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清晨的阵雨,让空气显得特别的清新,远山层峦叠翠,在朝阳霞光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一大早,兴仁县城北街道办大桥河居委会三道坑组组长周忠琼来到村民张道政家。张道政的小卖部已经开了门,见周忠琼过来,张道政的妻子热情的搬凳子让她坐。

“怎么样,考察好了没有,我们换什么样的支架?”张道政的妻子问周忠琼。

“公司里做示范搭的支架是不锈钢的,好肯定是好,但是成本太高了,我想我们能不能打水泥桩做支架,成本不高还牢实。”周忠琼把想法告诉她。

“水泥桩?好好好,卖完这季树莓我们就换!我们家还打算多种几亩呢!”张道政的妻子高兴地说。

今年是树莓第一年挂果,让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初果就结得特别的好,沉甸甸的树莓果让竹子搭的支架已经支撑不住了,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受这个“甜蜜的烦恼”所困扰。

树莓产业是大桥河这几年才新引进的新产业,之前村民们不知道树莓这种植物的存在,更不知道树莓长什么样。2012年,兴仁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黔西南州绿宝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入驻大桥河发展树莓产业。起初村民们顾虑重重,不自信,怕有风险,不接受这个“新物种”,树莓种植难以推进。大桥河居委会支书吴国伦,主任王斌心里也拿不准这个产业是否适合大桥河,他们多次与企业沟通,多渠道打听、了解产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再与当地气候、土壤等实际相结合,经过多方考察和了解,打消了他们心里的疑虑,决定放开手脚带领大家发展树莓产业。连续几晚,居委会召集村民,算产业发展细账,鼓励大家发展种植树莓。别一方面,企业试种并筛选的三个优质树莓品种获得成功,并同时建成了树莓精深加工厂。

种苗由政府提供,种植技术由公司提供,种出来的树莓全部由公司保底收购。村民们打消了顾虑,开始积极配合,种起了树莓。

“我们采取两种模式发展树莓种植,一是农户自己种,由公司出技术、出农资;二是通过协商,以每亩400——500元的价格,把土地流转给公司。2015年初,城北树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树莓产业形成了“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目前,老百姓种植树莓的积极性非常高。从2014年初以来,已发展种植树莓近2000亩。”吴国伦介绍说。

“树莓是一种食药两用、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大桥河历来就有野生的品种,但不具备生产性,公司从中国林科院河南树莓种植基地引进了18个品种,经过试种、筛选,最终培育出适宜当地种植的萨尼、赫尔、三冠王三个优质品种。”黔西南州绿宝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罗富宇介绍说。

谈起发展树莓产业的好处,罗富宇说:“树莓从种到挂果只要一年半,挂果后亩产高的可达3000斤,公司按每斤2元收购,亩产收入6000元,种包谷亩产收入才二三百元,种树莓增收幅度大,所以树莓产业既是大健康产业,更是富民增收的好产业。目前,除了大桥河,真武山办事处也在种植,总的已发展树莓种植3000亩左右。”

工厂就建在种植地。记者看到,在一片片树莓地间,新建的生产厂房和办公楼显得格外醒目。“工厂占地21亩,立项1000吨酵素,500吨红酒,一共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全部完成,设备投入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9月投产。”罗富宇说。

一上午的太阳蒸发干了树莓果实上的雨水,中午,周忠琼到地里摘树莓。

树莓地里,生长茂密的枝条几乎把预留出的“采摘、管理通道”挤满了,一串串紫黑色的果实沉甸甸地挂满枝条。

“树莓是一年种多年生的植物,不费工,好管理。种植树莓种苗不用愁、技术不用愁、销路不用愁,收入比以前种包谷好得太多了,现在三道坑有地的人家基本上都种了。家中只有老人和小孩的人家也适合种,村里陈开贵家,子女都外出打工,两个老人还请人种植了28亩。采摘不费劳力,自己忙不过来也可以请人,采下来送到厂里就是钱。”说起大家为什么都积极种植树莓,周忠琼一边摘一边这样解释说。

看见记者在拍照,周忠琼捧了一捧树莓在手上:“你尝尝,树莓甜着呢!”

面对记者的镜头,她的脸上绽放着甜美的笑容!(卢雁妮;来源:黔西南日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