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多年前远赴沂蒙山区从军,到回归家乡渤海革命老区;从1995年至今干了近30年的村支书,到2003年起连续五届当选滨城区人大代表;从退役后的年轻小伙儿到今天年过花甲,他带领乡亲从无到有探索种植“上梨下莓”立体式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沿黄农业旅游特色村,他被评为滨州市“乡村之星”,他就是刘洪俊,滨城区梁才街道张王庄村党支部书记,一位在乡村振兴“新战场”无私奉献的“兵支书”。
五年兵一生情回乡当了27年村支书
“我在沂蒙山区当了五年兵,这五年对我一生影响深远,为人处事我都会以一个军人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今年6月20日,在“乡村振兴 山东兵支书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暨创业指导示范培训启动仪式上见到了刘洪俊。1961年出生的刘洪俊身板儿倍直,敬完礼后,他代表村子上台领取了“山东省家庭农场协会示范基地”牌匾。
从1995年任党支部书记至今,刘洪俊在乡村振兴带头致富的路上已经奔波了27年。“刚开始干的时候,村子及周边的基础设施很不好,什么也没有,道路都不行,因为村子属于黄河滩区,村子怎么发展还没有什么规划。”刘洪俊介绍,因为黄河滩区受黄河行洪防汛等政策要求,在土地上做文章很难,发展设施农业受限。
如何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刘洪俊思考了很久,外出学习考察,回村征求意见,最终在1998年,他带领乡亲探索发展“上梨下莓”立体式休闲观光农业,开局就是600余亩,这一尝试,没想到成了,黄金梨和草莓采摘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支点。尝到甜头后,刘洪俊对村子发展有了信心,也有了更大的魄力。2012年,他又带领村民新建草莓采摘大棚9个,群众增收显著。2013年,组织村“两委”班子筹资14万元,新开垦荒地130余亩,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樱桃、葡萄等水果采摘。
近年来,刘洪俊带领全村人立足沿黄优势,打造沿黄农业旅游特色村。2015年,投资60余万元,规划建设苹果采摘园150亩,栽植烟富201苹果树苗8000余棵,新建高标准草莓大棚一个;2022年4月份,结合黄河滩区大棚整改提升工程,协调资金对9个大棚进行整体改造加固提升。
计划把村子打造成3A级旅游景点
除了带头致富发展经济,刘洪俊还通过村“两委”加强对群众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导向。
随着村居集体经济收入的逐年增加,刘洪俊带领村“两委”着手提升村容村貌,带给村民更多获得感。2013年投资15万元,新建办公场所、图书室及健身广场。2014年张王庄村被列入全区第二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居,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第一书记”的帮扶协调,投资44.8万元,重修宽4米的柏油路1600米;投资40万元,硬化村内街巷2700米;投资20万元,修建排水设施3300米;建设村居绿化工程,栽植柿子树700余棵,实现当年结果。此外,新建700米混凝土道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逐步提升。
在刘洪俊的带领下,张王庄村2021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村子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生态文明村”。
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刘洪俊提过很多建议,尤其是推动沿黄发展方面的建议,很多得到落实。“20年前沿黄基础建设很薄弱,现在逐步完善了。之前村子发展相对还是比较分散,我一直建议要有个统一规划,现在街道也开始进行“一村一品”统一规划。原先是空壳村,什么都没有,现在有十几万元的集体收入了……”刘洪俊对村子的未来充满信心。
生态美,百姓富。村子一步步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甜在心底。以前村路都不通,现在村子的基础设施都很好,居住环境越来越漂亮。
“下一步,我们计划把村子打造成3A级旅游景点,优化完善观光农业,同时开发民宿。”刘洪俊说,前期村子做了大量工作,基础还是不错的。现在在街道的统一规划下,游客服务中心正在完善,他相信村子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蜿蜒黄河的滋养下,张王庄这个位于黄河滩区的小村绿意盎然,生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