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四季看新疆”之“追着花儿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新疆霍城县。在这里,雪山巍峨,山花烂漫,瓜果飘香。当地百姓坚守着脚下的土地,用勤劳的双手种出一朵朵绚烂的“致富花”。
做足“花经济”文章
伊宁县的天山花海国家农业产业园里,满眼绿意。谁曾想,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只有一棵孤零零的榆树在荒漠中坚强生长。而这棵树,现在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绿野守望者”。
这6年,伊宁发生了什么?伊犁天山花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少春告诉记者,这6年,无数人用汗水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250多万棵树。在干旱的土地上,要想让树成活,滴灌就成了树苗的“续命神器”。记者看到,一根根黑色的滴灌管道如黑色长龙穿行在土地上,目前,累计铺设的滴灌设备长度达5.6万米,连起来可绕地球大半圈。
“每当我们看到这棵树,就想到它在等待着人们来把这片土地变绿,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力量,还带来了无尽的希望。所以说,它不仅是守望者,还是我们所有奋斗者的希望之树。”高少春说。
在推动大开发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更多人走上就业岗位。高少春介绍,天山花海的日常用工量可达1200余人,在农忙季节日用工量可达2800余人,其中本地少数民族工人达80%以上,产业园通过拉枝、修剪、采摘等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种植技术;通过果品分选、精深加工、保鲜物流等项目建设及运营,让农户变为产业工人,丰富农户就业形式,员工人均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
“大家眼前的这片花海是全世界单体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薰衣草花海,还有半个月即将盛开。目前正在花期的有芍药花、大滨菊、蓝色观赏亚麻等。”天山花海工作人员阿丽艳木·艾尼瓦尔正在为游客讲解花海情况,她告诉记者,去年7月从大学毕业就来到了这里,目前是一名景区游客接待人员,每个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自己性格比较开朗,喜欢与人交流,在花海工作,我觉得生活也像花儿一样甜。”
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就要不断延长产业链。高少春介绍,产业园建设占地45亩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园区,其中薰衣草建筑加工车间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采用国际领先的全自动精油连续蒸馏生产线,生产的高品质薰衣草精油年产量达160~200吨。
同时,产业园通过技术改造强化品牌建设。目前,产业园研发中心建设面积6000平方米,含产品研发中心、质量检测分析实验室和品控中心等。现已取得2类薰衣草新品种全证书,6项实用新型专利。通过互联网+数字化助力产业升级,打造精选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线下体验店多渠道合作等方式,以大农业为核心,以花海为亮点,以精深加工体验为动能,让“花经济”获得更强生命力。
“春夏有杏花、野生樱桃李花、野苹果花、野山楂花,冬天有雪花。”霍城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马玉介绍,霍城县正在打造“两花经济”,让游客春夏来赏花,冬天来滑雪,填补传统旅游淡季的“营收低谷”。
为了不让游客成为当地的“过客”,中华福寿山景区使出浑身解数“留住游客”。马玉说,在旅游旺季中70%左右的游客来自省外,山下的桃花村民宿目前日接待量可达400人,附近正在建设的“星光帐篷”民宿也将于今年六月开门迎客。“通过完善周边吃、住、游、购的业态布局,引流聚流。”
在桃花村,记者看到20余座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在蓝天下显得格外明媚,“无锡印象”“徐州院”等颇具江南风的院落名字映入眼帘。在这里,村民摇身一变成为“民宿管家”,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目前,桃花村特色民宿庭院已帮助当地40多人就业,全村人均年增收2000元。“无锡印象”的民宿管家杨玉兰正在给客房打扫卫生,目前民宿的工作每年可为她带来约5万元的收入,“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在种地之外还能吃上‘旅游饭’。”
原本5块钱一公斤的桃子,如何做到身价猛涨到20块一公斤?大西沟乡党委书记任艺告诉记者,大西沟乡以林果种植为主,近年来,在继续种植优质林果的同时,发展“花果经济”,做足乡村文旅文章,通过举办桃花节等形式,在林果园里搭建采摘露营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另外,新鲜的蟠桃、野生樱桃等果子从原先的鲜果售卖,“走入”加工厂,被制成果酒、果酱等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
“晃”出来的“致富经”
“之前的四宫村有两多,石头多,光棍多。”芦草沟镇党委书记李增杰告诉记者,四宫村“脱去”贫穷的衣衫,是因为薰衣草。经过专家的多方论证,发现与法国普罗旺斯处于同一纬度的四宫村,同样带有优秀的薰衣草种植“基因”。
“庄稼种的好好的,突然要种薰衣草干什么?!”起初,村里大面积种植薰衣草的想法却遭到了部分村民的质疑。于是,当地村干部便带头种植薰衣草,看到薰衣草确实增加了百姓收入,大家也都跟着种了起来。后来,村子和薰衣草加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企业与薰衣草种植户直接签订协议,种植户可以选择将薰衣草直接卖给加工厂,也可以委托加工厂加工后自行售卖。2010年,四宫村成立了伊农香合作社,引进精油加工企业。目前,四宫村薰衣草已被加工成薰衣草精油、面霜、香皂、枕头等产品,不断延长产业链,延续薰衣草的生命力。
目前,四宫村的薰衣草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以薰衣草为依托,加速“农业+工业+旅游”融合发展,带动200余名农牧民稳定就业,带动周边100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从此,在漫山遍野的薰衣草花海中,百姓们看到了更美好的生活。
许多第一次来晃晃村的人,都会被这个名字吸引,为什么叫晃晃村?李增杰告诉记者,晃晃村原来不叫这个名,而是叫四宫村三组。后来,村里的年轻人开始合计,这个名字也太普通了,能不能换个名?
“新疆日照时间比较长,‘日’和‘光’加起来就是‘晃’字。另外,我们作为旅游村,希望游客在这里慢下脚步,放松心情,晃晃悠悠地度过假期。”于是,在薰衣草花田边,晃晃村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并逐渐被海内外更多人知晓。
以前,游客观赏完薰衣草就离开了,村里的人很是失落,如何才能把这些游客“留下来”?李增杰说,近年来,晃晃村的经济产业结构逐渐完成了从薰衣草种植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村里的百姓除了种植薰衣草,还开起了民宿、农家乐、特色产品商店等特色小店,让游客不再只是路过,而是在晃晃村体验深度游。
目前,晃晃村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特色民俗这条旅游观光线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已建成特色民宿38家,床位300余张。
在这里,本地居民找到了“致富经”。记者走进晃晃村的一处农家院,院子的主人马忠良正在给客人准备瓜果,女儿马媛正在院内的小店里上新精油、香囊等薰衣草制品。起初村里建议他开一家农家乐的时候,他还不太乐意,“简直开玩笑,这个东西能挣钱吗?”
“后来,我们发现,这(民宿和农家乐)真是把好东西给带到村子里了。”2020年,马忠良的农家乐院子完成了改造,别人给提建议,他也乐呵呵地照着改。看到到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他的干劲也越来越足,“他们说院子的大门是铁皮做的,不够好看,我就改成木制的,院子里这些木制品大部分都是我亲手做的。”
“老百姓把自家闲置的房子出租给年轻的创业者做特色民宿,自己不仅有了稳定的房租收入,还可以在民宿中再就业,就拿民宿保洁岗位为例,一个月的工资也至少有4500元。”李增杰介绍,目前,全村近一半的居民已经完成了营收结构的提档转型。
“与桃花村的民宿不同,四宫村的民宿经营者大都来自于省外城市。”对于外省经营者来说,这个西北边陲小村落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
候鸟,是晃晃村外地店铺经营者的自称。他们每年从省外来到晃晃村待上几个月,又在冬季离开,回到自己的城市,如此以往。俞丹青是浙江杭州人,数年前来到晃晃村选中了一片荒地,在上面种满了鲜花,开了一家花园餐厅,每年4月-10月左右营业,“瓜果、鲜花、蓝天......伊犁就是我理想中生活的样子。”
“最近我们已经接到了4场婚礼宴席的预订,很多人第一次来到花园,都会惊叹:这就是理想中的田园生活。”俞丹青说,虽然新疆相较于沿海城市很远,但还是有很多游客一来再来,他们把这里当做一个慢节奏生活的“乌托邦”,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一些游客去年春天来到了这里,今年又再次来摘果子、看花,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场与朋友的久别重逢。”
久而久之,“候鸟”们也把这里当成了家。
记者走进一家民宿,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一望无垠的薰衣草花田,花田的尽头,是巍峨的雪山。再过不到半个月,这里将成为紫色的花海。民宿主理人范小芳是安徽人,一次偶然的旅行让她的目光再也无法从薰衣草花田中挪开,于是开了这家民宿。近来,民宿的入住率高达70%。
为了延长村内民宿的经营周期,今年各家民宿基本从三月就开始营业,五月以来,民宿的入住率可以达到80%以上,而在每年的6-10月,将迎来游客入住高峰期。目前,村里部分民宿6月的房间已经全部满房。
如何让晃晃村“晃”出更高知名度?李增杰注意到了音乐节这个目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潮流,于是策划了一场为期一个月的“霍城薰衣草——雪山音乐节”。据悉,这场音乐节将于6月1日在芦草沟镇四宫村上演,闻着花香,看着雪山和紫色花海,听着音乐,躺在民宿仰望星空,打造一场属于新疆的极致浪漫。
“我从伊犁来”,走向大江南北
在伊宁市伊牧欣乳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走进厂房的“智慧大脑”中控室内,工作人员正密切关注着各条生产线的动态。公司生产部主任李林告诉记者,目前,厂房已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包括研发、配料、发酵、进罐、超高温系统等7个区域实时可控。
盘活优势种质资源,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新疆褐牛在畜牧业产业化及乡村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盘活伊犁新疆褐种牛的种质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是目前伊牧欣的重点任务。据悉,伊犁州是新疆褐牛主要的繁育基地和种畜生产供应基地,2020年存栏新疆褐牛72万头,约占全疆新疆褐牛总数的50%,
“目前,伊牧欣使用的牛种改良适应新疆伊犁山区草原,耐高寒、耐粗饲、体质好、抗病强。”李林介绍,公司现建设标准化奶源基地4座,共计存栏4000余头,日均产奶量25吨。
为了解决草原上收挤牛奶间距过远、牛奶质量难以保障的品质安全问题,伊牧欣乳业公司与江苏常州科研技术开发公司共同研发了草原移动挤奶车,帮助伊犁草原牧民挤奶自动化,将最优质的伊犁褐牛奶源运进工厂,改变了伊犁草原牧民长期养殖挤奶习惯,提高牛奶价格,大幅度提升草原农牧民收入。
伊牧欣乳业副总经理徐静介绍,移动挤奶车一次可收集1吨牛奶,并自带冷藏、清洗功能,温度可控制在0°-6°,最多12小时内便可经由奶罐车转运至工厂。移动挤奶车主要由当地的政府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公司运营管理,负责管辖范围内所有褐牛的繁殖、防疫、驱虫、健康等工作。
“同时,伊牧欣不断开发高端有机奶产品,结合加工厂先进生产工艺,通过RO膜浓缩,开发出4.1乳蛋白高端有机产品。”徐静说。
如何让产品在省外打开更广阔的销售渠道,解决生产地与东部消费省份距离过远的难题?伊牧欣乳业在南京组建了伊牧欣供应链(南京)有限公司和前置仓,让东部省份的消费者能更快喝到来自伊犁的牛奶。徐静介绍,2020年3月,伊牧欣利用江苏援疆政策,和来自南京、上海的两家民营企业组成了供应链公司,在推广乳制品的同时,还同步推广伊犁州的农副产品。
“今年3月,新品上市之后,我们率先在南京市场首发,其中部分低温乳制品受到了南京和周边城市消费者的青睐。”徐静介绍,在南京近两年的销售渠道拓展中,销售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并且产品影响力逐渐辐射到长三角更广区域。“通过南京市前置仓,把产品更快地从南京分流到全国各地。”
“我从伊犁来”是伊牧欣乳业闪亮的名片,而如今,这张名片也传递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被更多人熟知。2022年,伊牧欣乳业实现了1.04亿的销售额,其中农副产品销售额6000万左右,乳制品销售额在5000万元左右。
“我们希望伊犁的牛奶能出现在全国更多人的餐桌上,让‘我从伊犁来’走向全世界。”徐静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文 王昊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