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线4月22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朱彦军 唐小涛 周雨晴)当小时候见到的蚕宝宝,竟和你一起走入工厂,开启“上班模式”,你在惊讶之余,是否更感兴趣,它的带工师傅是谁?

4月22日上午,星辰全媒体记者前往位于浏阳经开区的雅士林长沙(国际)桑蚕丝绸智造产业园(以下简称“雅士林茧业”。),红土地上,机器轰鸣、塔吊飞转,各种车辆来往穿梭……一幢幢厂房正在建设。“我们2021年春天就通过审批拿到这块地,今年春天,已经有近30万平方米建筑完成主体施工。”雅士林茧业研发总经理袁胜逸介绍,在建好的一期全自动智能工厂化养蚕基地里,蚕宝宝从6月开始,就可以陆续办理入住了。

蚕养殖户_海蚕养殖技术_蚕养殖环境

(雅士林长沙桑蚕丝绸智造产业项目效果图。星辰全媒体记者 周雨晴 摄)

蚕养殖户_蚕养殖环境_海蚕养殖技术

(工厂化养蚕模式下生产出的蚕茧)

何为全自动智能工厂化养蚕?通俗地讲,就是像“笼养鸡”一样养蚕,传统的养蚕方式生产出1公斤需要1.9小时工时,同样的工时全自动智能工厂却能产出足足1吨。不仅提高了产量和品量,还降低了成本。

蚕养殖环境_海蚕养殖技术_蚕养殖户

(全自动智能工厂内景)

在工厂里,蚕宝宝生长的环境恒温、恒湿、无菌,365天都可以吐丝产茧。关键在于,寻找适应该条件的蚕品种和全新饲料配方。

有三十年真丝产品制造加工的雅士林集团董事长范茂林一直对企业发展中原料供应的保障和丝绸产业链的分割有深刻的痛点。一直在试图打破原料受制于人的困境,尝试整合丝绸产业链,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丝绸产业链发展的三十年间,他见证了真丝产业的起起落落,“谁能掌握原材料,谁就能掌握话语权。”范茂林说。

2012年,一次偶尔的机会,范茂林遇见了从事蚕桑技术的袁胜逸,在交流中发现,“蚕桑”这个词在实验室已经分解,“蚕”可以不无“桑”,即采用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如果进行大规模产业化,不仅能解决企业困局,更能变革生产方式,实现家蚕饲养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周年化,创造可复制的工厂化养蚕模式。基于原料工业化的基础上,可以做成产业链的整合。于是,雅士林集团就进行了人工饲料饲养的研究。

蚕养殖户_蚕养殖环境_海蚕养殖技术

(蚕宝宝正在吃饲料)

仅蚕宝宝饲料的配方,就进行了很长的实验。“我们现在看到蚕宝宝吃的食物不是桑叶,而是像绿豆糕一样,是通过几千次调试复合而成的饲料。”袁胜逸说道。

谈及研发背后的故事,如同在一座荒岛建立自己的一套标准。“没有参照物,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摸索,去试验、定型。”袁胜逸说,稍有不慎,还会影响到蚕宝宝的正常生长。那段时间,袁胜逸醒着睡着想着的都是“如何让蚕宝宝吃好,吃得更好。”

海蚕养殖技术_蚕养殖户_蚕养殖环境

(工业化养蚕所需模具)

在研发塑料蚕框时也十分艰难,“蚕睡的‘床’就是我们所说的塑料蚕框,要根据蚕的生理特性和工艺进行设计,然后在不断试验过程中进行改进和优化。”袁胜逸和团队成员埋头苦干,从几万元小批次的研发投入,再到规模化生产后几千万元的投入,两年的时间,模具渐渐有了雏形,出现在了全自动智能工厂。

正因为有像范茂林这样企业家的坚持和创新,袁胜逸这样的技术人员的钻研,中国桑蚕业的历史正以全新的方式书写。

中国是世界桑蚕业的发源地,养蚕缫丝有数千年历史,蚕茧和生丝产量占全球80%以上。多年来,蚕农一直保持“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模式。然而,传统养蚕产业的原材料质量、价格、供应均不稳定,传统模式早已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2020年底,由工信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印发的《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龄饲料工厂化养蚕的鲜茧产量在全国桑蚕鲜茧总产量中占比要达到10%左右。

雅士林长沙(国际)桑蚕丝绸智造产业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300亿元,占领国际丝绸原材料市场份额超50%。届时,纯丝绸品的价格可能会大幅降低。这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是最大的利好。

蚕养殖环境_海蚕养殖技术_蚕养殖户

(雅士林研发人员正在做试验。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范茂林表示,当下的政策与市场环境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雅士林将充分发挥蚕桑丝绸智造产业的虹吸力,形成千亿级蚕桑丝绸产业集群,于湖湘大地上智造一座“新丝绸之都”,以项目强带动产业兴,以产业兴助力经济活,让千年丝路文化,从长沙再出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