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徽州古村落规划》论文题目: 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建设和保护研究——以黟县宏村为例学 院:建筑工程学院专 业:11城市规划学生姓名: 梁蔓丽学号: 21111031031指导教师: 毕忠松完成时间:2014 年 6 月 30 日成 绩: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目录摘要第一章 绪论1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11.2 概念分析21.2.1 古村落21.2.2 徽州古村落21.2.3 人居环境3第二章 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的研究及建设、保护的措施32.1 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总体概述32.1.1 古代传统的人居环境理念32.1.2 当代人居环境的理念的传统回归42.2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及措施42.2.1 古村落发展建设所带来的破坏42.2.2 商业化的气息浓厚42.2.3 政府的态度52.3 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保护研究及措施52.3.1 徽州古村落自然环境研究及保护52.3.2 徽州古村落人工环境的研究及保护62.3.3 徽州古村落人文环境的研究及保护6第三章 黟县宏村人居环境建设和保护研究73.1 宏村概况73.2 宏村人居环境建设及其保护73.2.1 宏村历史风貌73.2.2 宏村自然环境建设研究及保护73.2.3 宏村人工环境建设研究及保护83.2.4 宏村的人文环境建设及保护9第四章 结束语104.1 主要结论10参考文献10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建设和保护研究——以黄山黟县宏村为例学校:黄山学院 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姓名:梁蔓丽 学号:21111031031 指导老师:毕忠松 【摘要】 徽州古村落是我国优秀传统乡村聚落形态之一,然而,在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拥有传统面貌的古村落面临着城镇化的压力,对古村落人居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刻不容缓。
本文以徽州古村落整体景观及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当地的自然地理、文化历史为背景,感知人类融于环境的栖居方式以试图找出一个有利于古村落人居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方法,并以具有典型性特征的黔县宏村古村落为例,对其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研究。【关键词】 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 建设; 保护; 宏村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在我国广裹的国土上,点缀着一座座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它们历数百年乃至千年而不衰落,有人称其为“传统文化的明珠”。另外,拥有无穷智慧的祖先为了适应自然条件和满足生活需要,创造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居住建筑,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聚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聚落越来越多元化和全面化,居住建筑形式也丰富多样。如今,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古村落,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给各地带来了经济的飞跃。然而,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现代经济的冲击和大规模的建设,我国古村落的人居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其文化内涵也慢慢丧失。为了更好的建设和保护古村落的人居环境,本文从古村落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人文环境着手,分析其构成要素以及对古村落的影响等,最后结合黟县宏村这一实例,探讨如何对古村落的人居环境进行建设和保护。
古村落是传统文化的明珠,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在深化古村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对古村落的人居环境建设和保护展开深入研究,探索古村落人居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方法,并且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保护措施,以期能给研究者、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古村落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其人居环境观。古村落人居环境是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制度下形成的具有鲜明农耕文化特色的文化空间,蕴含了丰富的适应地域环境的规划设计智慧,具有重要的乡土原创精神。研究古村落人居环境一方面可以借此梳理和弘扬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繁荣和丰富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规划和指导未来文化发展蓝图,增强文化实力;另一方面,这也是了解古人科学对待自然,指导现代古村落建设发展方向,创造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1.2 概念分析 1.2.1 古村落村落是聚落的一种基本类型。在南方对于村与落的认识有细微的差别,落是指分散在山野之间的草屋茅舍,村的规模比落大,可能包含数个或数十个落。然而,对于古村落概念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很多业内人士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解释。刘沛林认为,古村落是古代保存下来的,地域基本没变,环境、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的村落。
丁怀堂则认为,村落只要满足以下 4 个条件方可称为古村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被记忆在这个村庄里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个遗存包括物质的,还包括非物质的;基本保留原来村庄的体系;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目前受到比较多赞同的定义为:“古村落”是指那些上溯源头在明清以前,至今已有五、六百年以上的历史,选址、布局都没有大变动,而且村落环境、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的村寨、聚落。本文中所说的古村落依此定义为基础,但还有几点要稍加说明,本文中的村落还指形成、并完善于明清之前,现保存较完整,村落内的自然人居环境和建筑形式变化不大,能较完整的反应历史社会环境,具有地域代表性。1.2.2 徽州古村落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黟县宏村、西递、樘樾等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徽州古村落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以及那些徽商还乡后以雅、文超脱的心态构思来营建住宅,从而使得徽州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徽州古村落为典型的寄居型村落,基本脱离农业生产。
徽州古村落是徽州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研究的代表。1.2.3 人居环境?在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构想中吴良镛教授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对人居环境这样阐述的: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在空间上,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吴良镛认为:人是人居环境的核心,人居环境研究的目的是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人居环境以大自然为基础,人的生活、生产以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更为广阔自然背景;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居环境内容复杂,人在人居环境中结成社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努力创造宜人的居住地(建筑),并进一步形成更大规模、更为复杂的支撑网络,人创造人居环境,同时,人又对人居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从一般意义上讲,人居环境指的是人类自然环境、居住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总称。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居环境是由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等组成的人类聚居整体;狭义的人居环境只是特指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也是与自然融合,进行社会活动的空间。总之,人居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居住、生活、社交娱乐等以及为维护这些活动而建设的实体机构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拓展的概念。
第二章 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的研究及建设、保护的措施2.1 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总体概述2.1.1 古代传统的人居环境理念中国传统人居环境中的“自然观”指的是在中国传统人居环境中所体现的关于自然的理念和审美标准,即中国传统人居美学中的自然观。“造园的思想核心是人们的自然观念,不同的自然观念是形成不同造园体系的内在原因。”从“自然观”的视角来研究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就是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认识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本质。儒家的观念体现为自然山水人格化,即是在山水审美过程中,赋予自然山水更多的人格成分。道家的理念体现为以天地自然之性来融化人之性的强调,导致了道家自然山水审美中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2.1.2 当代人居环境的理念的传统回归在我国,人居环境也逐渐得到应有的重视,城镇居民的生活和居住条件较之以往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理解和要求也发生着相应的变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内的人居环境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但离自然和人文关怀越来越远,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对人居环境的研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对我国人居环境的保护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建立了“人居环境科学”的系统理论,在出版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他指出构建人居环境的基本框架应该是“五大要素”(即人、自然、居住、社会和其他支撑系统)、“五大原则”(即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和文化观)和“五大层次”(即建筑、社区、城市、区域、全球);他提出不能忽视生态困境,要提高环保意识,保持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他提倡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他认为广大人民群众及其整体利益非常重要,必须予以重视。2.2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及措施 2.2.1 古村落发展建设所带来的破坏随着经济的迅速提升,人民对自身居住的人居环境的要求也逐渐变高,因此,他们就想大面积改造和建设,而忽略了古村落中景观要素的价值,造成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内部空间格局、居住环境等大面积的破坏。同样的,徽州古村落在这个城镇化激烈推进的时代,破坏是在所难免。故当地政府应该一方面提高人们对古建筑价值的认识,倡导人们自觉去保护古村落的传统风貌;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想外招募在不改变本村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人居环境等基础上所做的规划设计,选择最适合该古村落人居建设发展的规划方案。2.2.2 商业化的气息浓厚徽州古村落商业的发展主要源于传统历史街区的恢复和改建,但随着古村落旅游业所带来的商业使原来的历史街区失去了原有的格局和理念,让整个街区杂乱不堪,没有什么特色,如何组织这些商店恢复日常的经营或展示,是接下来古村落建设所面临的必要问题。
2.2.3 政府的态度古村落的发展和建设事实上政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无论在古村落的未来发展还是古村落各个方面的保护,政府都占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重视古村落人居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在不破坏古村落的传统风貌的条件下创造出让人类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方面做出努力,同时鉴定出那些是需要保留和修建的古建筑,倡导人们去保护和宣扬它们。 2.3 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保护研究及措施2.3.1 徽州古村落自然环境研究及保护徽州古村落面貌的形成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背景,它有着上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历史。它的景观正是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博大精深的历史人文环境的外在表现,它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式,丰富多彩的景观以及极富乡土气息的社会风格都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徽州古村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经济技术条件十分有限,因此,自然因素的影响就显得格外突出。因而相同自然条件下的古村落,其布局形式、构造方式以及建筑材料都有着许多共同特征,而自然条件不同的地区,古村落的形态、布局、构造方式等差别非常大。因此,我们在徽州古村落建设和保护中应该尊重“天人合一”的思想,研究它在处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和经验;当然更要反思,现代社会的人与自然为何如此紧张,而且还要思考如何从成功的古村落人居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成功案例中获得借鉴和启发。
徽州古村落居民都深刻的懂得,人和自然万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相关的联系,这些联系有的是间接的,但是更多的是直接的,因此,不能隔断人与自然万物的联系,更不能破坏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用村民最通俗的话说就是应该“靠山依山”,“靠水顺水”,虽然村落是人工建起来的,但是要让村落看上去就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要让徽州古村落在周围自然环境的映衬下焕发光彩,展现其旺盛的生命力或表现为某种与环境相辅相成的美丽图画。由此可见,不管是徽州古村落内部的自然景观还是外部的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传统风水理论所推崇的风水景观,都是古村落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不能放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因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自然环境都是古村落人居环境保护的重要对象之一。2.3.2 徽州古村落人工环境的研究及保护古村落人工环境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与之相关的各种物质实体,也是古村落人居环境中最具魅力的符号标记。其风貌独特,具体表现形式丰富,如果把古村落保护目标有关的各种要素都考虑在内,它们应该包括村落整体风貌、传统建筑、街巷、院落、门楼、桥梁、广场等等。他们都有各自的价值,缺少一样,则会让整个古村落失去一个亮点。
如果要从人工环境进行保护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从整体上把握村落独特的景观环境,社会传统文化,重点保护古村落的文化遗产。第二,以旅游促发展的形式,把村落打造成生态型古村落。村内的服务设施应该极大的体现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第三,做到多管齐下,旅游开发,古村落的保护以及居民生活的提高等同时展开。各项都只能抓紧而不能松懈,具体来说就是:保护村落传统建筑,突出特色环境,振兴地方经济。2.3.3 徽州古村落人文环境的研究及保护徽州古村落人文环境体现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成就,也反映了人们生活状况和质量,主要表现在居民的风俗节庆、民俗信仰、表演艺术民间工艺等方面。人文环境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交往、社会道德、社会习俗等;文化环境包括如风水思想、表演艺术、工艺美术、传统民俗,婚丧习俗等。在这些非物质文化保护面前我们要做的就是:(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坚持以人为本。古村落非物质文化保护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保护理念,因为整个古村落是由人及其环境组成的,所以两者不能分离,如果人和生活环境分离了,也就意味着非物质文化不复存在了。(2)应该将古村落非物质文化进行物化,以物质的形式进行保护,并通过立法来保证古村落景观的延续。
主要可通过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可以通过照片、影像、电子文档等方式进行记录,这样可以达到永久保存的目的。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传承来保证它的活力气(3)教育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其效果也各不相同,然而只有教育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佳的形式。广大学者和文化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课题,来制定完整而切实可行的教育、保护、传承等措施,使教育传承得以实现。积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保护措施真正得到落实,这样才能够起到教育传承和保护的作用。(4)保护传承人。我们通常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灭亡,其实很多都表现在后继无人,无法得到传承。因此必须重点对项目传承人进行保护,以传承人为核心主体,使其成为我们工作的重心;通过培训、传授以及宣传等多种方式,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良好的传承。黟县宏村人居环境建设和保护研究3.1 宏村概况 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徽州六县之一的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
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同时,宏村也被誉为"画中的村庄"。3.2 宏村人居环境建设及其保护3.2.1 宏村历史风貌宏村的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宏村古民居,以正街为中心,层楼叠院,街巷婉蜒曲折,路面用一色青石板铺成。两旁民居大多二进单元,前有庭院,辟有鱼池、花园,池边多设有栏杆,“牛肠”水滋润得游鱼肥壮,花木浓香馥郁。马头墙层层跌落,额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坐落在南湖畔的南湖书院,建筑颇为壮观。3.2.2 宏村自然环境建设研究及保护宏村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
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鹆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这些景观要素构成一幅完美的风景画面,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自然景观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对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方法,禁止破坏村落的自然环境,积极保护山体、水体以及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严禁对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幵发。自然风景保护区内原有的植被要予以完整的保留,并严格的进行养护。禁止在村落周围任一山头幵山取石、随意砍伐树木和捕猎等;对区内的历史保护建筑(群),划定保护区域,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不能随意开展建筑或者修理活动,旅游设施的设置要合理并尽量控制数量;维持古村原有的自然风貌,妥善处理已经客观存在的新建建筑或设施,并且必须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步加以拆除;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旅游区的山体环境,不允许在新建设施的同时造成对山体环境破坏;应严格制定计划,规定旅游人口的上限,计算环境容量,要尽量保持上体的原生态环境,减少人工设施的建设;对居民和游客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倡导生态环境建设及保护。
3.2.3 宏村人工环境建设研究及保护南湖南湖位于宏村南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 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月沼月沼,老百姓称月塘,月塘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嘻戏。水圳水圳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3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总长1200多米,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宏村人的祖先很会利用自然溪水来做文章,他们在宏村的上首浥溪河上拦河建石坝,用石块砌成的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落差,把一泓碧水引入村中。水圳九曲十弯,穿堂过屋,经月沼,最后注入南湖,出南湖,灌农田,浇果木,重新流入濉溪,滋润得满村清凉,使静谧的山村有了动感,创造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这人工水系,丰富了村落景观,和谐、多变、富有灵气,有6大功能。一是防火;二是调节小气候,改善气温和湿度,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三是饮用;四是洗涤;五是灌溉;六是发电。这些水系都是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造的,应该极力去研究和保护,制定一些有力的保护措施与制度,重点保护县级及县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包括:保护古村民居聚落的布局形态,对民居进行修缮时要慎重,划出控制建房的区域及保护传统民居的范围,严控对传统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外观改建,加强对历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努力恢复已失落的连续性空间体系,提高广大村民保护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大保护资金的投入等。3.2.4 宏村的人文环境建设及保护后来的风水先生认为,根据牛有两个胃才能“反刍”的说法,从风水学角度来看,月塘作为“内阳水”,还需与一“外阳水”相合,村庄才能真正发达。明朝万历年间,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开掘成南湖,作为另一个“牛胃”,历时130余年的宏村“牛形村落”设计与建造告成。“牛形村落”科学的水系设计,为宏村解决了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连,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引而不发的羽箭”,南湖(牛胃)效仿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样式,整个湖面呈大“弓”形,“弓背”为两层湖堤,上层宽达4米;贯穿湖心的长堤如箭在弦上,一座拱桥如同羽族。
第四章 结束语4.1 主要结论徽州古村落虽然在规模上赶不上黄山的城镇,但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村民生活聚落。在封建社会,古村落大多是按血缘关系形成的家族聚居地和宗法共同体。在这里,要解决农民的衣食住行、劳动与休息,它必须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结合,它必须要产生与农村生活相适应的各种建筑,其建筑的形象与装饰汲取了大量乡土文化与民间艺术的养分,因而许多传统建筑蕴含着丰富的科学、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它无疑地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我们对于古村落的保护要以人为中心,以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逐步将研究工作向纵深和广度展开,挖掘出一条适合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未来建设发展和保护的策略。政府通过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对徽州古村落的管理和保护,对重要的古村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维护原有的人居环境。 (2)在请专家参与保护的基础上,对重点节点空间结构的整体保护、多种方式分级别保护所有古建筑、对居住单体生活空间和公共生活空间进行保护。(3)在自然环境的保护上对山脉、气候、水系、地形地貌等,保持其原生态,尊崇“天人合一”观念,把握生态环境的内在机制,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爱护绿色,保护自然环境的格局与活力,合理地利用地势、地貌特征,巧妙布局,组织自由幵放的环境空间。
同时人工增强自然保护,封山育林、严禁污染山体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人居环境理想境界。参考文献[1]吴良镛.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念对当代程式设计的启发[J].世界建筑.2000,1,82-P85[2]何红雨.徽州民居形态发展研究[J].民俗研究.1987,4[3]郭美锋.理坑古村落人居环境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2-3[4]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8-39[5]谢煜林.徽州古村落中的外部空间环境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P11[6]王景惠,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27[7]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居空间[M].上海:三联书店,1998,1,104[8]巫清华.风水与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62[9]张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一一以岳阳县张谷英村为例[D].西安:长安大学,[10]汪之力.中国传统民居建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11]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2,63[12]赵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3]吴哓勤.世界文化遗产一皖南古村落规划保护方案保护方法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63-64[14]刘沛林.风水一中国人的环境观[M].上海:三联书店,1995,12’ 26[15]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23[16]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0,23[17]芒福德.城市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8,343-345[18]田银生.早期人居环境的选择与处理[J].华中建筑.1999,04[19]吴良镛.“人居二”与人居环境科学[J].城市规划.1997,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