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不能养了,他盘算着在自家的3亩土地里种百香果,再种几亩油茶树,还想养猪、养鸡
养殖户补偿措施应加快落实到位,确保贫困地区养殖户不因转产而致贫返贫
结合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活动加强规范,建立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动态调整机制,进行区分目的的全方位管理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卢羡婷 杨驰 雷嘉兴
2个养蛇房被清空,大大小小近150公斤的滑鼠蛇被称重、装进货车拉走……8月14日,广西灵山县望坪村贫困户叶自军在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核实登记表上签字、按下红色手印,结束了4年的养蛇生涯。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5月公布。目录有33个品种入列,意味着蛇、竹鼠等未入列品种明确不能再交易和食用。
广西不少县把野生动物养殖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扶持项目,退出转产、处置补偿工作面临较大经济压力和脱贫压力。但转产转型势在必行。目前,2万多养殖户、5万多从业人员正走在合法合规经营、有序有效转产转型的路上。
专家建议,属于禁养品种的要禁止继续养殖;有些要改为国家允许的其他人工养殖品种进行养殖;有的现有养殖品种被禁食后,可做其他开发利用。同时,相关部门应从资金、技术等环节,帮助养殖户特别是贫困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后阶段不返贫。
“竹鼠没了,开始谋划新产业”
从事竹鼠养殖20多年的贝为庆,是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龙岗村竹鼠养殖大户。2016年,其任法人代表的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多户贫困户主动要求加入。半年前还曾有数千只竹鼠,如今偌大的竹鼠养殖栏舍已改成猪圈。曾为竹鼠食料而种的甘蔗地也改种红薯作猪食料。“竹鼠全部被收走。栏舍空着,得赶紧转产。”贝为庆说。
鼠舍变成猪圈,甘蔗地改种红薯,是贝为庆的选择,也是很多养殖户必须迈出的一步。
龙岗村村委会主任周荣华说,该村约90%的农户养殖竹鼠,几乎覆盖所有贫困户。端午节前后,县里的竹鼠综合处置工作组来到龙岗村,以每只补偿180元的标准集中回收竹鼠。“竹鼠没了,大家开始谋划新的产业,比如养鸡养猪或种植砂糖橘等经济作物。”
在蛇存栏量超过400万条的灵山县,与蛇相关的从业人员约4万人。根据《广西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处置指导意见》,眼镜蛇、滑鼠蛇等可转型药用,也可以每公斤110元的补偿价交给政府统一处置。
叶自军一家6口人,这几年靠养蛇脱了贫。如今,蛇不能养了,他盘算着在自家的3亩土地里种百香果,再种几亩油茶树,还想养猪、养鸡。“好不容易脱了贫,不能再返贫了。”
广西是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重点省区,蛇类、竹鼠数量分别占全国的70%、60%。记者了解到,为妥善做好野生动物补偿处置工作,确保从事蛇类、竹鼠等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贫困户不返贫,相关部门已采取政策兜底、综合利用、转产转型、科学放生、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推进开展处置工作。
齐心协力 王鹏图/本刊
“转型难,资金、项目无中生有”
补偿资金缺口大、转型转产难……存栏的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卖不了、杀不得、养不起”,处置工作虽按“时间轴”推进,但也面临不少困难。
数据显示,广西陆生野生动物存栏量4047.9万条(只)、产值52.2亿元,涉及贫困户8037户。根据补偿标准测算,广西补偿资金需支出逾30亿元,扣除转型药用的部分蛇类约8亿元,仍有较大缺口。
资金缺口大,各级财政筹集补偿资金压力也大。灵山县蛇类产值约10亿元,即使除去转型药用部分,政府统一处置部分补偿资金也需4亿元左右。按照广西相关补偿标准,非贫困县实际支出的补偿资金按照自治区、市、县3∶3∶4比例分担,1亿多元的补偿金让灵山县财政感到压力山大。
如何处置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直接影响养殖户特别是贫困养殖户的合法权益。
目前,通过转产、转型、务工、救助等方式,广西已对涉及陆生野生动物养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一户一案”转产转型或纳入政府保障。
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还得想办法“腾笼换鸟”。在广西贺州市昭平县,记者了解到,在广东肇庆市鼎湖区的对口帮扶下,当地对竹鼠养殖产业及时进行补偿处置,腾出空间引进鹧鸪养殖、绿色生态鱼养殖等生态养殖产业。
为避免对存栏的人工繁育野生动物“一刀切”“一关了之”“一杀了之”,广西还将食用蛇转型升级列入药用。
在广西各地收储存栏蛇的某公司法人代表陈燕说,公司已调用南宁市周边大量冷冻仓库,用于存栏蛇的收储。同时,也在推动滑鼠蛇等列入壮瑶民族医药药典,及时办理相关审批。计划到广东等地拓宽销路,为食用蛇转药用创造可持续发展前景。
谋前路仍需护航
农民出身的周文倩不仅通过养蛇致富,还带领灵山群众一起养蛇,被评为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去年底,她投资建设新的养蛇基地,如今4万多条食用蛇面临药用转型。不想只做被动养蛇人的周文倩,自己着手采用泡酒方法将蛇类转为药用。
但周文倩也有顾虑:“希望相关部门制定、完善药用野生动物利用的审批和检疫检验等规定,引导养殖户依法合规经营。”
专家认为,有关部门要从物种、检疫、资金、技术、信息、设施、保管、运输、加工利用、合理补偿等各环节、各渠道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养殖场户依法合规经营、有序有效转产转型升级,特别是要保证贫困养殖户不减收不返贫。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振球说,蛇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周期长,需要项目、资金和技术等多方扶持。广西正加快引导支持蛇养殖企业转产转型,支持蛇产业向药用发展,在用地、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坚持市场化原则,加快研究制定支持蛇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因养到用”到“以用带养”的根本性转变。目前,滑鼠蛇等蛇壮(瑶)药材质量标准编制项目获立项。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于文轩认为,在未来进一步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过程中,可从生态系统保护、物种保护和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等角度,对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活动加强规范,进行区分目的的全方位管理。同时,建立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动态调整机制。
蛇、竹鼠等特种养殖,曾被视为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好项目。近年来,许多人返乡创业从事特种养殖,大部分养殖户特别是贫困养殖户处于创业初期,有的投入所有积蓄,不少人还向银行贷款或找亲友借款。
受访人士呼吁,养殖户补偿措施应加快落实到位,确保贫困地区养殖户不因转产而致贫返贫。对贷款养殖户因“禁令”而无法偿还贷款的,应给予转产信贷支持,不要让养殖户因资金问题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