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通讯员 施建华)甘洛县黑马乡位于县城北部,大渡河右岸,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全乡地域面积42平方公里。由于境内土壤为砂土、加上气候炎热,当地彝族群众祖祖辈辈靠种玉米、黄豆等农作物过日子,每亩土地收入不过几百元,很多群众无法摆脱贫穷的困扰。2009年,木呷克都在家乡创办甘洛县康源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药材,已帮助12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10月14日清早,从甘洛县城出发,沿国道G245行驶,沿途山路蜿蜒,峰峦叠翠,车行1个多小时后,采访组到达位于黑马乡潘泽洛村的甘洛县康源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
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这里独特的优势----适宜种植中药材。在绵绵秋雨中,只见一片核桃树下柴胡、佛手柑等中药材成垄成行,青葱的叶片密密匝匝,长势正旺。
近年来,该合作社共带动近400户贫困群众发展中药材3500余亩,辐射周边10多个乡镇,帮助12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2006年,一直在外打工做生意的木呷克都在得知甘洛县委、县政府依托当地土壤、气候优势,在家乡----黑马乡建设千亩核桃科技示范园,并发动当地群众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不到两年时间,全乡核桃种植面积就达到1.5万亩后,木呷克都便毅然回到家乡。看到漫山遍野核桃树,他陷入了沉思。
“地上种核桃,地下种什么?”就在全乡群众全力发展核桃产业的时候,木呷克都开始探索培育林下经济。
一个偶然的机会,木呷克都发现仅一河之隔的雅安市汉源县有群众在种植中药材——柴胡,而且效益很可观......打听到了柴胡种植的消息后,木呷克都决定试一试,他从汉源买回3斤柴胡种子,在自家承包地里进行试种。
“阿啵啵,祖祖辈辈都种庄稼的,不种庄稼种些啥子哦?“种这个东西能吃吗?卖不脱咋整哦?”“等到了秋天有他好看!”……第一次看到有人种植药材,当地群众议论纷纷。
自从种下了柴胡,木呷克都三天两头往地里跑,仔细查看柴胡的生长情况,就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怕有什么闪失。
转眼到了柴胡收获得季节,木呷克都把地里的柴胡挖起来晒干,运到汉源县药材公司出售,当年就获得2300多元的纯收入。
这次经历让木呷克都坚定了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决心,“养大鱼就要有大鱼塘,我们这里绝对是个‘大鱼塘’!”同时,村里人也觉得这个在外打过工、见过世面的人,回到农村还是会赚钱。
图为合作社对2017年度优质中药材种植户进行表彰并发放电冰箱、电饭煲等奖品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这让木呷克都一下找到了方向。2009年,甘洛县康源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
过上好日子的阿木以哈,当年可是“穷得没法”,两个孩子没钱读书,大儿子初中毕业后偷偷跑去上高中,硬生生被自己拉了回来。
2009年,合作社一成立,阿木以哈第一批入了社。对于他这样的贫困户,合作社除了赊账供苗,还垫资供肥。于是,当年他就种上了4亩柴胡。到2010年柴胡成熟,一亩柴胡收入近3000元,这一年就赚了1.3万元。“穷了那么多年,终于看到了门路。”现在,他扩种了3亩柴胡、1亩佛手柑。
不仅种药材有钱赚,还有土地租金、劳务收入,合作社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社员从最初的10几户发展到了近40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200多人。
村民们经常说,“药材药材,卖出去就是药,卖不出就是柴。”
木呷克都说,压一次货,亏一次本,大家就没了积极性。2010年,当地柴胡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但由于当年柴胡价格从每公斤80元降到了50多元。价格降低,种植户的利益受损,有的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为了保护种植户的利益,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培育壮大药材种植产业。2011年,合作社与汉源县和盛商贸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合同,设定回收的最低保护价。黑马乡药材种植“公司+农户+协会+基地”的产业模式,规模种植、科学栽培、保底购销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
在种植发展柴胡产业的同时,木呷克都一直在自家地里试种白芨、苍术、佛手、半夏等中药材,希望能够实现药材种植的多元化发展。
就在前几天,木呷克都还去外地考察了一番,他准备扩大佛手柑的种植规模,带领更多的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在木呷克都的带动下,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00多亩,并辐射到周边的10多个乡镇,种植户超过400户,预计总产量将达到60吨以上、收入超过600万元。群众对种植中药材十分看好。附近村里还有1000多亩瀑布沟电站建设用地目前正在复耕中,明年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有望超过5000亩!”甘洛县黑马乡党委书记施业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