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江市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凝聚多方力量,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推动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攀升。2020年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22年全市超七成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目前全市绝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超过10万元,56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0万元。
组织领动凝聚发展合力
阳江市着力织密基层组织体系,建立了3200多个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动员3.5万多户党员中心户争当致富排头兵,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如海陵试验区闸坡镇双丰村党支部依托“1+N”组织体系,动员党员群众,实现政策进村入户,达成工作共识,推动全村1600多亩撂荒地流转发包、400亩精品西瓜种植、200亩航空科技助农、500亩高端农产品种植、240亩毛豆种植等八大项目落户双丰村,惠及农户620户,新增就业岗位80多个,村集体年收入增加80余万元。
再如阳江高新区平冈镇沙头垄村党总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动党员“走出去”招商引资,做通村民群众思想工作,依托本地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本村特色养殖产业,保护红树林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良性循环,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翻几番”。目前,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提升到1300万元。
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统筹牵头作用,加强产业布局谋划,组织凝聚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挂点帮扶单位和本村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指导、落实产业奖补,扶持或带动本地特色产业发展。
如阳东区东城镇那味村党总支联合阳东区委办公室党支部、广东旺通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议那味村发展对策,机关党组织发挥熟悉政策法规优势,企业党组织发挥经营管理及社会资源优势,利用驻镇帮镇扶村资金、村委会自筹资金将村集体留用地规划建设村级工业园,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实现生产总值2.2亿元,增加税收100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580万元。
再如阳春市合水镇党委充分利用驻镇帮扶单位广新集团下属丝纺集团蚕桑、丝绸产业优势,把蚕桑产业作为合水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攻坚工程来抓,全力打造蚕桑产业振兴示范基地。目前已在潭震村投入250万元建设60亩香云纱晒莨场一期工程,创造就业岗位数十个,每年为村民提供地租收入6万元,增加村民工资收入及村集体经济收入数十万元。在茶河村投入700万元启动建设蚕桑香云纱产业生态示范园,发展蚕桑产业、科普蚕桑知识,促进蚕桑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预计每年为村民新增地租收入2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00多个,为村集体和奖教助学基金创收30多万元。
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健全完善农村干部“选、储、育、管、用”全周期培养机制,大力选拔懂发展、善经营、能够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优秀人员到村任职。建立健全农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提高致富带富能力。
如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易志强的作用,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丝苗米特色农产品,创办了阳西县强农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达到1300多亩,带领边海村开展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销售的“三统一”服务,2022年合作社总产值达到450万元,边海村集体经济收入64.33万元。
此外,阳江市出台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6条措施、激励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励实施方案,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扩面增效。
盘活资源增添发展活力
党建赋能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村党组织加强村集体闲置土地盘活力度,连片流转形成一定规模后以承包、转租等方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坚实基础。
如阳东区开展村级“土地银行”试点工作,通过“零存整贷”的方式将农户手中分散闲置的土地集中起来,再流转给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帮助村民致富,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那龙镇亨垌村党支部抓住“土地银行”试点契机,整合村内3000余亩闲散土地,开发新型集体经济合作种植项目,吸纳村内50多人就业,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创收4万多元。
如阳西县实施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三个三”政策,塘口镇竹迳村党支部发动党员群众利用政策红利,连片流转土地418亩,通过土地发包的形式每年得到30万元租金。同时,成立阳西县竹迳投资有限公司,引进海南乐东绿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连片打造800多亩毛豆、玉米种植基地,为村民带来租金收入28万元和工资120多万元,2022年竹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37万元。
再如海陵试验区闸坡镇丹济村党委探索“小户”变“大户”,“小田”变“大田”,村民变“股东”的股份制改革,村经联社推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模式,按照一亩一股的配比标准,与入股村民签订《丹济村民股份证书》,整合全村941户村民共2726亩土地,流转发包至社会企业经营,推动打造高品质“稻油稻”特色农业生产基地,2022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20多万元。
村党组织引导、扶持村集体充分利用闲置留用地、山林、鱼塘、电站等集体资产,通过出租、转租、承包等方式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拓宽村集体增收共富渠道。
如江城区岗列街道四围村党委成立“阳江市四围置业有限公司”,与“阳江市华苑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开发利用土地征收返还的集体留用地,开发成功后将获得清华苑小区商业楼、商业配电房、养老服务用房等,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200多万元。
再如海陵试验区闸坡镇莳元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地处海陵区5A景区核心区域优势,出租原晨欧侧土地,打造“闸坡渔港特产街”;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打造闸坡海鲜市场和特色渔家风情街;出租沙滩土地经营权,每年享受大角湾景区收入分成,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00多万元。
多方共建提升发展效力
推动共建党组织积极发挥和整合资源、功能优势,形成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同时大力推广“公司(科研团队)+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通过与科研院校、专业合作社、产业公司等合作,加强科技帮扶支持,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阳东区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机关·两新·农村”党组织三共建工作。如东平镇允泊村党组织积极与中广核集团党委开展共建,利用毗邻阳江核电基地的优势,成立“阳江允兴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承接核电基地周边的道路清扫、绿化维护等业务,2022年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带动16名村民就业。瓦北村党总支部与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化共建,成立“阳江瓦北旭晖清洁服务有限公司”,承接铀业公司的保洁和园林绿化等业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万元,就业村民每年增收4万元。
阳春市双滘镇各村党组织定期邀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技术骨干到本地开展沙姜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培训与交流,对沙姜种植、农作物生长环境、种植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及安全用药等方面进行技术帮扶指导,推动产业健康迅速发展。目前,双滘镇从事沙姜产业公司3个、沙姜专业合作社8个、专业团队200多人,沙姜种植面积达到1.2万多亩,年总产量6万吨,产值1.2亿元,带动全镇3500多个农户就业,参与沙姜种植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高出当地平均水平17%以上。
阳西县鸡乸㙟村党支部与广东顺欣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联建共建,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村民通过出资部分股金,购买渔船进行海洋捕捞,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将5300亩养殖鱼塘作为资产,发展罗非鱼养殖1.8万亩,带动产值3.36亿元,不断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如今,鸡乸㙟村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完整产业链,2022年鸡乸㙟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3万元,有20户固定资产超过500万元,被誉为全省最富的渔村之一。
充分利用村集体、个体养殖户、农民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等,通过合同约定,投资入股到企业、水厂、水电站、光伏发电等,实施资产、资金参股、折股量化、按股分红,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如江城区岗列街道对岸村党委探索推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9个村组、2890户、12279人的农田、房屋和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资产量化,并将各村组5000多亩土地统一入股到村经济联合社,通过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把股权“量化到人、固化到户”,成立“对岸村南方第一股份经济合作社”,有效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建起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2022年,对岸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
再如阳春市河口镇梅垌村党支部支持村集体出资200万元,购买农户216亩鱼塘及1000平方米猪舍24年的经营权,共建梅垌立体综合养殖基地,发展猪、鱼、三鸟综合养殖业。通过“固定分红+利润分红”,村集体每年可获固定分红13万元。龙门村、蝉石村、河口村分别投资三甲镇自来水厂,茶滩村投资发电站(黄村光伏),村集体每年获得收益,以上项目近年累计增收约2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