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养虾有“稻”致富有方】

7月是湖北省潜江市白鹭湖国营农场最安谧的季节。四

湖总干渠静静流淌,两岸树木郁郁葱葱,林间一条柏油路随

着河道蜿蜒,除了蝉在树上聒噪,路上很少有人和车的踪影。

站在石桥上眺望,阡陌纵横的河渠在阳光 养虾有“稻”致富有方】

7月是湖北省潜江市白鹭湖国营农场最安谧的季节。四

湖总干渠静静流淌,两岸树木郁郁葱葱,林间一条柏油路随

着河道蜿蜒,除了蝉在树上聒噪,路上很少有人和车的踪影。

站在石桥上眺望,阡陌纵横的河渠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金光,

一望无际的水稻犹如墨绿色的画卷向远方舒展。

因为高温暑热,阴雨连绵,潜江市进入了农闲季节。可

对于这里的小龙虾养殖户来说,农闲心不闲,他们要时刻关

注着稻田里小龙虾的长势。家住白鹭湖国营农场的58岁农

民贺家贵戴着草帽,穿上水

鞋,撑一支竹篙,驾一条小船,轻轻地沿着稻田围沟移

动。贺家贵承包了26亩水田,以前只种水稻,一年收入只

有3万多元。3年前,他开始采用“虾稻共作”的生态种养模

式,在稻田里养虾。这一方法让贺家贵收入大增,年收入超

过26万元。

“虾稻共作”是潜江农民的创举,如今,在这一模式的带动

下,潜江已形成小龙虾种养殖、加工、出口、餐饮一体化的

产业链,成为潜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降水丰沛,

十分适合水产养殖。2001年,该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农民刘

主权在全国首先探索出小龙虾“虾稻连作”的种养模式———

在低洼稻田里开挖简易围沟,放养小龙虾,种一季中稻、养

一季小龙虾。而以往,当地一到冬春季节稻田就基本上搁荒

了,没有任何效益。“虾稻连作”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还能

实现稻谷和小龙虾的双丰收,农民亩产收入可以达到3000

元左右,是原来的3倍。于是,在湖北省政府和潜江市政府

的推动下,这一模式很快在全市推广。潜江市政协副主席刘

书琼介绍,到了2009年,潜江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18万亩,

产量达到3。8万吨,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日本、东南亚

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总产值近20亿元,养殖、加工

和出口创汇均居全国第一。这也让潜江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

小龙虾之乡”。

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了“虾稻连作”模式的不足:每年到

了三四月份,农民开始整田、排水,准备插秧,而此时因气

温较低,田里的虾苗还没长成成品虾,就不得不贱卖了。为

了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潜江市水产局在后湖农场部分稻

田反复试验,并总结出了一种新的种养模式———虾稻共作。

湖北省白鹭湖农场党委副书记徐春林介绍,新的模式是把原

来1米宽、0。8米深的小围沟,改挖成4米宽、1。5米深

的大围沟。当每年三四月份稻田排水、插秧之时,虾苗可以

先到宽敞的大围沟里暂居。等到插完秧后,稻田里灌满了水,再把虾苗引回稻田继续生长,从而实现“一季稻,两季虾”。

这样一来,不算稻米,农民亩产平均可以达到5000元左右,

是原来的5倍。

贺家贵的小龙虾产值还要高,基本上是其他农民收益的2

倍。他的种养殖秘诀关键在一个“早”字:上一年早收稻、早

放水、早种草、早施肥,给虾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还要定时给虾苗喂点豆饼,投入不高,也不麻烦,均匀撒下

去即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