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意蜂养殖视频_意大利蜜蜂养殖_意大利蜂养殖技术视频

中华蜜蜂。摄影:刘茂胜(绿会BCON专家)

整理者按:意大利蜂(学名: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是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它们原产于南欧的意大利,但现时已分布除南北极外的全世界,是养殖数量最多的蜜蜂亚种。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原产于亚洲地区,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对于中国来说,意大利蜂是外来蜂种,而中华蜜蜂是本土物种。

正如商业化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也可能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一样,引入意大利蜂也带来了一些明显且看起来很美的好处,但可能对本土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威胁。因此,在引入外来蜜蜂品种时,我们需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生态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包括政策的补贴、标准的制定,都要考虑到给中华蜜蜂的保护留下余地。

现代工业文明以各种方式对我们的栖息地产生了巨大的破坏,蜜蜂也是如此。工业文明带来了优良品种的推广,比如意大利蜂,其直接的经济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许多地方蜂农也偏爱饲养意蜂、并长期奔波在转场上);但是对于意大利蜂这一外来物种对本土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我们并没有充分的认知。我们对于相对自然的本土蜂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意大利蜂会对中华蜂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一个地方如果同时养殖这两种蜜蜂的话,那么意大利蜂就可能导致中华蜂的大规模死亡。

我们通过最近的调研发现,本地蜂种中华蜂和自然中经长时间的进化演变和依存关系,及其生态价值,是由短期工业文明的迅速推广的意大利蜂所不能够取代的。

仔细观察中华蜂和意大利蜂的生活习性,你会发现它们耐寒的状况不同,生活作息、清早离巢采花蜜和晚上归巢的时间不同,乃至采蜜的对象和喜好、方式都大不一样。意大利蜂采蜜“手法”相当“专业”,偏爱某些花粉;而本土的中华蜂采蜜范围则更加广泛。

老外意蜂养殖视频_意大利蜜蜂养殖_意大利蜂养殖技术视频

农民养殖的中华蜂。摄:Linda

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很大程度上和自然的污染、生态的自然变化密切相关。我们如果突然失去了中华蜂,将会对自然带来非常巨大的冲击,再想去人工恢复其种群,则将万分困难。

我最近做了个实验,在室内的盆栽植物所开的几十朵花中为其中的两三朵花用棉签进行人工授粉,后来,只有这两三朵经人工授粉的花朵结果了,而其他的花朵还未结果便都自然脱落了。在自然界里面,特定的授粉昆虫在做这些工作。我们许多人原本以为,风作为媒介,可以帮助传播花粉、所以忽视了中华蜂这些小虫子的生态功能;但实际上,授粉过程对于植物,包括小草的生长繁衍是非常关键的。试想一下,在一片非常广泛的地域,如果某天突然没有了中华蜜蜂这一传统的传粉者,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有万千种植物都依赖于中华蜂而生存,其种群突然大规模的缩减势必会影响植物的存活与繁衍。

北京超过90%的中华蜂种群都集聚在密云区的冯家峪镇,那么鲜有中华蜂分布的地区,其生长的草如何结籽、如何繁衍?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我们知道,很多植物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当然也有多年根生草本植物),如果没有了中华蜂,草的繁衍便成了问题。中华蜂及其所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运转和平衡等产生的环环相扣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意大利蜂原产于意大利,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引种。它们已在许多国家成为常见的蜜蜂品种。工业文明的驱动,促使意大利蜂这一优良品种得以大力推广,但对于其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有欠考虑。那么,现实的问题该怎么解决?我们种的庄稼和水果,有人工授粉作业,以保障其正常结果。如果中华蜂种群丧失,自然界中谁来负责那些生命的授粉?我们想象一下,仅仅是中华蜂的缺失,对于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将是多么巨大。

意大利蜂养殖技术视频_老外意蜂养殖视频_意大利蜜蜂养殖

上图:中国绿发会蜜蜂保护地·桐柏山的传统中华蜜蜂养殖。摄影:刘宏成

我们应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从传统的污染角度,还应该再往前走一步。工业文明对于生态系统的改变,包括优良品种的推广,以及对于绿水青山的负面影响,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对此,我们要认真研究。

工业文明的背景下,土壤也在劫难逃。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之后,土壤的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栖息于其中的蚯蚓数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以及种类,也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来说,将是一场浩劫。上面讲的蚯蚓只是一个例子,土壤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土壤生态系统维持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然而,工业文明的农业实践模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生态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这会破坏生态平衡,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说,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我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广泛而巨大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对于自然的影响将会越来越以我们不想看到的方式、影响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根据周晋峰博士口述整理,作为“周道生态文明”的一期。文字仅供参考。)

#科技创新中伦理问题前瞻研究#

口述:周晋峰

整理:房政杨

审核:Samantha,Linda

【拓展阅读】

对话远见者 | 周晋峰:我们怎样迎接生态文明

遵循生态修复四原则 | 保护北京城六区最后一片原野—南苑大泡子

我国的补贴给了外来蜂?中华蜂养殖何去何从?| 中国绿发会蜜蜂保护地·桐柏山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