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茂的水草、丰富的浮游生物、清冽的湖水……在沱湖8万亩水面上,依托这一生态“宝地”,五河县成为皖北最大的商品蟹生产基地,螃蟹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皖北首位,每年产量达250吨。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螃蟹价格的日渐走高,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利用围网投放饵料,将大水面分割成小环境。水面资源无序开发,围网养殖密布,破坏和分割了生物栖息地养殖,各自为战的“水上围城”不仅成为沱湖水体难以自净的最大问题,也让沱湖螃蟹品牌的外出之路变得更加曲折。

去年夏季,罕见的高温热害天气,使得沱湖水位降低,围网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体循环,造成了不少鱼蟹缺氧死亡。为保护沱湖生态环境,促进沱湖可持续发展,五河县全面启动八万亩沱湖水域的退网还湖工程,重点对沱湖下游两万亩水域围网进行集中整治。根据前期摸查,按照实施计划,本次沱湖退网还湖需要拆除围网主网16万米,涉及养殖户200多家,补偿资金2000万元,工程实施后,200多户渔民告别船上生活。

围网整治工作启动以来,沱湖乡针对养殖户多、情况复杂的实际情况,确保围网拆除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如今,沱湖乡已完成82户已拆除围网养殖户验收及安置工作,186户上岸渔民完成廉租住房选房工作。目前全乡3个渔业村60余户养殖户和西坝村正在进行主网拆除作业。

随着沱湖保护力度的加大,沱湖乡把渔民上岸工程列入重要民生工程予以全力实施,渔民上岸一期工程占地33亩,6排12栋,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安置渔民420户,县、乡无偿帮助办理土地报批手续并补助经费200万元,目前还有5栋180套待建,建成后可彻底解决渔民上岸难题,让渔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退网以后对于沱湖的开发和利用,五河县有着更多的思考。“沱湖周边虽已培育三百多亩螃蟹种苗基地、四万多亩螃蟹养殖基地,但是养殖模式粗放,规格产量较小。在养殖过程中,实行小面积分割饲养,以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模式,采取‘靠天收’的方法,技术含量低,养殖密度过大,大量捞取水草,既破坏了水草资源,又改变了螃蟹脱壳的生长习性,造成了沱湖螃蟹规格小、产量低。”采访中,五河县畜牧水产局总工程师刘红说。“短期看,渔民确实会有一些损失,但从长期看,调整对于螃蟹养殖业是一件好事。通过调整,使螃蟹养殖更加规范。同时,养殖面积压缩之后,水体状况会得到明显好转,螃蟹长得会更好。通过整治,将使沱湖养殖朝着规范和有序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养殖。水面成为一个整体后,对全面提升渔业养殖科技水平,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五河县沱湖乡负责人在采访中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