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阵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增长极,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中外合作办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的兴起与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的兴起和发展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从最初的外国高校到中国设立分校,到后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这一领域的发展逐步加快,并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扩大,中外合作办学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社会需求是中外合作办学兴起发展的源动力。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源于社会的多方面需求。一是人才培养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二是教育国际化需求。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教育国际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国际化教育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三是文化交流需求。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是一种教育合作,也是一种文化交流。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国际友谊和合作,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四是教育公平需求。在一些地区或学校,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学生难以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五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需求。中外合作办学也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国外高校或教育机构的合作,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国内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政府支持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加强监管等措施,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有力保障。首先,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这些政策不仅包括合作办学的申请和审批流程,还涉及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和可靠的保障。其次,政府通过资金投入,支持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政府通过提供财政拨款、税收优惠等措施,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这些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引进优秀师资、加强科研合作等方面,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最后,政府通过监管措施,确保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水平。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确保其符合教育标准和要求,维护学生的权益和教育的公平性。
合作共赢是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石。首先,合作共赢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理念。只有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才能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成功实施。中方和外方应该充分沟通,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益,以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其次,合作共赢有助于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体验,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这种合作也有助于提高中方和外方各自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双方教育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最后,合作共赢对于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是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可以加强中外之间的联系和友谊,推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这种合作也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因此,要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合作办学的长远发展,为人才培养和经济文化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要求
兼容中西教育体系的中外合作办学,进入新时代,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其有个更高更新的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是根本。基于多元文化基础的中西教育体系,不仅涉及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等深度融合,更衍生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不同视角与领域的交流碰撞。作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新实践,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保证。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这是由中外合作办学性质决定的。
聚焦质量生命线。2018年,教育部依法终止234个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关于批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的通知》),中外合作办学“退出转型机制”建设逐步深入人心,导向很明确,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是生命线,是核心任务。确切地说,要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消化、融合和创新,满足人民对多样化、高质量、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创新思维等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高素质人才。
注重消化融合创新。除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在兼容并蓄中立足本土,突出时代特色,能够助推“双一流”建设,强化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能够“走出去”,在互学互鉴中加快和扩大教育的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教育规则制定,增强话语权。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路径选择
创新基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是资源共享。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通过资源共享,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各自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科研设备等资源的共享,以及教学和科研经验的交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的核心是联合办学。通过与国外高校或教育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教育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应用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在线教育、远程教学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效果和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的关键理念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教育模式,旨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应该“各美其美”,尊重和欣赏彼此的差异,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各自教学方法和理念的独到之处,以丰富彼此的教学经验;我们应该“美人之美”,欣赏和尊重中外教师和学生的优点和成就,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应该“美美与共”,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作出贡献。
创新实践。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创新实践,是一项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任务。一是扩大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供给。优质的教学资源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保障。中外合作办学应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师资、教材、课程等,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通过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中外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二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在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借鉴其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在线学习、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可以结合中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化教学模式。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保障之一。应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水平。四是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保障之一。应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完善学生评价和反馈机制等,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水平。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水平。五是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也是重要的一环。在特定区域,可以适度放宽准入条件、办学主体资格限制和审批权限,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例如,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这将有助于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也可以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如“2+2”“3+1”等模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可以结合中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化教育模式。
创新展望。一是开展营利性中外合作办学试点。我国将中外合作办学定位为公益事业,国外追求经济利益,脱节明显。开展营利性办学试点,建立分类管理机制是改革的有益尝试。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项目,政府可考虑给予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试点时,应完善财务管理和税收制度,保障合理经费开支及教育投入。一些国家已积累管理营利与非营利性学校的经验,允许用企业化的方式管理“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要求履行纳税义务等。二是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层次和模式。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将向研究生层次和中职中高层次过渡,以弥补国内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不足。这种发展符合国家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在中等教育阶段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使学生提前感受和适应,实现“无缝对接”。这种发展趋势已经在一些地区开始尝试和探索,如江苏省在常州、南通等地开展了双轨制教学,湖北省也有多所高中开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引进了优质的高中教学资源,也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扩展更加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也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和谐发展,如把股份制引入合作开展试点。三是探索“走出去”,将中外合作拓展到海外。中国境内开办中外合作办学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是第一步,下一步应是开展境外中外合作办学以外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做得好的地区应借助自身国际办学经验,盘活和整合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主动“走出去”开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宣传以及境外办学活动。国家现在积极推行的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也是“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刘妍,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讲师;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全面落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编号:JAS1907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