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从泾源移民落户到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的他开始养牛,两头牛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如今,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成了村里的“牛博士”和致富带头人。日前,记者来到兴泾镇马春峰的养牛场,讲起科技养牛的故事,原本不善言谈的他却能津津乐道。
“过去养的都是土种牛,养殖方法也很传统。现在我们养殖的都是新品种,你看这个就是西门塔尔,‘老家’是瑞士的。它耐粗食、出肉率高、病少,一般育肥三个月到六个月就能出栏……”马春峰指着正在晒太阳的牛群向记者介绍。据了解,他养出来的牛,最重的可超过1吨,牛肉每公斤批发价在37元左右。
兴泾镇是移民村,很多村民靠养牛生活,然而靠着传统方法养土种牛,能发家致富并不容易。2008年,西夏区科技局为兴泾镇带来夏洛莱、西门塔尔、利木赞和安格斯4个新品种,并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种牛补贴,马春峰成为第一批改换种牛品种的养殖户。
2009年,政府继续新品种养殖补贴,每头牛补助1000元,总共补贴了500多头牛,马春峰领到10万元补贴资金,将牛群扩大到150多头。同时,他善于学习新技术,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科学配置饲料,不但降低了养殖成本,还使牛群的出栏时间提前了两个月。当年,他靠养牛收入了27万元。
在养殖过程中,马春峰了解到肉牛冷培技术可以减少牛的患病率,缩短育肥时间,并且肉质更加优良。经西夏区科技局牵线搭桥,他“拜师”自治区畜牧局的杨奇博士,很快掌握了冷培技术的操作方法。如今,马春峰培植的肉牛胚胎成活率可达89%以上,他也因此被村民称作“牛博士”。
个人致富不忘带动他人。2010年,马春峰成立了银川春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有33户村民成为合作社的社员。养殖社统一采购种牛和饲料,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每个社员家里都有电脑,和合作社的电脑连成局域网,互通销售信息,共享网络资源。如今,网上订单占我们全部销售量的六七成,产品主要销往内蒙古、陕西等地。”马春峰在电脑前边演示,边向记者介绍。
科技养牛,让马春峰带领合作社的养殖户们走上了致富之路。仅去年,合作社销售肉牛达1100多头,收入超过500万元,养牛最少的社员也赚了三四万元。“今年,我们预计销售2000多头牛,让更多养殖户富起来。”马春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