师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力。二是坚持制度产生的程序是科学的。三是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制度导向。激励能当班主任、当得好班主任的老师主动当班主任;激励能上课、上得好课的教师积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四是坚持制度的执行是公平的。要求教师做到的,行政班子首先做到,要求行政班子做到的,校长率先垂范。“2214”规则的执行,解决了学校“凝聚力”与教师“向心力”的问题,实现了管理的“效率优先”。
案例九:成都大学附属小学拓展利用校外课后服务资源
成都大学附属小学秉持“校地共建、家校共育”的服务理念,有效整合学校、家庭、大学等方面资源。一是坚持“自愿参加、分层分类、减负增效、全面发展、安全第一”五项原则开展课后服务。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本校教师+第三方培训机构+乡村学校少年宫+成都大学实习教师”四方服务队伍,其中本校教师主要负责学业辅导和课外阅读,第三方培训构、乡村学校少年宫、成都大学实习教师主要负责社团活动,为学生个性而全面的发展服务。三是建立“学业辅导+课外阅读/PBL项目学习+社团活动”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在学业辅导结束后开展各学科的课外阅读、PBL项目学习(周五),同时开设20余个校级社团,涵盖体育、科学、书画、语言、表演、技艺等各类特色课程,采用订单式教师走班、主题式年级走班、菜单式校级走班等形式,让学生“学其学,乐其乐”。
案例十:七中育才学校实行课后服务一人一课表
为了实现课后服务的价值最大化,七中育才学校系统谋划,实现全校学生课后服务一人一课表,课后服务课程主要包括自主发展课程、分层分类课程、选课走班课程、劳动教育课程、体育锻炼课程、服务学习课程、多彩梦想课程。自主发展课程,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安排,主要用于让学生在校内尽量完成更多的作业;分层分类课程,是在实施均衡分班背景下,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业基础和发展需求,设置卓越课程、思拓课程、进阶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劳动教育课程每周1节;体育锻炼课程每周1节;服务学习课程每周一个班级;多彩梦想课程每月至少一次;借助学校自主研发的在线平台“泛在育才”,还特别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艺术鉴赏课程、居家运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