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养畜好致富

——青林乡探索牧草种植助脱贫小记

7月,正值皇竹草丰收时节,北部五乡镇之一青林乡的村民们正忙在皇竹草基地收割,参与割草的海发一组村民杨广亮一家在现场就领到了今年第一笔收割务工费326.6元。

“我们一家四口人一天共割了3266斤皇竹草,按照一毛钱一斤的劳务费,我们今天就赚了326.6元。每天能在家门口就赚钱,简直太好了。”拿到务工费的那一刻,杨广亮脸上笑开了花。

在青林乡二寨村公路沿线旁,一片绿油油的皇竹草长势良好。今年皇竹草的长势和产量比去年好,主要是因为二寨村总结了之前的经验,从种植、施肥等过程都有专人负责管护,还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如何割草,割多少剩多少都十分讲究,从而保障皇竹草的质量。

今年,二寨村共种植皇竹草2986亩,久福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带领全村社员积极生产,以合作方式、入股模式让农民得到红利。

“我们还加大了对皇竹草的田间管理,目前已经开始第一轮收割,预计一年可以割三轮,一轮的产量大约在3吨半,一年可以产10吨。这样,老百姓每天就能在家里务工,一天工作4个小时,收入能达到160元左右。”该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青林乡将构树、牧草、板栗、香椿等绿色种植作为山地生态产业大力发展,将荒山、石山、瘦土改造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让青林乡穿上了“绿色外套”。

如今,青林乡把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25度以下农耕地全域入股种植皇竹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等牧草1万亩。农户负责施肥、收割等,草收割后,按照300元/吨进行收购,不仅解决了农户流转土地后无地可种的难题,还充分调动了群众的脱贫积极性。

家乡绿油油,百姓乐呵呵。村民们也不再像过去一样石头缝里刨土地,大家积极投身于牧草的种植、管护、收割。

今年51岁的陈学亮因妻子腿上的疾病致贫,一直以来,靠着养殖本地黑山羊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以前都是把牛放到山上,让它们自己吃野草。”陈学亮回忆说,那个时候缺技术、缺管理,只敢养一两只,过年了杀来自己吃,根本没想过拿牛去卖钱。后来,逐渐尝试畜牧养殖,但却一直徘徊在传统方式中,总是无法大规模地发展起来。

“以前一年养十几头牛,一到了旱季牛没草吃,到头来还是只有万把块钱的毛收入。”陈学亮无奈地说。

现在好了,青林乡大力发展种植皇竹草、紫花苜蓿、黑麦草,陈学亮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牛没有草吃了。

利用当地种草养畜的传统优势,青林乡打造了“牧草种植→牛羊养殖→有机肥料加工→牧草种植”的现代山地生态循环农业,为将产业做大做强,目前,该乡拟建设屠宰加工厂,建设牛肉产品电商冷链物流交易平台,可年屠宰肉牛羊2万头(只),可年产肉干制品、生熟肉等产品2000吨。同时,组建了一支懂技术、有经验的技术服务队伍,现有管理人员、生产技术员和主管兽医等专业技术人才20人。

站在青林乡山顶上,举目远眺,漫山遍野的牧草在风中摇曳,每一天每一眼,都是充满希望的新内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