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江湖人称”铁罗汉“的张长发逝世,享年91岁。从此,张长发的人生不再有江湖。张长发生于清末,历经磨难,闯荡江湖,扶贫济困,被称为一代宗师。
张长发有着光辉的履历:曾任清华大学国术导师、阎锡山军营、东北军武术总教官,也是张作霖之子张学良的武术老师。
如今,张长发的后代人数众多,子孙三百多口,除继承武术事业的,文墨经商者也大有人在。并且,在解放前,张长发就曾为救济逃难灾民,先后两次变卖自家田产约100亩。张长发本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他如何做到了改换门庭?
金大侠的江湖中,刀光剑影背后,表面上是江湖的恩怨情仇,其实都是普通人始终在纠结的得失、无法回避的贪念和情欲。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并非仅是剑侠的打打杀杀,武林人士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杀富济贫的剑侠们,好像始终游离于普通人的生活之外,人们吐沫横飞地说完某个“蹿房越脊”、“飞檐走壁”的江湖故事之后,还是要继续重复柴米油盐酱醋茶。
充其量有好事者,激动之余,也仿照侠客的动作,从一人高的墙头一跃而下,结果脚踝粉碎性骨折,连路都不能走了,更不要说什么“身轻如燕”。一摸口袋,不但没有江湖人士的“百宝囊”,更没有所谓上好的”跌打药“。
更有本为常人,练习太极拳,整日幻想”以柔克刚“。然而,在有模有样的多年潜心练习后,发现自己练习的套路,不过是古代版的广播体操,仍然无法摆脱“花架子”的印象。
通过对比,罗渐升发现,张长发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就是因为他非常现实:江湖人士也是人,自然就有人的正常需求;中国武术不是花架子,自然就有它的实用之处。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张长发所有成功做法背后的玄机。
1909年,张长发35岁的时候,在家乡新城县创办了“祥胜镖局”,这一商业行为的服务宗旨是:为白沟到天津卫的水路保驾护航。
开设镖局,除了对付不明就里的人,需要真刀真枪外,平日业务的正常运行,更多靠的是同行的面子。显然,一个乳臭未干的穷小子是没有什么面子的,而张长发此刻,已经不是昔日的穷小子了。
截止到1908年,张长发在34岁以前,已经获得”铁罗汉“的美名,奠定了江湖地位。另外,有个时间顺序需要特别强调:张长发开设“祥胜镖局”前夕,同样是在1909年,他曾经在新城县城立擂,打的旗号就是”铁罗汉“。
打擂台,在古代评书中经常听到,能够亲眼见到江湖的纷争,是很有吸引力的。在立擂的过程中,张长发战胜了许多来捧场的武师,其中包括号称”赛康小八“的李贵,结果,张长发名声大振。
古代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擂台;现代最热闹的地方,众所周知,莫过于体育赛事举办场所。所以,如今赛事现场都布置很多的广告,张长发根本无须这样做,但效果却奇好。
多年以后,据当地传说,张长发曾抬着棺材去打擂,是否可靠不得而知,但效果就和海瑞先买棺材才给皇帝提意见一样,这个话题点,确实雷人。
梳理一下三个事件的顺序:先获”铁罗汉“美名;再立擂扬名,继续夯实;最后开设“祥胜镖局”。我们不能不叹服:这完全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商业运作,看似顺其自然,其实却是环环相扣,水到渠成。谁说生意场上的江湖,不算江湖呢?
虽然外部的世界变化实在太大,但对于张长发来说,下一步,似乎都是顺其自然。
比如:宣统宣布退位后,光是前清的末科状元刘春霖,就先后给张长发介绍了两份工作,一个是济南督军府武术教师,一个是陕西督军府武术教官。
1924年,因名声在外,张长发入职东北奉天的张作霖大帅府,任张学良等人的武术教师,同时兼职东北军武术总教官。1939年,又受聘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术导师。
张长发后期助力行伍,将个人积淀传递到普通士兵身上,丢掉中国武术的花架子,直取实用之处,可谓真正的一代宗师。
所以,张长发的江湖,才是真正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