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测目的
为掌握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科学评估禁捕效果,开展重点水域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促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生态环境修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农长渔发〔2021〕3号)等要求,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2023年安徽省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项目。依照《2023年安徽省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项目工作方案》等文件的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拟对五河县内水生生物资源开展现场监测和评估。
二、监测水域
淮河干流五河段、怀洪新河太湖新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香涧河、沱湖。
三、监测方法
渔业资源监测参照《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监测方法主要为网具监测。监测网具主要包括三重及以上刺网、定置(串联)倒须笼壶等,规格及方法如下:
三重及以上刺网:单条网长200 m,网高2 m,(长*高:50 m*2 m,网目2a=2.0 cm)+(长*高:50m*2 m,网目2a=6.0cm)+(长*高:50 m*2 m,网目2a=10.0 cm)+(长*高:50 m*2 m,网目2a=14.0 cm),网具由4个规格网片串联拼接而成,网长和网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每个站位设置3个三重及以上刺网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放置2条三重及以上刺网;湖泊和水库建议放置浮刺网、沉刺网各1条,江河等流水水体建议在近岸放置2条沉刺网,依据《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手册》,每次放网捕捞时间24小时,具体监测时间提前上报渔政管理部门。监测日安排工作人员驾驶科研监测船至监测位置,于当日下午将网具下至指定调查水域,次日上午收网,具体下网、收网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定置(串联)倒须笼壶:单条网长18 m,网宽和网高分别为45 cm、33 cm,网目2a=0.8 cm,网长和网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主要用于采集底层小型鱼类和甲壳类。每个站位设置3个定置(串联)倒须笼壶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放置3条定置(串联)倒须笼壶,依据《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手册》,每次放网捕捞时间24小时,具体监测时间提前上报渔政管理部门。监测日安排工作人员驾驶科研监测船至监测位置,于当日下午将网具下至指定调查水域,次日收网,具体下网、收网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圆锥网:单条网长1.2 m,网口直径50 cm,网目2a=0.45 mm。主要用于采集鱼卵仔鱼,流动调查。监测时段为4-8月。调查鱼卵、仔鱼时,安排工作人员驾驶科研调查船在监测江段走航拖捕鱼卵、仔鱼,拖曳监测单次拖行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具体时长根据早期资源密度确定。
四、监测时间和频次
依照《2023年安徽省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分别于繁殖期(4~7月)和索饵期(9~11月)赴淮河干流五河段开展一次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于繁殖期内赴淮河干流、保护区、香涧河和沱湖开展一次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监测;分别于4-5月、7-8月、10-11月和1-2月赴保护区内各开展一次重要物种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监测点位见下图)。依照《关于规范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标识的通知》(长渔发〔2021〕7号)的规范要求,监测作业时监测船、监测设备和工具主动悬挂监测旗帜和标识。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