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在养殖上面只有成功失败之分,没有其他的说法。免疫成功失败是由猪群免疫疫苗后的健康状况和相应的季节性疾病发病情况来检验的,和实验室的抗体检测(抗体检测受干扰的因素很多,比如猪只本身体内的毒素、操作时的应激,操作的卫生情况等的),关系不大。我在和一些猪场老板聊天的时候,说的最多就是母猪健康与否要看母猪所带的猪仔两个月内的健康情况,这个比化验准。
做好疫苗和做过疫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做好疫苗要的是结果,而做过疫苗更多的是支差了事,怎样做好疫苗,需要知道哪些原则。我简单说说我个人经验:
1、所有的疫苗说明书都有一句话:本疫苗只有在猪只健康的情况下使用才能够产生应有的免疫保护力(大概就这个意思)。我们在做任何一种疫苗之前都要考虑猪只健康与否,不能够只按照天数来。
2、注射到猪机体内产生抗体的最小有效剂量是多少?
最小有效剂量就是使猪只产生免疫抗体的最小剂量。
比如说:某种疫苗的最小有效剂量是2毫升,注射到猪只机体内的剂量只能够大于等于2毫升,低于2毫升就产生不了免疫抗体或者说免疫抗体的时间就会缩短。这个疫苗厂家的说面书上也有,可是又有几个人去看。尤其是不同厂家的抗原含量不一样,使用的剂量也不一样,我们在换了疫苗厂家的时候,去计算过没有。一概而论的一头份,二头份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在疫苗注射的时候,考虑过疫苗注射期间的消耗没有。20/1≠20!疫苗瓶里面的残留,注射器排空气的时候浪费一些,这些损耗都要考虑。而且注射后有没有溢流,注射到猪只的机体内的有效剂量是多少,能不能产生抗体。说白了就是疫苗只能比计算的多,不能比理想情况下计算的少。在这个方面美国辉瑞公司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给你连续注射器,而且强调注射剂量是说明书的1.1--1.2倍,保障注射到猪只机体内足够的抗原剂量,使猪只产生抗体。而我们的养殖户是前面的母猪或者猪只都是10头份的疫苗剂量,到最后几头或者一头,疫苗剂量不够了,不想浪费疫苗,就这剩多少注射多少。而实际情况就是最后的几头或者一头猪出现问题。
1、疫苗产生抗体的时间和产生抗体后抗体稳定,决定下一次注射疫苗的时间。比如猪瘟疫苗注射后3天产生抗体,而抗体稳定是7天,只有抗体稳定了才能够注射其他疫苗。这就要求注射猪瘟疫苗后,7天以内不能注射其他疫苗,伪狂犬也是7天,而口蹄疫,猪丹毒,猪肺疫,细小病毒等是14-16天。这是制定免疫程序的基础。
2、注射疫苗的部位:对猪来讲注射疫苗主要用的是肌肉注射,那么有肌肉的地方都可以注射。不要老想着只有猪只的颈部才能够注射疫苗,如果猪只的颈部注射肿了,再注射疫苗不产生抗体又有何用?猪只的臀部照样可以注射疫苗。肌肉注射,所以疫苗必须注射到肌肉里面而不是皮下。这就要求不同体重的猪只要用不同型号的针头。为了预防注射疫苗后外溢,我个人建议针头的使用原则是易细不易粗,易长不易短。
3、由于猪只使用疫苗是肌肉注射,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漏到外面的情况,所以注射疫苗之后要消毒,有的疫苗是弱毒或者是活疫苗,消毒就是解决疫苗外漏最好的补救措施。
4、疫苗的使用剂量只能够上升(加大),不能够降低(减少)。比如育肥猪第一次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那么第二次注射应该大于2头份,最好是2.1--2.9头份之间,如果当地疫情严重可以考虑加倍,这样可以更好的保障疫苗产生抗体。
5、注射疫苗的器械最好消毒方式不是水煮,而是蒸:水煮不仅仅容易把注射器煮坏,而且针头内容易有水垢,影响疫苗的注射效果,而蒸不仅仅不水煮温度高(水煮一般是100度,而蒸最低是120度),而且可以很好的把注射器和针头里面的垃圾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