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西藏阿里,呼啸而来的寒风,吹走了草甸的青绿,广袤的高原换上了一片金黄,逐水草而生的山羊,在牧民驱赶下,也踏上了“转场之路”。
作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托起的阿里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这里虽然高寒缺氧,却是动物的乐园,记者沿途随处可见成群的山羊。
日土县热帮乡的牧民拉巴,正赶着羊群到冬季牧场。“这些年,羊绒价格上来了,我们的羊现在可成宝贝了。”拉巴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牧民在阿里地区日土县班公湖畔放牧白绒山羊和牦牛(无人机照片,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阿里地区日土县,地处藏西北绒山羊养殖的核心地带,是世界山羊绒的重要生产地和集散地,自古就有饲养绒山羊的传统。
“在毛纺行业加工领域,日土白绒山羊的羊绒是品质最好的羊绒之一。”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刘焱说。凭借羊绒细度较细、毛囊密度较大、单根纤维粗细均匀等优势,日土白绒山羊享誉国内外。
牧民在阿里地区日土县班公湖畔放牧白绒山羊和牦牛(无人机照片,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为进一步发挥白绒山羊资源优势,日土县提倡“大畜转小畜”,大力实施良种推广,积极搭建“科学养殖+统收统销+稳定增收”的白绒山羊产业链。目前,全县90%以上的群众参与白绒山羊养殖,山羊存栏数达14万只,其中优质白绒山羊数量达9万只。
“白绒山羊已成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日土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朗色说,近年来县里还引入“竞价拍卖”销售模式,不断完善羊绒产销全链条布局。
得益于“竞价拍卖”创新,今年这里40多吨羊绒就卖出了1298万元。其中,超细羊绒成交价高达每公斤1355元,创历史新高。热帮乡龙门卡村党总支部书记达瓦元旦说:“羊绒价钱上去了,我们腰包更鼓了,对未来养殖更有信心了。”
牧民在阿里地区日土县班公湖畔放牧白绒山羊(无人机照片,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随着“羊宝贝”成为“致富新宠”,为畜牧配套的“草产业”也在高原悄然兴起。
沿着喜马拉雅绵延起伏的山脉,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噶尔县昆莎乡噶尔新村。记者看到4000余亩紫花苜蓿已经全部收割完毕,部分鲜草还在场上晾晒,已晒好的干草将大型草棚堆得满满当当。
阿里地区噶尔县昆莎乡噶尔新村村民在场院晾晒紫花苜蓿(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高海拔草场原本瘠薄,一旦遇到暴雪,牛羊常常因缺乏草料而冻死、饿死,使农牧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紫花苜蓿的种植,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牛羊饲草问题,还为老百姓增收拓宽了渠道。
“今年紫花苜蓿每吨干草能卖到3000多元。”58岁的噶尔新村村民白玛努桑感慨,阿里干旱少雨,加之土地贫瘠,种青稞亩产只有280斤,种苜蓿亩产鲜草可达2000斤左右。
阿里地区农业农村局草业工作站工作人员巴桑多吉介绍,阿里累计推广牧草种植达11万亩,不仅有效解决了白绒山羊的饲养问题,还让群众从养殖和种植两个渠道增加了现金收入,在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上实现一举两得。
阿里地区噶尔县昆莎乡噶尔新村村民白玛努桑(左)与地区农业农村局草业工作站工作人员巴桑多吉在查看草棚里晾晒好的紫花苜蓿(9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我们村每年每户卖牧草收益能达一万元,大家还准备继续扩大牧草种植面积。”白玛努桑的眼神流露出对未来无限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