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山东频道

山东省派乡村振兴驻栖霞亭口服务队,服务以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为中心的“5 3”共8个行政村,“地无一亩平,三年两旱情”是该片区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服务队刚入驻时,村容凋敝杂乱,支部涣散,8个村集体总收入为负60万元。村民各谋生计,青壮年争相外出,留村村民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服务队励精图治,按照抓党建、兴产业、促全面振兴的思路,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扶持干的,鼓励看的,鞭策懒的,不到两年时间,服务队重塑了支部堡垒,唤醒了群众激情,总投资3000多万的集体产业遍地开花。

只有55户、126人的衣家村,在服务队助推下,村集体固定资产从零发展到1600余万元,人均资产达1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当年就达30万元,《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对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经验先后报道。衣家村于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19年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衣家村的经验说明,想干、敢干、真干、实干,是乡村振兴的王道,是由贫困走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持续长久振兴的法宝。昔日羸弱的“小羊”终于发展成今天的“大象”,服务队总结了三步走的发展经验。

强化支部建设 打造动力强劲的火车头

一是树旗。每个村垒旗台、立旗杆、升国旗,把支部组织从人员到制度健全完善起来,把群众心里的依靠树起来。

二是搭台。投资170万元,重建8个村的党组织活动场所,统一为各村配备办公设备、党建挂图,让村党支部看有形象、听有声音、学习有桌椅、活动有场地。党支部从过去群众口中的“地下党”,真正走上农村工作的前台。

三是立威。立威就是树立党员与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大旱之时,服务队协调各方力量,投资、筹资共200余万元打井20眼,帮助8个村解决燃眉之急。群众看到支部是为百姓办事的,支部的“招呼”立马就有人听了。在此基础上,服务队或走村串户,或召开村民大会,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让党支部握沙成团,集中力量办大事,改变了党支部空架子、没抓手的局面。

为了让农村建设远有目标、近有榜样,服务队积极协同栖霞市委市政府,推进衣家村史馆建设,打造市县两级“三同”教育基地,宣传“新时代愚公精神”。村史馆建成后群众反映强烈,已先后接待各级领导和基层群众共4万余人参观学习。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培养农民首创精神

让“沉睡”的村集体自己“活”出精彩

服务队意识到其服务期限只有两年,农村的发展必须依靠农民的生存自觉,越位包办必将养成走不远的“巨婴”。服务队为自己立下两条原则:一条是谋划主动在前、行动有意让位;一条是扶持干的、鼓励看的、鞭策懒的。具体的工作上,村集体组织自行选择想干什么、想怎么干,服务队帮助商讨思路、协调平台、研判市场,把村支部被动的跟着服务队干,变成服务队扶持着村集体一块走。

工票,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好法子。衣家人为拔掉穷根,发动40多个老、妇、病、残劳动力上山开路。彼时,村里没钱付工费,没钱雇机械,工票正是在此契机发明的。一张工票有两种用法,可折合成创业股,用于合作社年底分红;又可用于购买合作社水、电、树苗等。村民把支部当信誉,把未来做担保,顶酷暑,冒严寒,靠着最大83岁、妇女占多数的队伍,用一个冬夏辟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奇迹——4公里长的环山路。服务队进驻后,引进资金100万元,打通了环山路最后1公里,并完成了初始1公里的路面拓宽、硬化工程,解决了困扰村民几辈子的交通难题。

工票是农民的伟大发明,也是群众内生动力巨大威力的彰显。服务队充分发掘工票的激励效应,进行动员推广,其余7个村先后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入社率达到95%以上,每当村里有工程时,村民们踊跃出工,再现了箪食壶浆的热闹场面。

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服务队与村支部整体规划,着力解决民生亟需的水、电、路问题。

牵线联姻,将衣家村与国网栖霞市供电公司结成共建对子。栖霞电力投资400余万元,为村里新增变压器4台,并对线路进行了更新改造和梳理整修。偏僻落后、山高坡陡的衣家村如今已经实现路修到哪里、水通到哪里,高压电就架到哪里,全村生活生产有了充足的电力保障。对线路的整理、管线入地,使原本剪不断、理还乱的“空中蜘蛛网”不复存在,老百姓头顶的天空更加清爽美丽。投入10万元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也让村集体有了新收益。

为解决困扰百年的人地缺水的问题,服务队上山下沟考察论证,筹资140万元,将山上的隐患沟变成蓄水2万方的水库;投资20万元,在山顶修建起可自流浇地的水塘;筹资90万元,打出6眼水量充足的深水井,打破山区无水灌溉的魔咒。形成公共大水库、自有水库水塘、机井的三级用水保障体系,村里因无水废弃的自来水管网被重新启用,在大旱的2019年,樱桃非但没有减产,反而每亩增收5000元。同时,衣家村成立党支部领办的“一点园”合作社,实现灌溉管道网络化、水肥一体化、微喷半自动化的现代灌溉模式。

进村难,是衣家村的百年困境。服务队出资38万元,动员40余户果农流转6亩土地,协调栖霞市交通局投资50万元,将260米长的进村路拓宽为6米,并进行了水泥硬化,进村终于不再是一件麻烦事了。

衣家村急于摆脱长期负债的局面,计划依托衣家村地处深山腹地、山高林密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服务队积极参与研究讨论,经过反复考察调研,敲定了藏香猪养殖项目。在服务队工作经费还未到位之时,队长孙华到企业“化缘”20万元作为购买种猪的资金,在不破坏山体的原则下,发展藏香猪养殖。当年投入当年即获得可观收益,目前已经繁殖到300多头。通过电商、订购等方式销售,2019年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

为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服务队带领村书记衣元良外出参观考察。考察中,在充分考虑玉木耳的生长条件和栖霞当地的资源优势后,衣家村对玉木耳项目很感兴趣。面对一无资金、二无场地的情况,服务队因地制宜,协调当地河道清淤。利用20万方无地处置的渣土碎石,将衣家村边的荒沟填造出4亩多的平地,建起10个木耳大棚。为扩大玉木耳种植规模,出资100万元,在距离衣家村15公里处流转出60亩土地,建设玉木耳种植基地。服务队引入烟台市财金集团投资1000万元,与衣家村合作建设玉木耳大棚20个,并请玉木耳专家做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支持。目前,第一茬玉木耳已经长成,产销两旺,每个大棚年收益都在10万元以上。

辐射带动 连片发展

服务队打造的不是一花独放,而是由头羊领出羊群。衣家的发展,让周边村坐不住了。村委看书记,村民催起了党支部。各村资源有限,自我发展必然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服务队因势利导,与亭口镇党委一起筹划以衣家村为中心的联合党总支,成立党总支领办合作社,进行资源的大整合。

投资120万元为8个村打了安全饮用水井,并安装了整套的净水设备。投资240余万元,对其他7个村水库水塘进行了清淤扩容,新增蓄水量达6万余方。流转40亩土地,投资1200万元,建起拥有300个摊位的大樱桃交易市场,引入顺丰等物流电商平台,当年成交量达2000万斤。投资800万元,在原废弃学校上建起党总支综合服务中心。投资200余万元,建设复兴村民宿食堂、复兴村影视拍摄基地,打造8联村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板块。争取240万元地热资源开发项目,发展温泉产业,为乡村旅游增加热点。投资400万元,完成8联村河道清淤整治工程,昔日的“龙须沟”已成今日的景观河。投资800余万元,对8联村进行综合村容整治,过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山村,变成白墙灰瓦、石砌木栏、绿草茵茵的花园式村居。

目前,通过财政资金投入、引资、募捐的方式,8村片区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生活生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每个村都有引以为豪的集体产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8村中已有5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2个村支部书记分别被评为省级、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

两年的乡村振兴生活,展现了服务队责任与担当的境界、大局与奉献的精神。栖霞服务队队员年龄分布于60年代至90年代,年长的临近退休,年轻的刚出校园。在工作生活极不方便的艰苦条件下,在情况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山野,栉风沐雨,励精图治,把青春与感情融入了大山。

队长临近退休,把责任当使命,丝毫不懈怠,80多岁的老母亲就在驻地附近,却常常过门不入,忠孝难两全。有的队员家属身患重病却难以尽心侍候,有的队员孩子临近高考却不能在跟前辅导,有的队员离开哺乳中的婴儿,常常在夜里视频看望,有的队员为工作婚期一再延迟。但他们无怨无悔,乐观向前,组织严谨,纪律严明,号令统一,在重塑新时代农村的同时,打造了一支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的模范团队。(

刘义明 赵益)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