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菇为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食用菌,营养成分丰富,有补虚养血、滋阴、清凉解毒、抗肿瘤的功效,栽培经济价值较高,但目前人工栽培难度仍然较大,通常可以仿效松茸一样进行人工促繁和营造菌林产菇等来发展生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红菇的栽培技术视频吧!
红菇的栽培方式
1、袋栽红菇:待料袋温度降至28℃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红菇菌种接入袋内的培养基上,并做好棉塞封口。接种后移入23℃-25℃的室内发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骤增。发菌培养通常30天左右。待菌丝发满袋后,将菌袋搬到野外荫棚内脱袋,采取卧式排放于事先经过消毒处理的棚内畦床上,并覆盖腐殖土3-5厘米。畦床四周用泥土封盖,让菌筒在畦床内继续发菌培养。
2、床栽红菇:将发酵料铺于畦床内,料厚15-18厘米,分3层播种,即畦面先铺一层科,播上菌种,继续铺一层料,播一层种,然后再盖一层料,形成3层料2层种。一般每平方米用干料10千克,菌种量占料量的10%,播种后整平料面,稍加压实。然后在畦床上方拱罩薄膜防雨。待菌丝吃料2/3时,覆土3-5厘米。但要注意通风,使畦床空气保持新鲜,以利菌丝发育。
红菇的母种分离
1、灭菌消毒:切去菇体基部的杂质,放入0.1%升汞溶液中浸泡1-2分钟,取出用无菌水冲洗2-3次,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2、切取种块:将经过处理的种菇及分离时用的器具,同时放人接种箱内,取一玻璃器皿,将3-5克高锰酸钾放人其中,再倒人8-10毫升甲醛,熏蒸30分钟后进行操作。或用气雾消毒剂灭菌。然后用手术刀把种菇纵剖为两半,在菌柄正中用刀切成3毫米见方的组织块,用接种针挑取,并迅速放人试管中,立即塞好棉塞。
3、接种培养:将接人组织块的试管,置于24℃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菌丝开始萌发,经多次提纯,即可获得红菇母种。红菇菌丝长速较慢,接种10天后日平均长速为0.67厘米,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外观白色至黄色,气生菌丝稀少,出现黄棕色素。10天后通过筛选,挑出菌丝发育快的试管继续培养,对污染有杂菌和长势弱的淘汰,经过20-25天的培养,菌丝才长满试管。
红菇培养料配方
1、棉籽壳86%,麦麸8.5%,石灰2%,碳酸钙1%,过磷酸钙2%,尿素0.5%。
2、黄豆秸48%,花生壳20%,棉籽壳19%,麦麸10%,过磷酸钙1%,碳酸钙2%,料水比例为1∶1.3。
3、棉籽壳90%,麦麸6%,石灰1%,过磷酸钙1.5%,碳酸钙1%,尿素0.5%,料水比例为1∶1.3。
4、芦苇50%,杂木屑16%,棉籽壳30%,石灰1.5%,过磷酸钙2%,硫酸镁0.5%。料水比例为1∶1.3。
红菇的栽培技术
1、场地选择:作为发酵料菌床栽培的菇场,应选野外依山傍水,土壤肥沃,向阳背风的场地。畦床宽1.3米左右,床面整成龟背形,四周开好排水沟,上搭荫棚保持“三分阳、七分阴”的光照度。
2、堆料接种:将发酵料铺于畦床上,料厚15-18厘米,分3层播种,像竹荪堆料播种一样,即畦面先铺一层料,播上菌种,继续铺一层料,播一层种,然后再盖一层料,形成3层料2层种。一般每平方米用干料10千克,菌种量占料量的10%,播种后整平料面,稍加压实。然后在畦床上方加罩塑料膜防雨棚。待菌丝吃料2/3时,覆土3-5厘米。但注意通风,保持畦床空气新鲜,有利于菌丝发育。
3、出菇管理:当菌袋进入野外畦床排场后,在管理上应保持覆土的湿润。土壤含水量不低于20%,野外地栽靠土壤湿润,一般不必喷水,如气候干燥,土面发白时可喷水保湿,但不可渗入料中,以免菌丝霉烂。覆土后一般20天左右即可出菇,此时温度掌握在23℃-26℃范围,并进行人为变温差刺激,干湿交替,促进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分化成菇蕾。菇棚内要“三分阳、七分阴”,子实体发育阶段每天上午揭膜通风,并结合喷水1次,空间相对湿度保持90%为适。菇棚内保持空气新鲜。温度掌握在23℃-28℃范围。
4、采收加工
①合理采收:野生红菇子实体成熟度六七成就可开采,合理采收对红菇商品价值关系较大。据调查,六成熟的未开伞红菇,市场收购价达600-850元/斤,而完全成熟的400-650元/斤。一般过成熟的开伞菇或已出现腐烂迹象的,内部绝大多数已虫蛀生蛆,失去商品价值,不要采收,宜留在林地作为繁衍种源,有利于翌年长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