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常州实验初级中学的男子篮球队在2017—2018李宁杯中国初高中篮球联赛中拔得头筹,这是他们继2018Jr.NBA(全国校园篮球联赛)江苏苏南赛后短期内的第二次夺冠。赛场上,小球员们的优异表现被人们解读为常州实验初中“慎独态度、合作精神、家国情怀、公民素养”培养目标的充分体现,而在常州市教育局局长杭永宝看来,这更是刚刚进入常州“新优质学校”家庭的新成员为“高品质”书写的独特定义。

2016年起,常州市教育局启动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创建工程,经学校自主申请、主管部门推荐、市级现场评估等环节,目前全市共有21所中小学被评为“新优质学校”。当前,“新优质学校”的提法并不鲜见,上海、南京等地均有涉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州为何要创建“新优质学校”,这些“新优质学校”究竟“新”在哪里?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优质学校”基础上的高品质发展

在上海,“新优质学校”指的是一批不挑生源、没有额外资源、没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小学,人们从关注和研究学生着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和多样的教育体验,实现了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的显著提升。在南京,“新优质”的概念则与薄弱初中紧密联系,指的是通过“以学定教”等方式,原本薄弱的初中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彻底翻身成为“新优质初中”。而在常州,“新优质”的含义则完全不同,它意味着在原来“优质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品质”发展。

提及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初衷,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常仁飞这样解释:2006年,常州将原本江苏省内用于评定“实验小学”和“模范初中”的标准相结合,整合成为常州市“优质学校”的评估标准,引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

经过10年的努力,在常州327所义务教育学校中,共有301所被评为优质学校;在优质学校上学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5%。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新问题也随之而来。进入“十三五”后,这些优质学校该怎样发展,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老百姓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基于此,常州市教育局提出了“新优质学校”的创建任务:在5年时间内,创建100所“新优质学校”,推介100位校长的办学思想,打造100种学校的特色文化。

“新优质学校”的评估标准有三个维度:标准化、高品质、影响力。这标准看似简单,但要全面达标并非易事。比如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由于办学质量好,是老百姓心目中“一等一的好学校”。也正因此,学校的择校率相对偏高,班额相对较大,在“标准化”评估中碰了一鼻子灰。“后来学校努力整改,在择校率、班额都符合规定后,才成为我们第一批‘新优质学校’里唯一的初中。”常仁飞说。

与人们传统观念中条件好、教师优、孩子成绩好的优质学校相比,新优质学校强调的是“高品质”,体现在具有高品质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学生成长等方面。“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致力于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致力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品质,重视和加强初中质量内涵提升。”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这样评价。

课程是推动“新优质”发展的重要载体

新优质学校究竟“新”在哪里?常州市教育局局长杭永宝告诉记者,在“新优质学校”评估中,他们首先看重学校是否坚守教育理想、把握教育规律、尊重办学文化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最关注的还是学校的课程建设。

常州市教育局将“新优质学校”的创建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给予每所“新优质学校”20万元的资金支持,鼓励其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契合实际的课程研究。同时成立由课程专家、教学专家、教研人员、家长代表等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给予最精准的指导。

各个学校在梳理原有的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学生生源构成特点有机融入课程建设中,实现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学校层面上的整合,由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局前街小学是第一批被评为“新优质学校”的6所中小学之一,该校通过节律课程探索儿童教育新动态。节律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打破以“考试周期”为线索的校园生活节奏,打造包括以季节为纵向线索的“自然节气生活”模块,针对学生期初入学、期中转换、期末总结的“学期节点生活”模块,以及构建人与社会有机融合的“人文节庆生活”模块。

刚被评为“新优质学校”的武进区实验小学,则通过树立“大品德”课程理念,寓德育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劳动和社会活动中,多形式地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开设三讲堂(教师道德讲堂、学生道德讲堂、家长道德讲堂)、策划四赛事(好声音、吉尼斯大赛、魅力主播秀、零零故事会)、举办五大节(读书节、向善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

“新优质”发挥着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随着“新优质学校”逐步走向成熟,也出现了质疑声:“新优质”会不会引发新的“择校热”?对此,杭永宝表示“并不担心”,因为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它们能形成一种高品质的带动力量,为兄弟学校提供帮助,共同发展。

青龙中学(二十四中天宁分校前身)原来是一所相对薄弱的公办中学,本土生源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接近1∶1,且本土生源不断流失。但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中考报名人数407人,新招收的初一学生却达到608人。

学校的脱胎换骨,得益于“新优质学校”二十四中学的有效帮扶。从2014年开始,二十四中利用自身优势,以开放的心态帮扶了一批学 校,其中就包括把青龙中学纳入集团校,同时将“雅慧课程”体系、“情智生长课堂”研究、“协商式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以及优秀的教师团队带给后者,对其采取一体化管理。经过几年努力,二十四中天宁分校赢得了家长的好口碑。

据杭永宝介绍,在制定“新优质学校”计划书时,教育局就有意识地均衡区域发展,将创建任务分解到了每个区域,希望学校通过开展集团共享、结对帮扶、学校开放等活动,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我们建立了一个‘1+3’机制,一所‘新优质’学校至少牵手3所兄弟学校共同发展,这样一来,100所‘新优质’就可以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所以,创建‘新优质学校’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心中的‘名校’遍布城乡每一个地方。”杭永宝说。(记者 潘玉娇 曹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