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的偃师市邙岭镇,处处是繁忙景象。沿着串联该镇十余个村庄的乡村公路边走边看,嫩绿的黄杨林一望无际,似绿色的海洋,种植户穿梭其间修剪溢枝、攀扎枝干。
“黄杨是邙岭人的致富金钥匙,一次种植,收益五年,一亩年均收益2000元左右。”邙岭镇党委副书记李学辉说,邙岭探索出来的“特色引领、注重科研、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有效破解种植分散、销路不畅、有经验缺技术等问题,夯实了黄杨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新模式是总结经验教训得来的。”李学辉坦言,邙岭镇属于典型丘陵旱作区,农业耕作条件较差,但一些村民自发种植的黄杨苗木效益不错。一些企业、个人看到种黄杨能挣钱,一股风跟种,片面追求扩大种植面积。结果,田间管理跟不上,黄杨品质良莠不齐,销售自然难令人满意。
探索新发展模式是今后的唯一出路。通过总结邙岭几十年的黄杨种植经验,并经过充分调研,根据种植户意愿,邙岭镇党委政府摸索出一条新发展模式: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土地流转,划出黄杨种植区,通过“龙头企业+明星种植户”带动,以点促线,以线带面,形成集群式发展。同时,筹建网上销售平台,建线下苗木交易市场,扶持花木经纪人,鼓励各村成立合作社或村民成立苗木公司,采取统一供苗、供肥、技术培训、管理、收购的方式抱团发展,最大限度分散风险、增加收益。
“新模式既有利于新技术推广应用,实现规模效益,也有助于稳定苗木价格,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东蔡庄村党支部书记韩景惠说。
不仅如此,邙岭镇还与多所农林领域知名高校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把一大批“土专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杨种植能手。同时,又陆续引进十余个优质黄杨品种,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种植季时,每天都有大货车在镇上的苗木交易市场排队拉货,咱这儿的黄杨供不应求。”种植大户晁冰冰说,靠着质量好,“邙岭黄杨”打响了品牌,很多客商点名要“邙岭黄杨”。几天前,他刚发往雄安新区一批黄杨苗木,手里还有3个订单等着出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邙岭镇黄杨种植面积约4万亩,拥有花木经纪公司4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年均出圃黄杨花木7000余亩,年销售额近3亿元。
眼下,“黄杨之乡”已谋划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年增高标准农田8000亩,使黄杨种植产业在转型中提质增值,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把优美的生态与休闲观光、采摘、农垦体验、写生基地、农家餐饮等结合起来,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擦亮邙岭生态乡镇、黄杨之乡的“金字招牌”。
(洛报融媒记者 郭学锋 通讯员 王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