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职能、多措并举,推动节粮减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精心组织部署,加强顶层设计
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减损,将其作为全局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先后印发《关于推进粮食产后节粮减损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粮食节约减损的指导意见》,科学谋划、系统布局节粮减损重点工作,指导各地和有关企业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二是建立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进节粮减损工作机制,由分管局领导同志担任牵头人,局内16家司局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研究会商节粮减损重大问题,推动落实重点工作。三是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支持各地开展粮食绿色仓储、粮食品种品质品牌、粮食质量追溯、粮食机械装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等“六大提升行动”,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推动节粮减损落地见效。四是组织开展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调查工作,为探索粮食损失浪费调查评估方法、研究建立全链条粮食损失浪费评估指标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五是认真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将节粮减损作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指标及评分细则,压紧压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优化产后服务,助农减损增收
一方面,优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2017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财政部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在全国产粮大县建设一批专业化、经营性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清理、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目前,全国已建成55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国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全覆盖的目标任务,新增粮食干燥能力110万吨/天、粮食清理能力约40万吨/小时。粮食收购期间,各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应急保粮功能,推广普及“机械化、科学化、高效化”烘干服务,有效缓解粮食烘干需求。通过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粮食干燥品质,减少粮食破碎、霉变等损失。另一方面,指导农户科学储粮。线上召开部分省份农户科学储粮工作经验交流会,指导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作。各地因地制宜为农户配置科学储粮仓,开展农户储粮技术服务,减少农户庭院储粮损失。近两年,部分省份结合实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户配置科学储粮装具近60万套,有效降低“地趴粮”、虫雀鼠害、发芽霉变等造成的损失损耗。
三、坚持绿色发展,推进储运减损
一是深入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瞄准增强绿色储粮功效,推进绿色仓储创新集成示范,升级改造仓储设施气密和保温隔热性能,提升控温控湿保鲜储粮和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水平,助力节粮减损、节能环保。因地制宜选配适用绿色储粮技术,优化“四合一”储粮技术应用,提高政策性粮食绿色仓储覆盖率。二是高起点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制定《高标准粮仓建设技术要点(试行)》,明确高标准粮仓建设的总体要求、仓房建筑、接发与储粮工艺、电气与自控、信息化系统与综合布线等内容,重点围绕提升仓房建筑、进出仓工艺、绿色储粮工艺、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要求,建设一批高标准储粮仓房,实现绿色低温储粮。到2025年,全国将新增高标准粮仓仓容2000万吨。三是提高粮食运输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研究起草国家粮食运输技术指导意见,以指导各地和有关企业推进粮食运输减损。指导粮食仓储企业建设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散粮中转及配套设施。推广粮食输送降碎设备,减少粮食破碎损失。发展粮食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鼓励散粮运输接卸技术成果应用。
四、强化标准引领,引导适度加工
一是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推动绿色储粮相关标准应用,遴选59家粮食仓储企业作为全国首批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单位,指导实施绿色储粮相关标准,着力提升仓储设施性能,积极应用绿色储粮技术,打造绿色储粮标杆,提高收储粮食品质,减少粮食损失损耗。二是制定修订节粮减损标准。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制定修订节粮减损标准47项(其中制定21项、修订26项),涵盖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节约减损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发布《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程》等7项绿色储粮行业标准,引领储存环节粮食减损降耗。发布《大米》《小麦粉》等国家标准和《早籼米加工精度标准样品 精碾》等17项粮食标准样品,引导加工企业适度加工。三是促进粮食高效利用。组织行业优势力量开展国家科技计划全谷物行动计划方案研究工作,推进粮油适度加工技术集成应用,促进全谷物产业发展。开展蛋鸡饲料粮油加工副产物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引导粮食科技社团奖励向节粮减损、粮油适度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领域研究成果倾斜,鼓励科研单位开展节粮减损技术研发。
五、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节粮减损
一是实施减损技术项目。粮食多式联运、全谷物科技创新等粮食减损技术研发需求,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全谷物营养健康食品创制”“粮食物流多式联运高效衔接装备研发与示范”等项目,已立项并组织实施。“优质粳稻提质减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启动攻关。二是优化科技创新平台。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开展粮食储藏基础理论研究和粮食储粮害虫防控技术研究与开发,推动绿色低温储粮、粮情监测预警、虫霉综合防治、智能保质干燥等储粮新技术创新,为降低粮食损耗探索新的技术路径。三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十三五”国家科技计划取得减损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储粮粮情风险预测与应急处置技术,能够及早发现并精准处置储粮霉变、发热、生虫等问题,目前已在全国68个粮食仓储企业示范推广;大米适度加工新技术可提高出米率3.2个百分点,大宗油料适度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及智能装备可有效提高大豆、花生出油率,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原料损耗。
六、加强国际合作,助力节粮减损
近年来,通过开展能力培训、研讨交流、专家咨询、技术指导等方式,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分享技术和经验,推广应用粮食仓储加工技术装备,深化粮食节约减损国际合作。一是稳步推进南南合作。9月上旬,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在浙江嘉兴共同举办2022年中非稻米价值链合作研讨会,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驻华使馆、科研机构、企业及社会团体近200位代表线上或线下参会。二是推动亚太经合组织(APEC)粮食安全合作。认真履行作为APEC粮食安全政策伙伴关系机制(PPFS)中国政府代表单位职责,推动落实《APEC2030年粮食安全路线图》,细化制定相关实施计划,支持减少粮食损耗和浪费。举办“APEC粮食储运设施与能力现代化网络研讨会”,助力提升亚太区域粮食储运现代化水平。三是积极推动亚洲区域交流。积极申办亚洲合作资金项目,举办绿色生态安全储粮技术研修班,通过理论授课、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实操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亚洲区域相关国家应用粮食产后保质保鲜储藏技术。四是共同举办相关国际会议。2021年9月、11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国家有关部门共同举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向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粮食减损经验,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七、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节粮氛围
一是开展主题宣传。以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科技活动周和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粮食质量宣传日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粮食减损增效”“节约一粒粮 我们在行动”“节粮减损 营养健康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等系列主题活动,宣传推广爱粮节粮典型案例,营造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二是开展交流研讨。积极响应《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9月下旬在山东滨州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峰会,交流研讨节粮减损前沿理念和研发成果,引导科学合理消费。三是开展科普讲座。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爱粮节粮 从我做起”科普沙龙活动,以线上直播形式举办“吃油无小事,健康大不同”科普讲座。组织有关专家赴安徽阜南县开展“科创中国”绿色储粮新技术培训,围绕粮食产后绿色减损、粮食品质、粮油快检、虫霉防治、清理干燥等进行培训讲解和现场答疑。四是开展消费引导。倡导干部职工落实单位食堂用餐和公务活动用餐节约要求,减少家庭和个人食品浪费。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开展节粮减损文明创建、强化节粮舆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作者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