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楠 梁君穷

“这茬黄秋葵已经熟了,得抓紧采摘出售。”2月6日清晨7时,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什龙村,村民吉良和简单洗漱后,背起竹筐,戴上手套,拿着剪刀前往自家秋葵地里,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翠色逼人的田洋内,半米高的黄秋葵植株迎风摇曳,硕大的叶片间,挂着一根根个大、饱满的长条形黄秋葵。9时许,吉良和把2个已经装满黄秋葵的泡沫盒打包好,小心翼翼地放到电动车上,骑车前往距离田洋不远处的黄秋葵收购点。

还未走近收购点,就已看到不少村民带着打包好的黄秋葵排队等待过秤。在这里,采摘好的黄秋葵会经过分拣、称重、包装等工序,以3.5元/斤的价格被收购商打包买走。

趁着空隙,吉良和打开了话匣。“黄秋葵易成活、管理简单且收益高,每年亩产能达到3000斤,按最低的收购价格都有8000元,我一共种了5亩,一年下来也是笔不小的收入,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吉良和说。

虽然现在黄秋葵是村民的“香饽饽”,然而就在几年前,不少村民对种植黄秋葵并不感兴趣。

“当时,其他村子已经开始种植黄秋葵了,收益还不错,但我们村还是以种植槟榔、豆角、橡胶等作物为主,村民收入不稳定。”什龙村委会黄秋葵促农增收合作社理事长洪轩介绍,由于大家没有黄秋葵种植经验,虽然他积极动员,还自发种植了10亩黄秋葵,但响应的村民并不多,“2017年,整个村里种植的黄秋葵只有30亩。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10亩黄秋葵种植好,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为了学习种植技术,洪轩平日里会看有关黄秋葵种植的书籍,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就骑着摩托车前往三亚的黄秋葵种植基地取经,向专家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洪轩种的黄秋葵喜获丰收,卖出了好价钱。“不少村民看到种植黄秋葵能致富,纷纷找我来取经。”洪轩笑着说。

如今,什龙村的黄秋葵种植面积已扩大到近400亩,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现在的政策好,村民种植积极性高,一方面政府给我们种植户补贴种苗,每亩补贴3000株,1亩就能节省成本约3000元;另一方面,政府还与企业签订了保底价收购协议,我们只要把采摘好的黄秋葵送到专门的收购点,销路不愁,也不用担心价格忽高忽低。”洪轩说。

“收购点每月给我们集中结算一次,上个月有村民拿到近3万元,大伙儿更有干劲了。”说话间,吉良和的黄秋葵已经完成了收购,“我还要赶回田里,加紧把剩下的采摘完,为新一轮的黄秋葵种植做好准备。”话音刚落,他已骑车远去。(本报保城2月8日电)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