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昊 通讯员 杜凤珍)“7块钱一斤?”“成交!”昨日,白沙洲大市场,市菜科所农艺师朱红莲爽快地与小东门菜场的一名菜贩达成了交易。38平方米试验大棚里产出的一筐新藕总共卖出了190元。朱红莲说:“头一次卖藕,没卖出好价钱。主要是了解市场,我们的藕还可以提前到‘五一’前上市。”
今年33岁的朱红莲是菜科所水生蔬菜研究室《保护地有机生态型莲藕栽培项目》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在华农取得了蔬菜专业硕士学位。栽培有机莲藕,易采挖,早上市是这个科研项目的主要目的。
据介绍,项目组共建了22个大棚水池,水池底部全部覆膜,相当于给藕上盖被、下铺席,保水保温。水池底部是菇渣、泥炭土、纯土、蛭石等不同配比的基质,然后再灌5—8厘米水,总深度仅30多厘米。藕在松软的基质中生长,采藕也变得非常轻松,伸手就可以“摘”出来,“女同志都不会觉得吃力”。
昨日上午,朱红莲和同事一起,20分钟就“摘”完了一池藕,随后测量长度、直径和重量等指标。在白沙洲市场卖藕时,朱红莲了解到,早藕售价高,市民也只是尝个鲜,他们种的藕长得太大了,零售不好卖。“如果藕只需长到2节,‘五一’前就可以上市”。
经初步估算,这种栽培方式亩产藕至少800斤。“头一季3月中旬下种,5月初采收,随后还可种第二季。”由于上市早,采收成本低,一年两季,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