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房琳 闾斌
“现在正是农忙时,九月份梨园就要开园,今年脱贫致富就靠它了!”6月20日,三门峡大雨,湖滨区磁钟乡寺庄村的玉林香梨示范基地里,在此务工的村民杨娜难得休息下来。看着挂满果树的香梨,满心期待。
寺庄村是建档立卡省级贫困村,全村共248户1012口人,2016年底已率先退出贫困村序列。近年来,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该村先后引进铭鑫农业、香梨种植等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个体经营等。2015年底成立的玉林香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重要一个项目。
“集中流转了土地216亩,4户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中,农忙时还有4、50个村民在这里务工。”玉林香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段瑜介绍,务工村民每月平均工资能达到1800元,因离家近,也方便照顾家人生活。因此,这里也成为村民务工的首要选择。
段瑜介绍称,经过3年的培育生长,今年香梨果树已全部挂果,预计亩产3000斤,盛产期预计每亩5000斤。按照每斤5元的市场价,届时将为合作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和玉林香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样,在寺庄村,还有占地近500亩的冉华艾叶合作社、占地近300亩的铭鑫金银花合作社等多个专业合作社运作,带领着村民致富。
“过去,村里主要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靠天吃饭,过于依赖传统农业。现在根据寺庄村海拔高,日照时间较长,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等自然条件,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等。”寺庄村第一书记郑伟阳说,近两年村民收入提高了约50%,年平均收入达到6000元每人,“下一步,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建起20个蔬菜温室大棚,进一步服务城市菜篮子,促进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