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又名“桑耳”,是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最早记载于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因富含多糖、黄酮、多酚等有益人体健康、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成分,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过去,桑黄多为野外获得;2010年,桑黄栽培技术逐渐成熟,在长三角一带以椴木栽培和代料栽培的方式实现生产。
桑黄的代料栽培,桑树是其获取养分的最佳原料。有着悠久蚕桑文化的浙江省海宁市具有得天独厚发展桑黄产业的优势。2019年,通过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合作,海宁市桑黄栽培技术与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年产桑黄子实体达15吨,产值过5000万元。
设施栽培让桑黄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在海宁宏欣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桑黄生产基地可以看到,每一个圆滚滚的菌棒上都只长出一个浅黄色、伞盖状物体,这个菌棒珍贵的“独生子”就是桑黄了。桑黄对环境要求很高,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同时还要保持一定的通风量。
“以前我们技术水平不够高,菌种也出现了退化,大棚种植的桑黄出现过比较高的污染。”桑黄基地负责人姚生良说,“多亏了上海农科院的专家带来了新的种源,好的技术、思路和经验。如今,我们基地桑黄出菇率明显提高了,产量也很稳定。”姚生良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首次结缘于2019年初上海召开的中国菌物学会桑黄产业分会筹备会上。在听取了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研究员杨焱介绍的团队桑黄研究成果,他向团队提出了合作的意愿。
2019年8月,双方签订了“一种桑黄菌丝体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的专利转让普通实施许可(海宁地区)的技术转让合同,并形成了五年的技术提升规划。合作之初,上海农科院专门成立桑黄项目组,实现所内跨部门协作,小组成员涵盖了菌种专家、栽培专家、产品精深加工专家,对基地全方位指导。
当年,在专家团队的助力下,菌包的成活率有了显著的提升,污染得到了控制,污染率降低至5%以下。“一枚桑黄从菌丝长成商品桑黄大概需要90天,制棒、灭菌到接种再到菌丝培养、出黄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一方面对种植户进行了细化到每一步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对基地的设施做了提升。”桑黄项目组专家李正鹏介绍,桑黄需要阴干、潮湿的环境,大棚生产需要定时喷淋、同时做好遮阳、通风等工作。
上海市农科院专家帮助当地建立了桑黄菌包生产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在满足自己基地生产的前提下,菌包还远销广东、山东、陕西等外省市;同时,建立了桑黄工厂化出菇技术体系,在生产基地打造了一个温度、湿度恒定并通风良好的设施化栽培“生产车间”,实现了桑黄周年化出菇,土地利用率提高6倍以上。
下一步,专家团队还将进步完善生产工艺流程,并协助建立桑黄采收技术标准。
“沪桑2号”让种植户稳产增收
生产设施提升后,菌包成活率提高了,桑黄的出菇率也有了显著的增长。但不久后,上海市农科院的桑黄项目组发现,海宁宏欣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的桑黄菌种出现了退化,不仅产量下降,其子实体的有效成分也有所下降。
想要进一步提高桑黄品质,选育优质的菌种是关键。近年来,杨焱带领的桑黄研究团队通过收集不同来源的品种建立了桑黄种质资源库,并通过建立活力评价方法筛选亲本菌株,同时采用多种物理场诱变原生质体,从中选育出比亲本更优秀的新品种“沪桑2号”,并于2020年通过了上海市新品种认定。
“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性佳,出菇一致性好,发菌速度快,产量高且稳定的优点。单个子实体重量约44g,较以往品种提高了一倍,能够让种植户稳产增收。”杨焱介绍道,“不仅如此,新品种的营养价值也更高,多糖和黄酮含量均比亲本有所提高,多糖提高了39%、黄酮提高了34%。”2021年4月,双方签订了“桑黄菌种制作及产品质量控制技术开发”的技术开发合同,把“沪桑2号”带到了海宁的桑黄生产基地进行应用示范。在新品种与好技术的双重加持下,海宁基地的桑黄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污染率显著降低。
“双方在产学研的基础上实现了合作共赢和科技成果转化,也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我们海宁市的农业产销融合做出了示范。”在7月14日召开的“沪桑2号”新品种现场会上,海宁市领导徐洪华对双方近年来的合作表示高度赞赏,他希望上海市农科院能够继续与海宁市加强院市合作,共同探索桑黄产业发展,做好技术承接和产学研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院市合作,助力桑黄产业蓬勃发展
据介绍,目前海宁市桑黄主要以子实体采后烘干切片、未经加工的农产品形式销售,比较单一。
实际上,桑黄可加工的产品种类繁多,有饮片、袋泡养生茶、桑黄酒及护肤品等,但因市场准入许可的法规限制,尚未能规模化生产。但2019年后,桑黄陆续进入安徽省、吉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可在当地做为中药饮片进入市场。加工后的桑黄利用率提高,附加值也更高。这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桑黄产业发展是个利好消息,为未来桑黄多元化产业发展拓宽思路。
“长三角地区应该引领发展高品质生活,服务市民对健康的需求。专家团队要与企业加强合作,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实现协同创新。”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认为,桑黄作为大健康产业,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专家团队要聚焦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种源品质、生产标准和生产规范。
会上,上海市农科院“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专家工作站”在基地揭牌,双方将继续加深合作,助力桑黄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