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经验心得_六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_小学六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案例始末】

我班有个学生叫张某。他上课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纪律观念。一节课下来,要么搞小动作,要么躺在凳子上,要么还发出怪怪的声音。下课喜欢一个人疯跑,如果有同学妨碍他,他就大打出手,不见血不收手。经常迟到,不做作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有很多同学向我告他的状。父母也赔了不少的不是,还赔偿了不少的金钱。

刚开始我也没有太放在心上,认为是小孩子不适应一年级的生活而出现的一系列怪行为。于是,我就用我老一套的方法,对他的行为及时的纠正,有孩子告状我也及时处理,教会他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上课时,我多关注他,让他尽量参与到课堂中,利用提问抓他的注意力,利用及时的表扬纠正他的坐姿,利用全班的口令来约束他的怪声。

在一个月后,他的怪行为慢慢的变少了,好像能正常上课了,告他状的孩子也少了。我正对自己的方法洋洋得意时,却发生了一件让我们头痛的事。

班主任经验心得_六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_小学六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在一次处理他与同学矛盾的时候,我正在跟他说教,他突然发狠,对我拳打脚踢,我当时蒙了,一下没有反应过来,只听到他一边打人一边吼着“你为什么冤枉我,你为什么冤枉我!”我一反应过来也红了眼,马上制止了他。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在自己犯了错的情况下,还用殴打老师来发泄自己心中的委屈,我想他的心理肯定压抑了太多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的情绪可能是在家里或是学校或是社会关系中无意中形成的。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回家冷静处理,我马上联系他的妈妈,及时沟通发生的情况,让家里引起重视。可是张某死活不愿意回家,在地上打滚。他妈妈也拿他没办法。这时我悄悄的向他妈妈从侧面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

班主任经验心得_六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_小学六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原来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全家两代人都把他捧在手心里,什么事情都是四个大人帮他完成,只要是他的要求基本上是要满足的。如果不满足,他就大发脾气,家人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教养出来了问题,而是认为孩子脾气大,很任性!

所以在亲戚朋友之间的来往中,孩子只要一与其他孩子有矛盾,家人马上就出面把他拉走,不管对错就是让孩子回家。久而久之,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也没有什么朋友!甚至为了避免与别人有矛盾,父母基本上不带他参加人多的活动。有时把孩子一个人关在家里。

父母发现只要不惹他,他一个人要么自己看书,要么自己玩游戏,很是乖巧。而且大多数时间孩子都是选择看书,看了好多课外书,说话谈吐都很有进展,父母很是高兴,所以更加不愿让孩子出去。只有爸爸在空闲时间带孩子出去爬山,或是与孩子下棋,所以孩子很是喜欢爸爸。

六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_小学六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_班主任经验心得

我找到了孩子问题的原点,开始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我重新处理他与同学的矛盾,我把两个孩子一起带到了办公室,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对孩子说:“你们俩的事情我都能理解,我也明白你们都很爱班集体,所以请你们现在先回家休息一天,后天再来学校。因为你们打架的事情,影响了班集体积分。老师先与学校处理好了,明天再来处理你们的事情,你们看行不行?”两个孩子这时都很乖巧的愿意跟家长回家。

第三天一来学校,我就把两个孩子一起带到办公室。我不是问孩子哪里出错了,而是说:“你们俩先告诉老师,你们哪里受了委屈,要用打架来解决问题?”这时张某马上说:“老师,他冤枉我,我没有用沙子弄他!”“嗯,他冤枉你了!他是怎么冤枉你的?你又是怎么处理这个冤枉的?”“他骂我是个癫子,用沙子弄他。我就打了他一拳。”“哦,他冤枉你,骂你,这是他的不对哦!你受委屈了,李某你应该向他道歉,你没有弄清楚就骂人,还冤枉了人家!”李某觉得很是委屈,流泪眼泪跟他说了对不起。我马上表扬李某:“你也受了委屈吧,但还是知道自己骂人不对,而且忍者委屈跟同学道歉了,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真是个勇敢的学生!那好吧,现在你来说说你的委屈吧!”“老师,当时我站在操场上,突然头上撒下好多沙子,我回头一看就看到张某站在后面,手里还抓着沙子,就说你为什么弄我,他说没有,我不信,因为后面只有他一个人。所以就骂了他,他就过来撒沙子,还打我!”李某一边说一边哭了起来。“哦,张某,是不是他说的,你后来确实撒了沙子,还打了他?”“但第一次确实不是我,我正低头在抓沙子呢!”“嗯,那你有没有向李某说清楚,你只说了你没有,对吗?”他点了点头,说“我也不知道第一次是谁撒的沙子,但不是我。”“嗯,我不管谁撒的沙子,反正是不对的!你能向李某道歉吗?”“对不起,我不应该撒沙子,还打你!老师,对不起我还打了你!”他非常内疚的低下了头。“你的道歉我接受了,原谅你了,老师相信在以后的事件中,你一定不会用打来解决问题了。老师超级喜欢你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委屈还是愿意向对方道歉,我相信你们也能在以后的问题中找到自己的错误与委屈,而且能及时用这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来处理!我相信我们的班集体有你们这群勇敢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我们不怕犯错,犯了错改过来就好了,我们是学生,犯错就是一种学习的机会!祝贺你们学会了处理误会的矛盾!”

班主任经验心得_六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_小学六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在第二周的班会课上,我也把处理结果在班上说了,还表扬两个孩子的认错态度,并把这件事情拍成了微电影,让孩子们学会处理生活中的矛盾,还获得了二等奖,其中的主角就是张某。我还在班上选了几个活波开朗的孩子与张某交朋友,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无声的影响他,让他不再是一个人玩,经过一年的培养,他完全融入了班集体。我一直带了他三年,三年中他都没有出现不良行为。而且成绩是班级的特优生,还会帮助同学。完全像变了一个人,我一直非常关注他的心理状况。觉得应该是进入了心理健康状态!

【案例分析与反思】

01 以人为本,以爱育花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的未来,是家庭的支柱。

作为一名教师,应“以人为本”,以爱育花,接纳每一个不完美的孩子。比如张某,他的行为让人喜欢不起来,甚至他还挑战老师的权威(殴打老师),如果我不是学习了心理学,我可能无法理解孩子的大胆行为。甚至会觉得孩子侮辱了老师。想想如果长期以往,孩子到社会上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无人能预知了。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爱从接纳开始,孩子的成长从用爱滋养开始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爱从接纳开始,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孩子的错误,接纳孩子的所有,因为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班主任经验心得_小学六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_六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陶行知的“三颗糖的故事“深深打动过我,让我相信孩子都是愿意变优秀的,只是他们有时不知道方法。比如张某,他被人冤枉了就打人,其实就是一种无助的表现。我们应该用爱去滋养他,用爱去影响他,用爱去唤醒他,让他在爱中成长,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以后不会太差。

我经常跟家长说,越名贵的花朵,需要更细心的呵护!不用怕孩子出问题,有可能你的孩子是一株成长中的名品花朵。请用爱去细心呵护吧!他会带来耀眼的风姿!

02 巧用鼓励的技巧,在孩子心中埋下爱的种子

巧用鼓励,以心育心 。孩子们喜欢鼓励,更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没有鼓励, 他们就无法正常生存。但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会巧用鼓励,以心育心。比如张某的行为,他一听到别人冤枉他,就气的咬牙切齿,紧握拳头,他生气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对象是谁,当老师在说教时,他也失控了。如果我也因为他的行为生气而失控,那事件就更严重了,我是马上走出教室,联系家长,结束孩子在学校的时间,让他冷处理。当然也是让自己冷处理,当冷处理过后,我们大家其实都知道自己的错误。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委屈来掩盖自己的错误。

所以我将心比心,让孩子先说自己的委屈,再来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孩子的心理更能接受,心顺了的时候,老师及时鼓励,让孩子关注的就是自己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而不是关注错误的本身。这种时候,孩子的委屈也不存在了,心中满满的都是骄傲与欣喜。

老师一步一步用心去换孩子的心,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爱的种子,这样孩子与老师的相处会越来越和谐,师生关系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愉快,这种氛围下,想让孩子不优秀都不行,想要孩子不喜欢老师都很难哦!巧用鼓励,以心换心,以心育心。

六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_小学六年级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_班主任经验心得

03 重视家庭教育,让爱变得智慧与理智

在张某的事件中,我深深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完全在真空中长大,避免孩子受伤(身体方面)就事事包办,甚至剥夺了孩子与人相处的权利,形成了孩子孤立的性格与遇事无助的暴力行为。这种爱不但不会让孩子受益,反而让孩子深受其害,所以我们老师更应该与家长一起成长,为孩子搭建平台,让孩子接受正确的爱,理智的爱,尊重的爱。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他是无法反抗父母的决定的,比如张某的父母不让孩子做任何事,孩子根本就不知这是在剥夺自己学习生活的机会,比如每次一与人有矛盾,父母就把孩子带回家,这是剥夺了孩子处理矛盾的机会,也失去了交朋友的机会。

一系列的决定,孩子根本就无力反抗,也无知结果,所以他只会用暴力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然而父母还觉得自己能容忍孩子的坏脾气,是自己对孩子的爱。我们旁观者,真的是为孩子可怜也为孩子感到可悲。可是却无能为力。

结束语:综上所术,我们更应该重视家庭教育,让爱变得更智慧与理智。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各界人士也越来越关注心理教育,更重视家庭教育。作为一名热爱学生的老师,我会积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配合家长,用爱育花,用心换心,以心育心,努力培养心身健康的下一代。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