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

创建工作成效

寿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洛城街道为核心,围绕“产城融合”类型开展示范创建,探索走出了一条以产城融合为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示范园创建期间,各项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去年6月份,潍坊寿光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园创建名单。目前,示范园内90%以上的农产品得到了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带动5万农民参与到产业化经营链条中,农民收入的80%以上来源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存款超过15万元。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优势项目延伸产业“全链条”,全面增强产城融合的支撑力。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开发农业,打造农村产业“升级版”。一是以大棚“两改”为带动,加快由分散种植向规模集聚转变。深入实施旧棚改新棚、大田改大棚“两改”,通过土地流转加快建设高端产业园区。总投资8亿元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建成投用,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基地、中国(寿光)蔬菜小镇正在加快建设,新建100亩以上农业园区15个、发展新式大棚1900多个,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9亿多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新建的第七代大棚,长200多米、宽30多米,高度达到了8米,用手机即可进行远程控制,实现了大棚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一个大棚就是一个“蔬菜工厂”,年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二是以农业“新六产”为重点,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集中导入电商、会展、金融等创新要素资源,规划布局了中国供销·农商城、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企业总部群、青年电商中心、蔬菜会展中心等一批新型业态服务载体,加快一产 “接二连三”,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去年,第二十届菜博会参观人数达到206.8万人次、签约额131.8亿元;今年,第二十一届菜博会变身能参展、能观展、能交易的“网上展会”,媒体总曝光量达5.15亿人次,全景VR浏览参观人次达到180.7万人次,达成合作意向80项,交易额6.1亿元。三是以种业研发为突破,加快由种菜卖菜向育种卖苗转变。坚持以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实现产权自主化、掌握行业话语权。目前,示范园已拥有国家级蔬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家、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处、院士工作站4处,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新品种56个,制定生产标准37项,发展种苗企业60多家,年繁育能力达到2亿株。同时,积极探索测土施肥、水肥一体化、蔬菜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新办法、新技术,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目前,大棚土壤有机质由1.56%提高到1.8%以上,节水、节肥都在50%左右,亩产提高10%以上。浮桥村村民用的沼气1.6元/立方,比灌装液化气便宜30%以上,让蔬菜秸秆变废为宝。

二、以合作组织嫁接产业“多领域”,全面增强产城融合的驱动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根本出路还是在组织化。但是,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小、散、乱”,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为此,我们探索推行了村“两委”领办合作社,通过村“两委”将村民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主要领办了三种类型的合作社:一是生产专业型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民”的模式,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把社员作为“工人”,土地作为“工厂”。目前,示范园内合作社达到170家,年交易额约15亿元,洛城的亮泽果蔬合作社,不仅产前对农资、种苗等生产资料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让社员充分享受价格优惠,而且产中开展技术指导、安全检测,保障产品品质、安全,更重要的是产后直接对接国内大型超市、国际高端市场,实行订单生产,年交易额超过1.2亿元。二是资金互助型合作社。互助资金全部来源于社员、全部用于农业生产,跟金融机构相比,存款的利息高,贷款的利息低(入社村民存款月利率大约在5厘左右,贷款月利率8厘左右),更重要的是手续简便,几天就能拿到款,既盘活了村民“闲置”资金,又解决了规模发展的资金难题。三是土地股份型合作社。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村集体对土地进行整体运作,发展规模经营,村民每年按股保底分红,既加速了土地流转,又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东斟灌村通过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建设了家庭农场16个、大型农业园区1个,村民即使不种地,年底也有分红收入,等于给村民办了一份“土地养老保险”。

三、以新型农民培育产业“新动能”,全面增强产城融合的竞争力。加速城镇化的背后,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农民失去土地,如何生活、如何增收的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快传统农民转型。一是向职业农民转型。对内,建设“飞地园区”。屯西村与50里外的化龙镇“公对公”签订协议,承租400亩土地20年,建设38个高标准大棚,村里配套了水电井路等基础设施。现在,这些村民“白天当农民、晚上当市民”,新建的大棚一年半就能收回投资,趟出了一条技术与土地互补的“飞地模式”。对外,靠技术输出、标准输出,帮助外地农民种植大棚蔬菜。目前,洛城的高级农民技师,每年有800多人在外进行技术指导,有些还被聘为科技副镇长、副县长。二是向企业工人转型。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农户”的组织模式,实行订单式生产,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天惠食品是一家省级肉鸭加工龙头企业,采取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供药、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加工的“五统一”办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目前,该企业养殖户遍及寿光、昌邑、平度、淄博、东营和滨州等十几个县市区,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500多个,并带动5000多家农户和300多家运输专业户致富。三是向“农民创客”转型。依托青年电商大厦、仓圣网、农圣网等服务载体,探索“定制农业”、“基地直供”等特色电商营销模式,引导有思想、有知识的年青一代回乡创业,让“棚二代”成为“创二代”。目前,已吸纳入驻电商平台企业30多家,5000多种蔬菜、种苗,200多种农特产实现上线销售,农村电商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

四、以载体建设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全面增强产城融合的承载力。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加快公共服务、基础配套互联互通,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需求的功能体系。一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围绕产业集聚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将118个村整体规划为5个城市社区、3个中心社区和8个农村社区,创新实施了棚户区改造、房产开发、迁村并点、原址改建等多种社区建设模式,先后启动了屯西、屯东、洛西、洛东等25个城中村整体搬迁改造,年内全部回迁入住。去年,开工建设的总投资14亿元的尧水社区,涉及5个村、1500户,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共建设118栋多层住宅和商业楼,是潍坊全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是打造精品“美丽乡村”。两年累计投入1亿多元,对93个一般村全面实施美丽乡村“清零行动”、“上档升级”,建成“古城遗韵·韩家牟城”“唐王东征·人文饮马”等8个精品示范村,各村所有大街小巷全部实现硬化,全部达到省定B级以上标准。开展乡村文化提升行动,深入挖掘仓颉造字、唐王东征等历史文化,建设了仓颉书院、寨里田园LOFT等;实施“乡村记忆工程”,饮马、韩家牟城等10个村建成各具特色的村史馆、乡村记忆馆,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生态。三是延伸公共服务触角。为补齐产业聚集形成的服务短板,每年民生事业投入占到地方财政的90%以上,全面铺开了总投资120亿元的占地4170亩的的城投·悦动生态城、总投资10亿元的全福元锦绣东城·颐养中心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建设,“两馆一中心”(体育馆、游泳馆、市民活动中心)、东城人民医院、东城高中、现代中学东校区、全福元商业综合体等一批休闲、医疗、教育类项目先后建成投用,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了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资源。

通过创建,寿光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协同推进机制尚不健全,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仍有待加强;要素瓶颈制约仍较突出,融资难、用地难、人才缺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仍然不高,农业产业前后延伸的关联度不够高,“接二连三”的“新六产”格局尚未实现有效突破;产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未能实现产业、城镇、人的全面互动融合等。

下步,我们将以争创国家级示范园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支持,持续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向纵深,全面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创新服务体系完善、产城高度融合发展的新型示范园区,打造成为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的产城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