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一线城市,花100万请留学机构已不是新鲜事。
这不,前不久,就有顺义妈妈找到我们吐槽,在刚过去的申请季,斥巨资签约了某机构,本以为顾问会像宣传的那样有“点石成金”的真本事,结果孩子连前50的学校都没申请上。班上成绩比自家娃还差的,最后还DIY进了前50。
事实上,在留学圈,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除了顾问费用虚高,争抢优质生源与打榜单也有愈演愈烈之势。
我们认识的一个孩子,托福115分,IB预估分接近满分,校内成绩也非常优秀,妥妥一枚学术牛娃。
他妈妈透露,很多北京与上海的留学机构都抢着帮他儿子做申请,而且还是免费的。
这背后的“生意经”不言而喻。牛娃上名校,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顾问成就了牛娃,而是牛娃成就了顾问。
当一家机构拥有着漂亮的捷报,把成百甚至上千的孩子送进藤校和前10,家长们自然慕名而来,心甘情愿缴费。
在行业浸润十多年,CMC师说留学的创始人唐博对此深有体悟。
唐博的一个学生Alan,就读于顺义某国际学校,Alan成绩排名年级倒数第一,IB预估分只有24分。因为基本盘差,Alan在寻找留学机构时处处碰壁,“大家都不愿意收,因为担心拉低自家机构的录取率。”
还有某超一线城市的知名顶流机构,每年录取成绩非常漂亮,但机构规定只招收SAT1500+,托福110+的学生。
但成绩普通的孩子不该被挑选,更不应该被放弃。
在一个午后,我们与唐博深度对话。实话说,我们采访过那么多知名留学机构创始人,唐博率真且真诚,她所带领的CMC师说留学是真真切切地做到了不挑顶级生源,爱惜每一个孩子,而不是只把它当成一句呐喊口号。
走进CMC师说留学(以下简称CMC),简直是走进“普娃集中营”+留学版“人在囧途”。在这里,孩子们的申校经历是如此跌宕起伏,又充满了戏剧色彩。
成绩吊车尾,SAT只有1200+,IB只有23分的孩子最后都去哪里了呢?听完唐博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明白,原来成绩再普通的孩子也可以逆风翻盘,做自己的黑马。
唐博老师
师说留学创始人;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研究助理;
12年美国藤校、英国G5等著名大学申请经验。
01
IB24,成绩垫底的普娃们最后都去哪里了?
先从最普通的一群孩子讲起。
Alan的高中就读于北京某国际学校,这所学校中学部收费接近40万。
Alan来到CMC时,已经看了不少机构,但没有机构愿意收他,“因为成绩排学校倒数第一。”
Alan的高中和美国的一些大学有合作,比如排名100多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但是问下来,大学的回馈是他们招收的学生IB分至少达到26分,而Alan只有24分。
一边是被顾问们“放弃”;一边是被排名100多的美国大学拒绝,可谓是Alan的人生“至暗时刻”。
Alan的父亲是知名企业CEO,Alan的目标是申请经济+商科。学术普娃+竞争激烈的专业,申请难度Buff叠满。
但令人意外的,那一年申请季,最终Alan收获了好几所大学的录取。包括康涅狄格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匹兹堡、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我国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曾在这里任教)等。
虽然不是知名名校,但是从被100多名的大学拒绝,到被前40-60的大学录取,普娃完成了自己的逆袭。
如今,Alan已经读大一了,前不久他转学到了纽约大学。
事实上,这样逆风翻盘的故事在CMC俯拾皆是。
唐博与学生、家长在一起,从左至右分别为著名歌星陈明老师、清华科研教授、唐博、陈明女儿。
唐博老师告诉我们,在CMC,只要有 SAT或者ACT成绩的孩子,几乎最后都进了藤校或者前十,但这是基本盘比较理想的学生。
还有一部分孩子,ACT27-28,SAT1200,甚至干脆考不出标化成绩;有的学生IB满分45分只有20出头,用家长的话来评价,“你们这里的生源也太差了吧”,这句话,在过去几年里,唐博听过太多次。
其实这些普娃最后申到了哪里,才最能考验顾问的能力。
今年IB大考结束后,唐博还有一位学生IB成绩只有23分,“数学只有2分”。学生非常担心是否还能去之前申请到的学校,“在与大学争取后,学校最终没看他的IB分,而是在校成绩”。
最后这位学生被布兰迪斯、凯斯西储等大学正常录取。现在他已经去布兰迪斯大学报道了。这所学校“排名40多,金融经济学专业非常强。”
此外,在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唐博也亲眼见证家长们心态的变化。
今年,上海某牛娃考出6个high level被大藤录取,有上海家长告诉唐博,不会考虑去找牛娃服务的那家机构,因为自家孩子是普娃,学长的经验并不具备参考价值。
在早些年前,家长在挑选机构时,最为关注的数据是前十、前三十的占比。好像只要人人掏出三五十万,就可以让自家娃申到前十、前三十。
但如今留学信息差壁垒被不断打破,家长们变得越来越理智了,“现在的家长会跟我说不要给我看藤校和前十的数据和案例,我要看那些普通孩子最后申到哪里去了。”
02
人大附女孩:
转轨国际部后,一场心惊动魄的申请之旅
Angela就读于人大附国际部。
在Angela这一届,人大附国际部全年级共有250多人,最后只有十几人录取到了藤校和前十,耶鲁和芝加哥一共只有4枚录取,其中一枚芝加哥offer就归属于Angela。
实际上,在申校前,Angela也是“人在囧途”。
众所周知,作为A- level学生,想要叩开美本大门,本来就不占优势,囿于疫情原因,2022年她没法参加AP考试,因此手里也没有一门AP成绩。
更扎心的是,高一时候因为当时托福成绩不高(90多分),Angela还被北京某顶流机构拒绝过,对方要求学生托福要达到110+才会考虑签约。
这还不止,Angela原本是走体制内路线,直到高一下学期,才决定转轨,“当时已经6月份了,来年的11月份就要申请。”
而且Angela对生物学很“头铁”,目标是生物学专业,但“这个专业在这两年变成了热门专业,非常难申请。”
标化成绩不突出+时间有限,这样一副牌该如何打?
回顾Angela的申请经历,唐博至今仍觉得心惊动魄。
针对Angela的目标专业与院校,CMC的顾问们迅速给Angela设计了一套“组合拳”。
标化成绩:
Angela托福成绩不高,那就推荐靠谱的业内资深老师学习,继续考。
直到去年11月份,Angela的托福成绩刷到了116分,ACT也考出了35分。
研究项目方面:
针对目标院校之一芝加哥大学,Angela在CMC顾问的指导下选择了三个意向专业:生物、健康与社会、人类学。围绕这些专业,CMC的顾问们给Angela链接资源,安排了几段非常硬核的科研项目。
比如,北大公共卫生学院的教授曾带着Angela做Covid的传播模型,最后Angela发了一篇 EI 检索论文,这段研究在芝加哥大学的Why Chicago题目的文书中也作为了主要素材和motivation;Angela还参与过中科院的研究项目,主题是气候变暖与植被相关,是人类学和生物学的结合,最后Angela发布了一篇SCI论文。
另外,在顾问们的指导下,Angela还成功申请到了Pioneer项目,研究主题偏向于人类学,研究关于中国香港 70- 90 年代非法劳动力移民问题。
这些科研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实打实出了研究成果。
志愿者活动:
Angela参加了两项志愿者活动,一段是CMC联系和安排的斯坦福亚裔肝脏研究中心,在那里Angela参与了乙肝科普工作;另外一段是在罕见病研究中心,研究中国对于罕见病群体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可以看出来,不管是科研项目还是志愿者活动,Angela都是把人类学和生物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研究生物对于人类生命与尊严的影响。
活动背后传递出的大爱,正是美国名校想要的孩子。
大小文书:
在文书主题上,Angela也经历着蜕变与成长。在最开始,她的想法是写自己如何从托福90多分考到110多分,在CMC顾问的启发下,Angela把方向转变到身材焦虑与性别研究上。
因为是“大码女孩”,Angela经历过歧视,后来她发现其实不止是自己,身边那些原本就很苗条的女孩也会遭遇过“白幼瘦”式的审美限制。生物学的减肥药固然能帮女孩们保持身材,但是这个初心是不对的,比起研发减肥药,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应该要抵制身材歧视,以及对女性单一的审美规训。
可以看出来,Angela的文书主题深度不仅变高了,而且也是围绕生物学与人类学。
在这样一套“组合拳”下,Angela成功叩开梦校大门。
从左至右分别为Angela父亲、罕见病中心主任及Angela本人
03
被藤校拒绝后,顺义女孩的“进击”
当然,唐博接触的学生不全然都是普娃。
Mia就读于顺义区某国际学校,很多明星的小孩就读于这所学校。
Mia在校成绩优秀,IB预估分接近满分,因为成绩好,且是因为是香港本土人,英文也很好,在早申ED1时Mia选择自己DIY,自信地冲了康奈尔的酒店管理专业,女孩觉得这是一个稳妥的选择,然而最后却被无面试“脆拒”了。
找到唐博时,Mia满是郁郁不得志的苦恼,自己学校有一个同学成绩比自己低一些,ED1被芝加哥大学录取,提前“下车”。她打听到同学找的机构是CMC,于是就前来寻求帮助。
在了解了Mia的基本情况后,唐博感叹,整个申请思路都是逻辑错误的,“康奈尔拒绝她才是正确的,录了她那才叫奇怪”。Mia申请的是酒店管理专业,但是没有一项活动跟酒店管理甚至酒店行业相关。
因为Mia是12月20号才找到CMC,离ED2申请还只剩十几天时间,重新补活动肯定来不及,那该如何破局?
一场“救援”活动,就此拉开序幕。
事实上,Mia对选专业都是迷茫的,她当初选酒店管理专业,并不是出自于多么热爱,而是Mia没有SAT/ACT成绩,该专业刚好也不要求学生提交相关成绩,而且酒店管理还是康奈尔的王牌专业。
在梳理了Mia过去参与的活动后,唐博很快找到“突破口”,“她过去参加的活动都与经济、商科为主。”
Mia的母亲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职场女性,但同时也是一位听障患者。在过去几年里,Mia创办过一个针对听障儿童的公益项目,她是这个项目的创办者和领导者。另外,Mia参加过比较多的商赛但是没有很高的奖项,其中Pioneer项目,她做过经济学的相关研究。
在CMC给Mia解析完经济学、社会学、商科等主要专业方向的本科课程和发展方向后,Mia恍然大悟,于是申请方向改为经济学与社会学。
如果Angela是从0开始搭配资源,那么Mia则是彻底“大换头”。从活动清单、大文书、小文书,在十几天时间里,Mia在顾问的指导下全部修改完。
在ED1时,Mia的主文书写的是自己如何做经济研究,小文书写的是她做的一个公益活动。“ED2时,我们给她对掉了一下,因为主文书你得写一个普世价值的东西,小文书自然就可以把选择经济专业的内容写得比较具体”唐博解释说。
最终,Mia在ED2阶段被Swarthmore录取,这是一所顶尖文理学院。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在确定去Swarthmore后,Mia需要撤回RD阶段的申请。一个当时面试她的宾大教授得知情况后,给Mia 写邮件表达惋惜说,你为什么要撤回宾大的申请,但我们欢迎你之后再转到我们学校。
带着孩子们做社会调研活动
另外一个叫Ella的女孩,也是主申请经济与商科专业。
女孩原本在上海某头部民办双语学校读书,后来转到美高。Ella原本想去的是Phillips Exeter Academy,但被中介“忽悠”到了一所排名50多的美高,女孩进了美高后,“发现这里的学生小托福考到90多就能进来了”,学校实力可能还比不上原来上海的学校。
因为憋着一股劲,Ella想着要在大学申请时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Ella的第一目标是申请宾大沃顿商学院,宾大沃顿是出了名的难进,上过CMC顾问的专业解析课程后,另外两个目标专业是国际关系与社会学。
围绕这三个专业,CMC的顾问们帮助Ella寻找项关资源。现在不少机构,只会帮学生规划与建议,在落地时,会把学生推给第三方机构,但是CMC确实在实打实帮学生链接资源和辅导落实。
为了体现出Ella的领导力,CMC辅导Ella在学校建立了投资俱乐部,同时组队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沃顿商赛和创业比赛。
另外,CMC的顾问们安排Ella成为某位华裔议员的助理,工作内容是去给选民宣讲政治理念与拉票。
回到中国的暑假,Ella组队参与了China Thinks Big比赛,研究美团和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骑手们的劳动关系外包、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问题。
这些活动分别涉及到经济学、国际关系/政治学、社会学的巧妙搭配与融合,同时体现出Ella对弱势群体的的人文关怀。
最终Ella同时被宾大沃顿、NYU Stern商学院、西北大学、范德堡大学等名校录取。
添加小助手
预约唐老师1V1沟通
04
故事起点:
“清华计算机毕业后,茫然且不快乐”
进入名校,然后呢?
每年9月份,CMC都会针对高一新生举办一系列公益讲座。现场会邀请高校教授、公司高管与毕业生讲解当下热门专业,每次活动现场都座无虚席。
如果对专业不够了解,就盲目报考或者申请,就算进入了名校,后面还会出现诸多问题。
唐博就体验过其中代价。
早年前,唐博从我国西北城市考到清华大学,就读专业为计算机。踩到下一个行业风口上,其实是误打误撞。
那时,唐博对专业一无所知,本来喜欢生物专业的她在知道计算机是清华工科里面最好的专业后,唐博就报考了计算机专业。
唐博回到母校
但回忆在清华的求学过程,那是一种“盲人摸象”的感受,甚至到大二的时候,唐博和班上的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毕业后计算机专业究竟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更不知道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网络都分别对应什么公司与岗位。
唐博那一届计算机系学生,整个年级有180多人,其中女生十几人,到了后面,不断有女生转到经济管理等其它院系,因为发现不适合。
清华毕业后,唐博来到加州伯克利分校深造,继续攻读电子工程和计算机专业,但这仍然是“被推着走”的被动选择,心底并没有激情。
读书期间,唐博曾在谷歌等IT大厂实习,每天敲着代码的工作亦发让她感到厌倦,“实在是不喜欢,后来就干脆转行,进入到留学咨询行业,因为这个行业需要的老师们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学科背景。”
正是体验过不懂专业之苦,在创办CMC师说留学后,唐博有一个决心,不仅是把孩子送进名校,而且要让他们了解和探索感兴趣的专业,提前找到人生的方向,而不是用时间的代价去反复试错。
清华电子系和中科院心理所老师专业解析讲座,老师们是在MIT和CMU读的博士和博后
唐博在CMC给老师们立下了一个要求,每个老师负责研究4-5个专业与学科,就像咨询公司和投行做行研分析一样,不仅要研究透彻,而且要用简明的语言,给不懂的人讲明白。
来到CMC的学生,接受的第一堂课就是解析专业与学校,这个过程虽然耗时繁琐,但在学生的人生长河中至关重要。
那位被康奈尔拒绝的学生Mia,在知道经济学与社会学后,她才明白经济学与社会学才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而不是盲目跟风选择一个王牌专业。
在清华,唐博看到过太多不快乐的灵魂,有的还深受抑郁之苦。
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提前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而不是在大学里,困在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专业里,学生们才能真正享受教育的滋养,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
家长们对CMC专业解析讲座的评价
05
哈佛招生案亚裔取得胜利,
美本申请会迎来下一个春天吗?
两个多月前,哈佛招生歧视案在美国开庭。
最后,美国最高法院规定,大学不得将种族作为招生的具体依据。这条新闻很快在留学圈引爆,过去两年,美本申请卷成黑海,人们好奇这是否意味着明年大陆生的申请情况会回暖。
对此,唐博并不看好。
亚裔申请的池子和国际生申请的池子并不相同,如果有回暖,也只是针对本土亚裔生而言。
针对明年的申请,唐博有着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首先,针对美国公立大U,比如UC系统,国际生不会回暖,“它们不太能像以前那样,可能UC伯克利在中国其中一个中学就录取几十个大陆生,这种现象不太会出现”唐博说。
那些专排比较高的公立大U,也已经明确表明,会更倾向于录取本州的学生,他们本身是美国籍,父母在加州纳税。
除了伯克利和洛杉矶大学,其它学校,比如欧文戴维斯、圣尼亚哥,都非常看重学生最后是不是真的会来,针对那些over qualified(非常优秀、过度合格)的申请者,大学会非常谨慎。
这两年,美国私立大学在中国地区招生数据呈下降趋势,在唐博看来,是大家都太雷同了。
有美国大学招生官直接告诉唐博,纵然大陆申请者的标化成绩都越来越卷,比以前的分数高出了许多,但大家的履历都太相似了。比如申请生物专业,所有人都知道要打USABO、BBO、Brain Bee等竞赛,科研等也都采购市面上大同小异的课题项目,无法看出学生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