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是夏日美味,但不少食客发现,现在小龙虾个头越来越小、吃不到肉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少养殖户也反映,养出的虾规格偏小、容易发病。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养殖与装备研究室主任许志强告诉新江苏,这一现象是小龙虾“种质退化”导致的。
2021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2600万亩、产量263.36万吨,总产值为4221.95亿元。江苏作为小龙虾主产区,养殖面积近300万亩,2021年产量约占全国1/10。然而,高产量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小龙虾种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没有人工选育成功的新品种可供应用。
“很长一段时间,养殖户都习惯于‘自繁自养’苗种,往塘里投进一批虾后,每年捕大留小,小虾养大后再捕,实现轮捕。这种‘繁养一体’的选育方式其实是逆向选择,生长快、规格大的优秀基因逐渐被筛选掉了,最终导致种质退化。”许志强说。
为了改变现状,从大养虾向养大虾、养优质虾发展,在江苏省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等科技项目支持下,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投入力量,对小龙虾开展品种改良、“繁养分离”苗种培育科研工作。
2021年,许志强所在团队成功破译小龙虾基因组,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小龙虾基因组精细图谱。“我们利用全基因组信息,加速新品种选育进程。现在研究的新品系主要以生长速度快、含肉率高为目标,目前已经进展到第4代核心育种群体,预计2到3年内可以进行新品种的审定。”
位于建湖县的江苏正源创辉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了小龙虾育种实验的部分环节。“目前,公司自有的小龙虾养殖面积在5500亩左右,2019年还建了7000平方米的智能化温室大棚和稻田环境繁育场350亩。我们通过引进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小龙虾亲本,每年可繁育1000万尾优质苗种。”公司负责人周德刚介绍道。
除了和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正源创辉还与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了克氏原螯虾工程技术研究所,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良种繁育选育研究基地,承担了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课题。不久前,公司还入选农业部颁布的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录,致力于解决小龙虾种源“卡脖子”难题,成为种业振兴的中坚力量。
科研带来的好处日益显现。“6月是小龙虾集中上市期,苗种都要围绕这个时期繁育,其他时间想要虾苗难以供应,导致苗种供应不均衡,养殖效益不高。如今我们利用大棚育苗、秋苗早繁等方式帮助苗种提前上市,同时还尝试春苗迟繁,以便衔接上稻虾种养时间,错峰上市提高养殖效益。”许志强说。未来技术成熟后,企业将会把高质量虾苗分发给周边农户,实行苗种统一发放、技术统一指导、饲料统一招标、成虾统一回购,推动小龙虾产业的发展。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徐春晖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